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志愿军司令员、开国上将邓华落难的日子

时间:2012-11-08 01:4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1064次
太平本是将军造 哪有将军享太平 邓华(19101980),湖南省郴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此后开始他的戎马生涯,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后来成为志

太平本是将军造  哪有将军享太平

 


 


  邓华(1910—1980),湖南省郴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此后开始他的戎马生涯,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后来成为志愿军的第二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其后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庐山会议后被打成“彭德怀军事俱乐部”成员离开军队。1977年重返军队,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76年夏的留影,前排右一为邓华,后排右一为邓穗

 

  讲述人邓穗:邓华之子,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


  1977年7月,邓华出席了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他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这是他沉寂十多年后第一次在北京公开露面,被敏感的西方记者捕捉到,8月5日,邓华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西方记者分析说,邓华的复出意味着中国军方新动向。

   相对而言,很多中国人对此并没有这么敏感,甚至对于这个人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因为1959年,他被打入“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名册之后,转业到地方。几乎一夜之间,邓华消失了。他的名字从史书上被删除,他的照片也从博物馆的陈列室被取下。曾经功勋累累的战将变为名不见经传,以至于人们知道解放海南岛的战争,却不清楚总指挥是邓华;知道抗美援朝、知道上甘岭战役,却不清楚志司的第一副司令员、上甘岭战役的指挥者也正是邓华。而跟邓华交过手的美军则对邓华进行专题研究,台湾方面对邓华这位打胜了渡海战争将领的研究也是颇为认真。

 

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    毛泽东把解放海南指挥重任交给邓华

 

  作为一位戎马倥偬的将军,邓华的代表性战役无疑是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了。邓穗说,1979年,恢复部队工作不久的邓华,在他出行的第一站就是让邓穗陪着重返海南。“虽然那时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他的心愿还是想到海南看一看。在三亚,当时部队列队欢迎,父亲虽然走路很慢,但我仍能感觉到他当时心情一定是很高兴的。”

  1949 年10月 14日,四野第15兵团刚刚解放广州,毛泽东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岛,并把指挥重任交给了15兵团的司令员邓华。由于南下时48军留在了赣南,44军要卫戍广州和在广东剿匪,参加解放海南岛的15兵团部队就只有43军。四野首长临时把12兵团的第40军调归15兵团指挥参战。这样,邓华的第十五兵团指挥部,就成了渡海兵团的指挥班子,统一指挥40军(军长韩先楚)和43军(军长李作鹏),并在琼崖纵队配合下,准备渡海作战。

 


邓华对渡海作战进行战略部署
 

  当时,国民党设在海南岛上的海南防卫司令部,海陆空三军总兵力约为10万人。配备有各型舰船、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有海峡的天然屏障,又占据着海空军优势立体防御。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薛岳用他自己的字号“伯陵”将这个防线命名为“伯陵防线”,期望能够长期固守,与万山群岛、台湾、金门、马祖、舟山数岛,构成一条封锁大陆的锁链。

  而邓华所率领的这支部队,从长白山、松花江,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从北到南,一直打到雷州半岛。很多战士甚至从没有见过大海,海水溅到嘴里才知道原来它是咸的。这仗该如何打,该如何渡海,官兵心中难免有所疑惑。邓穗说,“父亲当时在部队提出了‘把陆军练成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口号。各部队从熟悉大海开始,学习在海水中游泳,练习海上乘船,摸索经验,使干部战士迅速克服晕船呕吐,适应乘船。”

 

不同意毛泽东一次运送一个军的建议  邓华改为分批偷渡并延后总攻时间

 

  当时正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多次发来电令:“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攒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必须研究金门战斗失利的教训。” “请令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备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邓穗:“这是因为,此前不久我军刚刚在金门一战中因为不熟悉渡海作战而失利。而海南岛隔海距离比较远,比攻打金门困难更大。参战部队一无渡海作战经验,二无机械化渡海工具,三无空军海军支援。没有海军运输舰艇,更没有空军飞机用作空降,就连木船这种原始的渡海工具也非常缺少,比较大的渔船都被国民党军掳到海南岛去了,去香港也没买到登陆艇。”

