兵团生活拾趣
金 琦
一提起内蒙古,许多人便想起了大草原,蓝天,白云,马儿,羊群……而我们却实实在在地生活在杳无人烟的亘古荒漠,周围只有戈壁、狂风、沙丘、骆驼……生活尽管艰苦,却也给过我们不少的欢乐,许多往事至今仍难以忘怀。
一
说起饺子,恐怕没人不爱吃。
在兵团,生活虽然艰苦,可粮食按月每人45斤。平时“老三样,一片黄”(窝头、棒子面粥、咸萝卜条),逢年过节,总要杀猪宰羊的,战士们能闹上顿饺子吃。
星期天的早上,各班去打面、打馅,忙活着和面。包饺子。没案板、擀面杖?那好办,箱子当案板,锯节铁锹把儿当擀面杖。擀的擀、包的包,饺子包好了,找个破木板、荆笆摆放,赶紧煮。要不,32个班,两口锅煮,来晚了,你就吃片汤吧。煮好了,盆呀桶的都装上,全班围在一块儿,吃得可香了。
这年的冬天,又赶上吃饺子了,我向班长提出,要自已烙馅饼吃。班长和大伙不同意。“你用什么烙呀?”“用铁锹烙”。大家都乐了。那次,我吃馅饼的愿望虽没实现。可我想,早晚我会吃上用铁锹烙的馅饼的。
野营拉练,各班带着粮食,中途自己野炊用饭。班里分好工,有的挖灶,有的捡柴禾。我想,这回该看我的了。用饭盒把面和好,把铁锹擦干净,开始烙饼了。焦黄的“铁锹饼”,虽然油不多,也不分什么层儿,更没有馅,可我的愿望实现了。在荒坡野地,伴着泥土的野气,就着炊烟,大伙吃得格外带劲儿。
二
我天生好动,兴趣广泛。要不是“文革”,我也许会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或什么什么“家”。
连队附近有个海子,水是从黄灌渠引来的,老职工说深的地方有十几米呢。开始,大家都在海子里洗头,洗衣服。河套平原夏季的气候早晚凉快,中午又晒又热,我和几个人约好,去海子游泳。后来越游越上瘾。放假和休息日,一天吃两顿饭。吃过上午饭,就和几个战友去游泳,在沙滩上折跟头、倒立、侧手翻,玩个痛快,上来下去的好几个小时,真是开心,直到下午开饭才回来。第二天可苦了,后背又痛又痒,脱了一层皮。唐克英又白又胖,紫外线对她的幅射,起码等于二度烫伤,睡觉都不敢仰着。可好了以后,还去游。回京探亲时,每逢遇到亲朋好友,总向人家吹吹:“我还畅游过黄河呢。”
冬天,气温零下20多度,海子结冰了,冰面冻得咔嘣直响。妈妈托探亲的战友给我捎来了冰鞋。收工回来,拿着扫帚、马扎,扫净冰面,自由自在地滑起来,十分惬意。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自己哼哼,偌大个冰面,绝不用担心撞着人,撒开欢地跑,倒脚、旋转、燕式飞,真是心旷神怡,杂念全无。劳动了一天也不觉得累。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好朋友都学会了滑冰。
最使我难忘的是和唐克英、王俐、张秀芬一起动手做了一副双杠。先得找木料,晚上,马棚、仓库到处搜罗,最后,竟将男生安的足球大门拆了一边。料总算凑齐了,开始向木工组借工具,今天借刨子,明天借锯,后天借凿子,几个人轮着去借。功夫不负有心人,安装那天,我们像办喜事一样,就差放几挂鞭炮了,别的排的女生也来凑热闹。大家挖坑、填砖头,双杠终于立起来了,它在我们的眼里简直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前排宿舍的男生从后窗户偷看,晚上也悄悄过来玩上几下,还说有点矮。本来就不是给你们玩儿的嘛!
三
有一次,班里两个战友去巴市(巴彦淖尔),回来的路上,捡到一只小鸡,腿有点瘸,大伙可怜这只小生灵,商量好每人每天少吃一口饭,把它喂大。我们每天上工时,如果班里没有人,就把它关在宿舍里,生怕丢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鸡渐渐长大,还是只母鸡,大家可高兴了。潘一鸣是苏州人,最爱干净,床单总是铺得整齐干净。有好几次收工回来,一进屋,就看见她的床单上有鸡屎,战友们哈哈大笑。忽然有一天,母鸡当着大伙的面往炕上飞,怎么轰也不下来。我们觉得挺奇怪,琢磨半天,鸡要下蛋了!全班就忙活开了,有的找筐,有的找草,总算把鸡安顿好了。第一只鸡蛋大家拿着传着看,心里好高兴。以后只要攒够每人一个时,我们就煮了吃,别班的战友特别羡慕我们。有一回,煮好了鸡蛋剥完皮,正好邻班的穆怀正来串门,我举起手里的鸡蛋馋她,她见状,立刻扑过来,我赶紧把鸡蛋塞进嘴里,她使劲地从我嘴里抠。我拼命地挣扎,当时我脑子一闪,完了,要憋死了。僵持了一会儿,她松了手。这时我把鸡蛋吐了出来,还是整个的。至今想起来,心里乐乐的,又酸酸的。
作者金 琦 北京女知青 原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l师1团7连
现在北京某医院任主治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