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兵团历经九年近三千个日出日落,1976年完成其“戍边”使命后,建制撤销,被改编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岁月如梭,弹指间已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一些农垦老战士已长眠于历史的岁月之中,当年的54万风华正茂的城市青年,无论是返城还是“扎根”者,也多已两鬓白,儿孙绕膝。沧海桑田,高岸为谷。许多住事或许只能在人们的追忆中才能找寻得到,但是回首当年的冰霜雪雨,仍然会令许许多多的健在者感奋不已,并以此经历为终生的自豪。
一、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十九世纪中叶后沙俄趁中国“大而弱”之时,通过武装侵略强加给我国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过武力强加给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多。1968年中苏边境线中,在东段的黑龙江省就长达近3 100公里。(水界2 780公里,陆界260公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江中,有大小岛屿1 152个,按主航道中心线分,在苏方一侧的538个,在我方一侧的614个。但在苏制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将属于我方的岛屿划入苏方的多达531个。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推行霸权主义,1959年,擅自撤回援助我国建设专家,撕毁多项援建项目合同,在中苏两国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断进行武装挑衅,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坚持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与苏联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
当时,中国属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势力范围,正处于冷战状态,因此美国敌视中国并进行全面经济封锁,其B-52战略轰炸机携带热核武器不断在我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东海面进行示威飞行。
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10 769名复转官兵(史称“66.3”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建第一师和第二师,共辖9个团的24个营94个生产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为固边卫国,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毛泽东主席在这份文件上做了批示(史称“六一八”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意在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略要点,对苏进行战略侦察,同时在特殊时刻抗击、歼灭入侵者。后来的事实证明,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不到七个月,即1969年3月2日—3月17日,暴发了震惊世界的中苏珍宝岛事件。
二、为了防止苏联对我国的突然袭击和地面武装入侵,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军、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当时,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李少元少将(军区副政委兼任兵团政委)、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程克廉(任兵团政委)等三千余名军官接到命令后,均在第一时间内从四面八方开赴屯垦戍边的战斗岗位,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部分领导,率领兵团全体指战员以及职工家属,承担起屯垦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
地处佳木斯的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
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五十余万名血气方刚的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兵团加入到解放军的序列,屯垦戍边,报效祖国。
就在知识青年来到兵团的同时,兵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军区、中央批准,在同江、饶河、抚远“三江平原”的千里荒原上,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紧接着,从兵团其他各师集中最大精锐力量,抢修二龙山至抚远长达320公里的边防公路(史称“二抚公路”)。在二抚公路沿线两侧选址新建六十团(今前进农场)、六十一团(今创业农场)、六十二团(今红卫农场)、反修营(今前锋农场)。各团在严冬中边组建边安置城市知识青年。
