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生活

改变心态的重要性

时间:2015-03-13 05:4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107次
同是半杯水,有人看到拥有的一半,有人想到缺失的一半。这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者看问题的两种思维模式。不同人之间思维模式各异,其形成受性格、认识模式、个人经历等多因素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黄薛冰博士说,心态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看问题的方式与性格有关


      同是半杯水,有人看到拥有的一半,有人想到缺失的一半。这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者看问题的两种思维模式。不同人之间思维模式各异,其形成受性格、认识模式、个人经历等多因素影响。


      其中,性格的形成与遗传基因,成长环境关系最为密切。虽然基因具有遗传性和不可选择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被环境改造。从婴幼儿阶段开始,环境就开始参与个体性格塑造。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人生观和性格,以及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等,都会言传身教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及至学龄阶段,学校的老师、同伴看问题的方式,也在不断修正孩子业已形成的性格。步入社会后,整体社会环境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样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成长经历影响个人看事物态度


      在健全的家庭环境下,家人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赞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学会自尊自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个体,看待事物的态度往往更趋于正面积极。反言之,总是处于负面、挫折环境中,比如童年期经常被父母打骂、虐待,或者过早过多接受打压式或挫折式教育,不但会影响身体激素分泌,还会使身体的免疫机制受累,从而导致神经突触萎缩、之间的联系变少,并进一步造成成年后倾向于用悲观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态度。婴儿哭闹时一味采用置之不理的办法是不可取的,父母及时回应需求,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即便经过反复“冷处理”训练后孩子不再哭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孩子对求助外界产生的失望情绪,以及要依靠自己处理所有问题的压抑式态度。


      情感支持在个体性格的养成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人是群居动物,获得来家庭、父母、配偶、孩子、兄弟姐妹、朋友的情感支持,向其倾诉烦恼,能够释放不良情绪,使自己更快乐。

 


 


      自动思维模式改变难度大


      自动思维是指人在受到某个刺激后,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大脑中整合,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分为正性和负性思维,比如,看见有人招手,正性思维的人会想,对方可能是和我打招呼,因此我也向他招手问好;而负性思维的人就会想对方就是想批评教训我,因此我不理他!在已经总结的百余种负性思维中,比较常见的有“贴标签”和“极端化”:前者表现为,一次考试失败,就会给自己贴上永远考不好的标签;后者则表现为,一个人不喜欢我,就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我。


      具有正性思维的人更易获得快乐,负性思维的人更易悲观。经过长期艰苦练习,认识模式可以改变。但自动思维模式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我们养成的习惯一样,很难改变。

 


 


      专家称,改变自动思维模式 ,首先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圈定自己惯用的负面自动思维的类型;其次要有意识地去改变,并经常性练习,慢慢矫正,逐渐建立一个新的积极的思维模式,取代负面思维。当新的积极思维模式成为自动思维时,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


      健康人有自我调适情绪的能力,可以把不快乐的时间和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让自己拥有适应性更强的心态,也有一些自我训练方法:如在心理上,允许情绪出现起伏,接受厌倦、失望、挫折等负面情绪的存在,练习积极正性的思维模式。在行动上,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增加人生的支撑点。当无法控制不良情绪和想法时,就尽力去控制行为,转移注意力,摆脱不良情绪干扰。

 


 


         原文题目《改变心态有多难?》  2015年03月11日  北京晚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