  “我父亲常常敢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提出与上级的指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次战役行动中,针对林彪的命令,作为四野7纵司令员的邓华曾经很有胆识地提出了三次不同的建议。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对林彪的先打塘沽后打天津的指示提出异议,提出先打天津后打塘沽的建议,被林彪采纳了,在战场上也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这一次他也在渡海时间、渡海工具、渡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做到一次运载一个军渡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时无法弄到一次能运载一个军的船只,并且还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琼州海峡比金门与大陆的海上距离大几倍至十几倍,最近处就有30 公里,最远处甚至超过100公里。鉴于此,父亲决定把美军十轮大卡车的发动机装到木船上,架上炮,装备成土炮艇,征集木帆船作为主要的渡海运载工具。根据实际情况,父亲最后决定实施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大举登陆相结合’的战役作战方针,先期的两次偷渡,不仅积累了渡海的经验,也跟岛上琼崖纵队会合,加强接应的力量。渡海的时间也建议实事求是,延后到农历年后,我们准备充分时。这些报上去,军委都同意了。”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父亲一声令下,渡海兵团万舟齐发,在敌人海军、空军的拦截攻击下,用双手摇着古老的木帆渔船飞渡琼州海峡。这次木船打军舰的海战,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不得不说的是,红军长征时期,薛岳曾指挥过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这一次我们总算是报了当年的仇。”

  毛主席曾经说,如果海南战役晚打一个月,海南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台湾。当时解放海南,是在咱们的南大门——那是一个岛链啊:台湾、金门、海南,就把咱们南边给关住了。现在南海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南解决了,等于是我们有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南大门就保住了。它不光是一个小岛,战略位置重要,是南海屏障。

 

取代黄永胜重返东三省、指挥志愿军   毛泽东对邓华说“你去了我放心”

 

  邓穗:“海南岛解放一个多月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主席提议组建东北边防军,戍守边防并且准备随时应战。开始想想调任过去的几个人因为各种原因都到任不了,就准备调军委的战略预备队38、39、40军北上布防。这三个军当时属13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军委开会时,觉得黄永胜作战不如邓华,就把我父亲从15兵团调来指挥这个部队,出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员。我父亲就又从南方到了东北。”

  “我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资料时看到,当时东北边防军组建、训练、准备,都是向林总汇报,还是按照四野‘一点两面三三制’那一套进行训练、准备。”

  “后来彭总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实际上前期的几次战役等于是一野的彭总指挥四野的部队,兵团部改成志愿军司令部。我父亲为第一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在朝鲜战场中,彭德怀多次说父亲作战勇敢,细心,出了些好主意,是个好帮手。毛主席也多次接见父亲,听取前线的战况,甚至还说‘你去了我放心’这样的话。其中一次召见时,我父亲还向毛主席建议,由军委通盘安排全军轮流到朝鲜,通过实战学习与高度现代化装备之敌作战的经验。毛主席很赞赏,说朝鲜战场好比是个大学校,也好比是个大演习场。”

抗美援朝期间在志愿军总部

 

  “朝鲜战争的第1-5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因病回国治疗,病愈后主持军委工作,父亲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1954年任第二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朝鲜战争的关键时刻,父亲上书毛泽东,建议进入阵地防御坑道战。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就是我父亲指挥的,毛泽东对‘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给予很高评价。在10月24日电报中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须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因为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毛岸英遇难,很多人觉得似乎是个偶然事件,实际上志司七次转移,九次挨炸。到哪儿,一架电台——那会儿美军已经有电子侦察了,电台一工作就被发现了,所以走到哪儿炸到哪儿。前几年洪学智还在世时,我去看他,洪伯伯还说:我跟你爸爸在一个房间里,有一次他回来晚了,睡觉就睡死了,敌机轰炸的警报他就没听见,我硬把他拽起来,我们进了防空洞。等回来再看,我们那屋的行军床,被打得全都是洞。”

 

被定了“七大罪状”被说成“有野心”   庐山会议后随彭德怀落难

 

  庐山会议之后,1959年8月18日至9月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参加人员除了中央军委委员外,还有各大军区主要负责同志、各野战部队主要领导等人,到最后有508人参加。这也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委扩大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华和洪学智、万毅、钟伟等人被划为“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他们被称为小“彭黄张周”。军委扩大会议最后一天,宣布对邓华的处理是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就此免去了他副总参谋长和沈阳军区司令的职务。

  邓穗:“当时庐山会议开了以后,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已经被批判。回来,林彪又主持开军委扩大会,‘彻底肃清彭德怀在军队的影响’。当时说彭老总有个‘军事俱乐部’,这得有人呐,就把他们几个装进去了,邓洪万钟,也批起来了,一块儿就给撸下来了。”