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国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步兵营编制500余人;战略值班连163个,每个连130人;组建367个武器排;兵团战备值班总人数达2.2万余人。上述人员共装备步枪8000余支、冲锋枪4000余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六零”迫击炮210门、“八二”迫击炮110门、“七五”无后坐力反坦克炮130门、“七六”加农炮30门、火箭筒320具以及部分轻武器,弹药装备约一个基数。按照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武器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兵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兵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兵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个营;后组建的兵团六师4个营。
珍宝岛事件之后不久,苏军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部署在亚洲地区针对中国的总兵力达一百万人,坦克二万余辆,飞机三千多架,并在黑龙江对面纵深组建两个空运突击旅,其中一个部署在我黑河地区对面苏境内,一个新的武装入侵在孕育之中。面对严峻的态势,1970年底,沈阳军区进一步加强了兵团戍边建设步伐。在原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步兵团(二十六团),驻佳木斯万宝地区;在汤原组建炮团(六十三团);在大庆以及兵团和师司令部驻地等要点目标区,分别组建了21个高炮连、8个警通连,武装人员递增到四万人,补充重机枪234挺、“三七”高炮84门、“一二二”榴弹炮18门,进一步增强了兵团的戍边力量。
由于兵团是准军事单位,所以为了保密起见,兵团为所属各师分别用“建“设”“钢”“铁”“边”“防”六个字编了信箱,即一师为“建字100信箱”,二师为“设字200信箱”,三师为“钢字300信箱”,四师为“铁字400信箱”,五师为“边字500信箱”,六师为“防字600信箱”。各团依本师分配的顺序号形成自己的对外称呼,如四师四十团对外称“铁字408信箱”,团属各连对外均称“分队”。
三、武器分队组建后,利用农闲和冬季,抓紧对武装战士进行必须的战术、技术基础训练,保证战士在具备战时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期间特别重视对班长、排长和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从1969年至1972年,仅兵团和各师在教导队办培训班就达210期,训练干部2154人,培训骨干2万余人次。
1970年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号召。全军各部队迅速掀起野营训练热潮。兵团根据预定作战方案,成立了以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鲍鳌、后勤部副部长顾延邦为前的拉练指挥部,兵团二师(宝泉岭)、三师(红兴隆)、四师(密山)各组建了1 500人的武装拉练团,进行一个月的冬季千里野营拉练。其他单位,就地组织拉练。
经过短暂的准备,兵团拉练于当年12月中旬开始。二师从宝泉岭出发,经鹤岗、汤原在佳木斯南猴石山地区与兵团指挥部会合宿营;四师在密山集结,经林口于12月底与兵团指挥部和二师拉练团在牡丹江北20多公里的柴河地区会师。1991年1月1日凌晨2时许,指挥部和四师拉练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踏着20多厘米厚的积雪,从柴河出发,经牡丹江市,拉练8个小时,行军40多公里,到达海林县西南的放牛沟宿营。
在拉练计划中,本没要求女战士参加。但是四师许多女战士纷纷咬破手指写血书要求参训。因此经四师司令部批准,挑选了部分女战士参加千里野营拉练,在拉练团的每个连编入一个女战士班,极大的鼓舞的拉练官兵的士气。
拉练1991年1月中旬结束。拉练结束后,参训的一大批指战员受到了兵团的表彰。对此,英国有军事评论家称:“中国在黑龙江边境地区,组建了一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
1971年,兵团进一步加强了武装部队的力量,扩编武装连队130余个,武装总人数达到7万余人,并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了战场建设步伐。兵团6个师的后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设战备仓库、宿舍、医院2.5万多平方米,永备作战坑道500余米。在边境地区前沿要点,构筑了相当数量的野战工事和战斗连队(村)。构筑守备工事,加强有线和无线通信建设,在防区内增修机动道路5500公里,基本保证了屯垦戍边的需要。
