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红线怎成“弹簧线”

时间:2007-04-17 01: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51次
红线怎成“弹簧线”
 
          国土资源部最新通报的2006年中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l3万件土地违法行为中,涉及土地面积近l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了l7.3%、76.7%和67.6%。
      人们不禁疑惑:高压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违法占地为何仍“一路狂奔”?一些城市违法用地高达90%以上的惊人数字表明,当前的违法占地“成本”实在太低,而“收益”却很高,滥占耕地的责任追究制威慑力不足。
      从整顿开发区、叫停大学城,到暂停审批高尔夫球场,停止别墅供地……按理说,中央政府对乱占耕地进行了一系列“铁腕”清理,而滥占土地之风为何还屡禁不止呢?
      按法律规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没有权力批准建设用地,但从已披露的一些土地违法案件来看,县、乡两级政府动辄就把成百上千亩土地批给用地单位或个人,且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违法。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地产招商,并不完全是为了表面的繁荣。东北地区一位大城市的市长告诉记者:“我最担心房地产市场趋冷,那将直接影响我任期内的GDP增长。”东部某省国土资源厅曾测算,这个省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消耗2.4万亩土地。
       一些领导干部对土地违法案件,往往认为是“出于公心,为了发展”,睁只眼闭只眼。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不论投资主体、投资目的,谁都可以强行征用集体土地。有占必征,使公共利益的内涵被无限扩大。”
       细心的人士注意到,尽管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不断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但在结案的9万余件中,只处理了相关责任人3593名,其中2名省级干部受到党纪处分。4%的低处罚率,意味着超过96%的土地违法案件并未追究责任人,而刑事处罚率更是低到千分之五,出现权责明显不对称的局面。
       “抡起的是大棒,砸下去的是鸡毛掸子,清理了那么多违规用地,却鲜有人为此丢乌纱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一‘尚方宝剑’,在现实中让人难以感受到其应有的威慑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说。
       对一些严重的土地违法事件,一些地方的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仿佛“见怪不怪”。他们向记者解释说,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用地法规,普遍采取“先开发后审批”、“土地跟着项目走”的“潜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千分之几的低处罚率,既破坏了执法执纪的严肃性,也没有使违法者受到震慑。只有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党政部门政绩考核体系,责任追究到位,才能考核到位。
       今春“两会”刚结束,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就开始部署进行一场土地违法大检查。这次以卫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土地执法检查为主,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中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被列为检查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发布的相关规定,这些城市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权,已由报国务院审批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表示,“地方政府虽然有了更大权力,但这意味着他们的责任也更大,受罚主体更明确。”
 
                         《嘹望东方周刊》 07-04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