  “我感觉,我父亲落难,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跟彭总关系好,但是究竟如何,他在会上被批判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到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与彭德怀(中)陈赓(左)在朝鲜战场
 

  “这次会议,开始时分成十四个组,我父亲是沈阳军区司令嘛,还是小组召集人。开始批彭总,批来批去,也不知道怎么就把他们四个给装进去了,也批起来了。后来编成两个组,集中批斗,他们一块儿就给撸下来了。到后来给他平反时,我们才知道,当初给他定了七大罪状,但是材料既不给本人见面也不听本人申诉,这七顶帽子压了他二十年。”

   “从父亲那儿,我没得到答案,就很注意其他的旁证材料。吴法宪当时是空军司令,我看了他的相关回忆材料,说会议开始是批彭,批着批着,不知为什么,把邓华也拉进来批了。他就说,当时有人批邓华有野心,说他当时只是沈阳军区司令员,但是他提出来要建全军的战役机动部队。”

  “那会儿,说你‘有野心’就不得了了。但是现在看起来,那是正确的,从现代战争来看,就是要集中精锐,建立快速反应部队。所谓有野心,其实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前几天,我们几个四野的后人一块儿吃饭,也聊到这个军委扩大会的事儿。那天也有洪学智的女儿,我说我父亲1980年很早就去世了,你老爸还在台上呀,他复出后当了军委副秘书长,有条件可以查查当年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说的?主席说的?还是林彪说的?怎么就把你整了?她说:我父亲没有去查过。”

  “后来我想,也可以理解,他们那代人就是那样,不计较个人,挨了整,过去也就算了。”

 

下放四川十七年    邓华:太平本是将军造,哪有将军享太平

 

  军委扩大会议后,邓华被送回沈阳,继续接受批判斗争。中央军委还派出一个三人批邓领导小组在沈阳坐镇。1960年5月,给邓华在四川省安排了一个副省长的位置,主管农业机械。据说,毛泽东说过一句话:邓是彭的人。但是,邓与彭是有区别的。

  那时的邓穗也就十来岁,对于父辈的沉浮也不可能知道太深,留在他的记忆中的,只是生活表面上的变化,“我就知道我们家从沈阳到北京待了不到一年就到四川了。到四川之后父亲就把原来穿的那些军装——那些他这么多年穿的黄军装找出来,都让我母亲拿到洗染店里染成黑色,连帽子也染了。”他还记得,父亲给他们这些孩子的家训是,自己要有一技之长,不要靠父母;要夹着尾巴做人。

 


下放四川时所抄录的毛泽东诗词
 

  “我父亲这一落难,到四川一下就是17年。我想呵,那么多年打仗时出生入死,到了和平年代把你撸下来,弄到四川当一个分管农机的副省长,你说这人气不都气死了?他怎么自己给自己做工作?我父亲说:‘太平本是将军造,哪有将军享太平’。你想想他当时说这个的心情,可以想象,其实他心里承受很大的压力。”

  “但工作呢,还是非常认真。其实当时四川有主管农业的书记,管农业机械厅的厅长是省委常委,实际上父亲不过是个挂名的副省长,你就靠边就算了嘛。他还很认真地去学,看那些书,什么《发动机构造原理》、《拖拉机驾驶员手册》、《农业机械化讲义》。他学会了开拖拉机、使用脱谷机、插秧机。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带我去农机厂。他还翻山越岭到各个县去看,父亲到四川的头三年就走了150多个县,几百个公社,写了很多的调研情况汇报,还有规划、措施,他身边的小本上记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就是他还是以前的作风,深入基层去解决问题。当时省里领导在大会上说了,邓副省长来四川时间不长,结果他去下边跑得最多,了解情况深入细致,其他的领导也要多下去看看。”

 

与彭德怀近在咫尺却再没相见   毛泽东点名解放了邓华

 

   1965年彭德怀到四川工作,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被安排住在永兴巷7号,而邓华的住所在前卫街44号,相距不过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但是他们没有见过一次面,连偶遇都没有发生过。

