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大寨:咱村驻京办 店小却稀罕

时间:2007-02-10 07:1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80次
 
 杏石口路忆旧日“虎头山”中寻威风   “层层梯田""立街边嘹亮歌声天天唱
 
 
             大寨:咱村驻京办  店小却稀罕
 
 
        大寨北京办事处,建于2003年,位于海淀区四季青杏石口路55号,是北京少有的村级政府驻京办。虽命名为大寨驻京办,但其经营和工作实体均为虎头山酒楼,办事处没设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人员。虎头山酒楼兼负大寨与北京的联络工作,办事处大楼除第一、第二层为虎头山酒楼外,其余都出租给公司作写字楼用。
 
大寨红旗插京城 京西出现稀罕村级驻京办
        谈到大寨村政府驻京办,虎头山酒楼总经理陈先生总也少不了提及这两句话:“设立驻京办的村政府恐怕也就大寨一家了”、“成立驻京办是想将大寨这面红旗插在北京,让大寨精神还能继续传承下去”。
        这也恰好是大寨驻京办“稀罕”的两个原因。据统计,北京目前约有52家副省级以上驻京办事处,520家市级和5000家县级驻京办。通常意义上来说,县级政府是设立驻京办的最小行政单位,村级政府设立北京办事处则鲜有听闻,数量上的稀有性足以突显大寨
驻京办的独特之处。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大多对大寨有着深刻的印象——“全国农业学大寨”、虎头山、七沟八梁一面坡、带领大寨人治山治水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等等。l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大寨之路》,将大寨树立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风潮.全国各地前往大寨取经的先进分子络绎不绝。大寨村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让大寨驻京办也多少带上了回忆色彩。
 
大寨驻京之实体  虎头山酒楼就是大寨驻京办
        拨通大寨驻京办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这里是大寨驻京办,查号请拨零”之类的程式化女声录音,然而查询电话接通后却传来一句职业性问候:“你好,虎头山酒楼”。当提出转接大寨驻京办办公室的请求后,略带山西口音的服务员说道:“这里就是驻京办。”
        按地址找到旱河路,在路东面临街的一栋楼房上赫然立着“大寨北京办事处”的红字标牌,大楼入口仍是虎头山酒楼的大门,大门左侧为接待前台和酒店专用鱼缸.右侧有一条不长的走道。同在一个区域内,整体氛围却一分为二.一边是酒店特有的亮堂和鱼腥味,一边走道则显得幽暗、安静。
        据虎头山酒楼总经理陈先生介绍,大寨驻京办的大楼内只有一、二层为虎头山酒楼。其余则当作写字楼出租给各个公司。大寨驻京办也没有设置固定的办公室,本应由驻京办办公室负责的接待和联络等事务均由虎头山酒楼全权代理。
 
大寨驻京办之功能  不负责住宿接待
        负责本地领导来京的接待,是各地驻京办的工作职能之一。也正是因为驻京办特有的地方乡情,不少地方领导或来京公干人员都愿意入住驻京办下属宾馆或招待所。然而仅有上下两层的虎头山酒楼只能提供餐饮接待,显然负担不了驻京办应有的住宿接待功能。陈先生解释说,大寨村村干部来京出差的机会并不多,办事处也没有多少在京业务可联络,没有必要设立客房用做住宿接待。
         和大多数各地驻京办饭店一样.虎头山酒楼也布置得如同宾馆的宴会大厅,桌上铺着落地的淡黄色桌布,靠背椅套上了红色的椅套。酒楼内仅有某些细节与大寨有关,餐厅墙面上悬挂着昔日大寨的黑白老照片;筷子套都印有“走进大寨村”的字样;作为企业培训项目之一,每天中午营业之前酒楼服务员都要齐唱大寨歌,歌声虽整齐,却能听出充满了形式感。
 
走近大寨驻京办  餐馆不具备忆旧功能
        要不是亲眼所见,葛庆民还真不信大寨村也设了个驻北京办事处。2006年秋天,葛庆民开车带着家人去八大处游玩,快到杏石口路与旱河路交界的十字路口时,突然瞥见路北一栋楼房顶上“虎头山酒楼”的红色广告牌,隐约觉得似曾相识。再往前开,等到虎头山酒楼巨幅广告牌上的层层梯田、村寨和“走进大寨村”的字样冲入眼帘时,记忆才又重新回到几十年前。
        于是原本的游玩计划变成了大寨驻京办忆旧。站在大寨驻京办的牌子下,葛庆民还在感慨:到底是大寨,就是有魄力,当年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如今在北京也设起了驻京办。
    回想起几十年前到大寨参观学习,葛庆民只能用“虔诚”和“激动”两个词来概括当时的心境。尽管那时大寨已经建设得颇具规模,但没见到通讯报道里所说的大寨人在虎头山、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山打石、挖梁填土造一层层梯田的壮观景象。不过,大寨人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并其乐无穷的干劲和大胆,还是给老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门走进虎头山酒楼之前,葛庆民忐忑不安地想像着大寨驻京办的模样。然而真正身临其境时,所有的想像都被推翻.只剩下失望。除了餐厅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他几乎分辨不出这儿与其他餐馆的区别。最后倒也释然了,毕竟这只是一个派出机构而已,或许只有重回大寨才能了却忆旧的念头。
 
                                        文/程南   07-02-06
 
                        北京人看驻京办:
 
大寨驻京办应设个小型展览室
葛庆民56岁,外贸公司经理
        我觉得大寨驻京办完全可以开办一个小型的展览室或博物馆,展出过去的实物、照片、影音资料,甚至梯田模型、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复原等。若是在北京能有这样一个展览室,留个念想多好啊。
 
尝不到大寨特色莱
刘茜25岁,外企职员
        以前带外国朋友到虎头山酒楼吃饭,没吃到山西特色菜,总觉得餐厅环境有点太正式了,吃起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