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物短寿内幕
出生就百病缠身 安全限度仅有25年
“现在全国相当多的建筑工程、材料在造假!”年近70的建设部某中心特聘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磊坚一边说.一边用拳头气愤地敲着桌子。他花白的头发在空中抖动,情绪非常激动。
“我看到过的工地,梁、柱、墙、混凝土里面的钢筋保护层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5-10倍,有的甚至还多。”
在现阶段,中国常规房屋应该正常使用50年,这种寿命预测是在我国混凝土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也并不是一个较高的标准。目前瑞士、挪威等国家房屋寿命估算可以达到80年,英国房屋寿命更是高达132年。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房屋可能连50年的寿命都达不到。由于建筑结构问题.许多钢筋混凝土的寿命不过25年左右。这些房屋就好像得了隐性大病的人支撑不了多久一样,只是目前表面上还看不到。现在大家注意的都是房子垮了,倒了,砸死人了,其实现有房屋存在的一些隐患才真正令人担忧。”周磊坚说。
问题根源:施工现场没有质量控制
作为建设部特聘专家,周磊坚教授在全国已经检查了30多个城市的50多个小区,而且多是该城市重点小区。“虽不能说所有的小区,但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情况形势非常严峻。”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未能有效控制。
我们的建筑设计已经非常先进了,还从国外请了著名的设计师或设计单位,为什么建筑还达不到标准?对此,周磊坚认为,这是因为专家制定出的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实施规范是两回事。
比如制定的混凝土等级得在现场做配方——根据拉进现场的砂。石、水泥等材料,按配方过秤,搅拌均匀,再运输,浇入模板,振捣密实,经过相应的时间拆模、养护,及对试块再鉴定。但问题是,相当多的施工方根本没严格按照规范来行事。
在工地上常常看到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许多工人非常不认真,只是估个大概而已。
“混凝土是有强度等级的,这种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所以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严格到和石子大小含泥量等因素都有关系,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居住重大隐患。”
从楼板开裂到房倒屋塌中间有一个过程
周磊坚教授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某知名小区买了一套别墅,光装修就花费几十万。但是入住没多久就发现吊顶渗水。打掉装修一看,原来是楼板严重开裂,“已经裂通了,现在还在和开发商打官司。”
“房子裂了修补一下同样可以住,真正到房倒屋塌还有一个过程……老百姓的生命是交在建筑者手中的,不能当儿戏。”
结构质量问题是“短寿”的主要凶手
“百年大计,结构是根本!”周磊坚教授在亲自检查了全国数十个小区之后对
这句话有了更强烈的感慨。
“长期以来,我国各省市都在评质量优胜杯,北京有长城杯、上海白玉兰杯、江苏扬子杯…一·但是这些评选的共同特点都是竣工时才评杯,鲁班奖更是使用一年才评。因此评选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涂脂抹粉的建筑外观。结构质量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凭资料定论,而资料水分太大,基本上看不出结构中的任何问题。”
现在主要问题集中在施工阶段,特别是由于“偷工”和“减料”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在工地上,周磊坚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一些关键的细节部位不认真处理的“偷工”场景,比如抹灰,每一遍抹上去的厚度不应该超过8毫米,20毫米的应该分三遍抹上,但有的两遍甚至一遍就完成了。这样会造成灰浆下坠、开裂。粘接效果也不会好.也压不实。还有钢筋跑位问题:比如柱子中两根钢筋本来应该按照计算规格分开一定尺寸.但照片上,有的钢筋都并到一起了,根本不在应放在的位置。“这样起不到形成力矩的作用。就好像一个人两条腿叉开站不易被推倒。但是合并站,就很容易被推倒了。”
现在全国各地建筑浪潮风起云涌.许多房屋质量问题比北京更为严重。周磊坚教授为此忧心忡忡。“我国的大量工程寿命远不足50年,估计l0一20年内大量工程结构隐患将会暴露无遗。这种损失比占0.01%的倒坍事故可能要大数百倍。”
周磊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专家、华北及北京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客座教授,原北京质量监督总站总工程师,原北京市建委开发办总工程师.原北京市质协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科技报》于 彤 李 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