  “我们家人,还有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往事的时候,最不愿意触及的就是‘文革’那些年的日子,那一段真可以说是沾着血和泪的最深的创伤。批斗、陪斗、抄家、劫掠、关押,人格凌辱……妈妈也被关押起来,我们这些孩子也被办了学习班。有一次我父亲被不知哪一派的红卫兵小将抓走了,我们也不知道他被抓到哪里去了,好几天没有下落。后来我妈说,没办法了,这事只有去找梁兴初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梁兴初是38军军长,这时候在四川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后来是他去找红卫兵的头头,说这是我的老首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祖国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你们必须要把他交出来。这样才找到了父亲的下落。”

  曾有一位前志愿军战士在某次批斗会上看到了他的司令员,禁不住泪如泉涌。邓华彼时正和李井泉、廖志高、杨超、赵苍璧等人坐在地上,邓华的胸前被挂上一块大木牌子,上面写着“反革命分子邓华”,在“邓华”二字上面还画了大红叉。

  1968年10月,邓华又一次在家人眼里“失踪”。去打听,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其实此时,邓华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十二中全会。据说原因是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和“有历史问题”的竟达到总数的71%。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要超过半数才能有效,因此决定“解放”一批中央委员。这时候,毛泽东提到了邓华,于是邓华就成了“解放”干部。

  “‘文革’之中有多少文人一气之下跳楼了,跳河了,我想父亲能挺过来,是因为他毕竟经历过战争。他说‘哪有将军享太平’,自己给自己做工作呗。但是父亲叮嘱妈妈:少给孩子们讲,他们太年轻,暂时还理解不了这种复杂的斗争,否则会影响他们对党的感情。”

  “到了‘文革’后期,社会上已经有些议论,有些说法。这个我问过父亲。他说,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那是真的,红军时候没有主席,红军就完了。他从来没有‘主席你整我整错了’这个想法,也从来不敢有这个想法。有问题那都是我自己的原因,要检查自己。”我哥哥说他:你那是愚忠!然而他们那一代人就是那样,忠心耿耿。

 

一生只享受了十年和平日子   临终前最关心平反通知是否传达

 

  1971年林彪事件后,一些老同志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央军委和老帅们提议:让邓华回部队工作吧。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赵紫阳和秦基伟出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和成都军区司令员时,曾分别向邓华透露过:要你回部队工作,你准备着吧。

  1977年8月,邓华重新回到军队,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就跟当初去四川一样,马上投入工作,邓穗:“父亲找来很多军事著作和各种资料,一拿起书就放不下。使我惊奇的是父亲年近七旬,还能熟练地背出一大堆数字,如敌我双方作战飞机的活动半径,敌我双方坦克的装甲厚度,敌我双方火炮的破甲能力等等。我们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费这么大劲干什么,父亲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邓华虽被安排了工作,但还没有得到平反,他一直在等待着一纸平反通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1980年5月7日向全军发出了《关于邓华同志问题复查结论的通知》。 “经复查,1959年给邓华同志定的错误性质是不对的,不是实事求是的;对邓华同志的批判斗争和撤销职务的决定是错误的……给邓华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然而,当这份报告送到邓华手上时,邓华已因病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

  邓穗:“不幸的是就在此时,1980年的5月,父亲他感染肺炎又引起并发症,而且病情很快恶化。我急忙赶到医院,见父亲病卧在床,心里难过极了:您等了十七年,好不容易回到部队,可惜又病倒了。”

  “父亲昏迷的时候,嘴里反复说‘我就是不死,打也打不死,斗也斗不死,我就是不死’。临终前几天,父亲神智稍微清醒,拉着我的手问:‘我的平反通知传达没有?’我告诉父亲:中央军委给您下的平反通知已经在军事科学院里的大会上宣布了。父亲听完两眼湿润了,然后嘱咐我说:你记下来,感谢华主席,感谢叶副主席,感谢邓副主席,感谢党。党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听着父亲吃力地说着这些,我失声痛哭。”

  邓穗:“我父亲他这一生,17岁入党, 1928年18岁时参加红军上井冈山。后来,黄洋界保卫战,他参加了;古田会议,他参加了。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征也走过来了。抗战中,平型关战役他参加了,参与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打了四次四平,打锦州、打天津,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最后又回来抗美援朝,一直打到1953年,他43岁。到了1960年他50岁时,就落难,等于他只享受了7年的和平,就给罢了官,赶出了军队。17年后重返部队,不到三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时70岁。加起来,他的一生实际上就享受了10年的和平日子。”

 

  供图/邓穗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