四、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兵团虽然把戍边任务放到了重要议程,但屯垦任务并没有松懈。1969年初,兵团组建刚就,便组建了兵团第六师,新建4个团,全力开发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抚远荒原。新创建的六十一团,当年垦荒6万余亩,1970年达到15万亩,生产粮食480万公斤,上交商品粮51万公斤。加上其他师团的努力,兵团两年开荒约200万亩。1972年,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兵团经报请中央、国务院、黑龙江省革命委员批准,经铁道部天津第三铁道设计院唐山勘测大队勘测,由哈尔滨铁路局组织建设,兵团三师、六师组织施工,建设了由集贤县福利屯至六十团(今前进农场)的铁路。此段路全程226.6公里,从1974年开工,到1976年建成,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条为屯垦戍边服务的铁路动脉。
如果把1958年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广袤的三江平原、嫩江平原视为是在上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对“北大荒”的大规模开发,那么兵团的组建,特别是以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几十万知识青年为主要力量的兵团战士的屯垦戍边活动,则是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北大荒”的热潮。这次重大的行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东北边防,而且为“北大荒”变为祖国的“北大仓”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附:兵团各师团番号及所驻地区
一师辖7个团:一团(北方农场,爱辉县)、二团(新华农场,爱辉县)、三团(红色边疆农场,爱辉县)、四团(库尔滨农场,逊克县)、五团(五大连池农场,德都县)、六团(二龙山农场,德都县)、七团(赵光农垦局,北安县)。
二师辖10个团:八团(二九0农场,绥滨县)、九团(绥滨农场,绥滨县)、十团(江滨农场,萝北县)、十一团(军川农场,萝北县)、十二团(名山农场,萝北县)、十三团(延兴农场,萝北县)、十四团(青年农场,萝北县)、十五团(宝泉岭农场,萝北县)、十六团(伏尔基农场,鹤岗市)、十七团(汤原农场,汤原县)。
三师辖15个:十八团(友谊农场,集贤县)、十九团(五九七农场,宝清县)、二十团(八五二农场,宝清县)、二十一团(八五三农场,宝清县)、二十二团(饶河农场,饶河县)、二十三团(八五九农场,饶河县)、二十四团(胜利农场,饶河县)、二十五团(七星农场,富锦县)、二十六团(抚远渔场,抚远县)、二十七团(勤德利农场,同江县)、二十八团(二九一农场,集贤县)、二十九团(集贤农场,双鸭山市)、三十团(万宝农场,桦川县)、三十一团(曙光农场,桦南县)、三十二团(北兴农场,勃力县),共十五团。
四师辖12个团:三十三团(八五四农场,虎林县)、三十四团(八五八农场,虎林县)、三十五团(和平农场,虎林县)、三十六团(八五0农场,虎林县)、三十七团(八五六农场,虎林县)、三十八团(农垦部实验场,虎林县)、三十九团(云山农场,虎林县)、四十团(八五一一农场,密山县)、四十一团(八五五农场,密山县)、四十二团(八五七农场,密山县)、四十三团(兴凯湖农场,密山县)、四十四团(八五一0农场,鸡东县)。
五师辖11个团:四十五团(鹤山农场,嫩江县)、四十六团(跃进农场,嫩江县)、四十七团(大西江农场,嫩江县)、四十八团(铁峰农场,嫩江县)、四十九团(尖山农场,嫩江县)、五十团(前锋农场,嫩江县)、五十一团(荣军农场,嫩江县)、五十二团(旭光农场,嫩江县)、五十三团(红五月农场,嫩江县)、五十四团(克山农场,克山县)、五十五团(查哈阳农垦局,甘南县)。
兵团直辖团3个:独立一团(嘉荫农场,嘉荫县)、独立二团(铁力农场,铁力县)、独立三团(红色草原农垦局,安达县),共三个团。
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属音河农场划归兵团领导,为五十六团。同年11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同意,兵团开发抚远荒原。12月兵团决定二师、三师、四师分别负责包建6个新团,其中二师包建前进团,三师包建东方红团、向阳团和五七团,四师包建青龙山团和红卫团。
1969年7月15日,经沈阳军区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8月19日,兵团确定正式组建六师,将原属三师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团和在抚远地区新建的六个团拨归第六师建制,同时授予新建的6个团番号:原东方红团为五十七团,原向阳团为五十八团,原青龙山团为五十九团,原前进团为六十团,原五七团为六十一团,原红卫团为六十二团。
1969年11月24日,兵团决定,原兵团直属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划归二师领导,原兵团直属独立三团划归五师领导,原番号不变,从1970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领导关系。同年12月,五十八团内迁至二十一团五营地区,隶属于三师领导。
1970年1月,经沈阳军区批准,兵团在原宝山农场组建二十六团(步兵团),在原汤原农场组建六十三团(炮兵团),由兵团直接领导指挥。同年2月13日,兵团决定一师独立四营改编为六十四团(晨清农场,孙吴县),五师五十五团分出部分编为六十七团(金边农场,甘南县),分别隶属于一师和五师领导。5月25日,兵团决定将五师五十五团的二、三、四营编为五十团(丰收农场,甘南县),原五十团所属单位分别并入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