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书刊

李银河:读书让我拿到了一张特殊的入场券

时间:2014-04-15 04:3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79次
读书的结果确实是终身受益无穷。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这次漫游,使我获得了基本的审美鉴赏力,获得了脱离周围愚昧环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从此似乎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入场券,拿着这张入场券,我将能够开启一个神秘的大门

 


李银河
 

      编者按:

      4月4日晚,李银河的新书《我的心灵阅读》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推出,并在北京大学首发。该书是李银河继《我的生命哲学》之后,第二本对人生思考的感悟总结,主要收录了她一生阅读世界名著的读书笔记,以及观影、音乐笔记。

 

      北大读书讲座 ——李银河、杨廷玉分享心灵阅读的对话

      时间:2014年4月4日晚上

      地点:北京大学图书馆

      主讲嘉宾:李银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互动嘉宾:杨廷玉

      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协全委、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董事长,中国著名作家、一级编剧。

 


 
 

      读书让我能够开启一个神秘的大门

 

      李银河: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介绍我的新书——《我的心灵阅读》。1969年我17岁,那时候上山下乡,去内蒙古大沙漠。三年以后,我从内蒙古兵团回到北京,当时报不上北京的户口,我有整整半年的待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看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的外国文学名著。当时家里有一些收藏,还有我父母的几位老同事家里也有收藏,“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的图书馆都把这些书封了,不让看的。我当时看书饥渴的感觉和那种疯狂的劲头只有一个成语能够表达——饮鸩止渴。当时觉得是毒药也要喝下去。因为在那个年龄,在文化沙漠和物质上真正的沙漠上,一待就是三年,精神上实在饥渴到了极点,根本顾不上喝下去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如饥似渴吧。这本书就是我当时的读书笔记。

 


 
 

      后来我看到了托尔斯泰对儿子看书的指导思想,他说他不主张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看好书,因为年幼使得他缺乏理解力,而许多世界名著的第一次阅读的印象,是不可复得的。也就是说如果在缺乏理解力的年龄,第一次阅读了某本书,就可能把这个宝贵的第一印象糟蹋了,等成熟以后再读,理解倒是理解了,初次读到好书时的那种快感却不可失而复得。我对照了一下托尔斯泰的想法,我读这些世界名著的年龄刚刚合适——20岁。就是当时有了一点理解力,年龄也还没有大到感受不到激情的时候,我心里是暗自庆幸的。

 

      读书的结果确实是终身受益无穷。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这次漫游,使我获得了基本的审美鉴赏力,获得了脱离周围愚昧环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从此似乎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入场券,拿着这张入场券,我将能够开启一个神秘的大门,大门打开我看到满眼的珍宝,而其中最宝贵的一件珍宝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生

 

 


 

     《1984》里有我当时好多阅读的记忆

 

      李银河:在这里讲两本给我印象最深的书。一本是雨果的《93年》,他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一幅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在地上战争之外的天上的战争。这本书对心灵的震撼真是无与伦比。记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泪流满面,这个场景被刻入心灵的深处,终生难忘。

 

      另一本想介绍的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那本书当时是内部发行,当时的阅读经历真是绝无仅有,因为我们所处的“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跟书中所描绘的社会简直是太像了。阅读的心情只能用心惊肉跳、惊心动魄这样的词来形容。书里的每句话、每个情节都像泄漏天机,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因为其中每句话单拿出来都是足以导致受批判,甚至进监狱的反动言论。在当时那种极度恐怖、极度高压的社会氛围当中,阅读这本书是全世界的人读全世界的所有书都不会有的一种感觉,而且也是时过境迁以后自己也不会再有的一种感觉。这个书里有当时好多阅读的记忆。

 

      退休以后我开始写小说。我最近写了一篇四万字的中篇小说《2084》。实际上就是1984过一百年,就是2084。其中第一节的小标题就是“1984”。从这篇小说你们可以看到《1984》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我的虐恋小说已经写了两本,每本20万字,正在写第三本。现在我还没有想好出版不出版,其实香港一个图书公司已经给我一个合同,冯唐也给我写了序,结果后来我撕毁了合同,觉得时机还未到,再等等看。

 


 

     《哈姆雷特》给了你“三观”

 

      杨廷玉: 你的书里提到了《哈姆雷特》。全世界有一百个剧团演哈姆雷特,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导演解释一百个形象。我想请李老师谈谈生存与毁灭这个问题。

 

      李银河:“To be, or not to be”这个太有名了。我觉得它讨论是人的勇气,你是苟且地活下去还是冒死抗争?莎士比亚没得说,绝对是很好的。

 

      我觉得这本书是这个意思,很多人都会以为学文学的人会去看,但是从多阅读经历来说我觉得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教养、有文化的人都要读,不光学文学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读。实际上它给了你“三观”。当然它也会给你一个审美鉴赏力,这个我觉得倒不如“三观”更重要,人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会想我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这辈子过什么生活,你看了这些书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人性,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杨廷玉: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想起来李老师讲哈姆雷特面临一个人生选择,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这个人生选择问题。这时候我想起《我的心灵阅读里》提到的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屠格涅夫的《罗亭》,这几个人物都是一种共性的形象,跟哈姆雷特有精神上相通之处。他们是贵族青年,对现实不满,但是你想寻找新的生活领域,又无所事成,所以说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这种状态,我觉得跟我们当今时代有没有联系?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我接触许多高材生,非常好,他们毕业以后就业的时候有种选择,好高骛远,一些事情不愿意做,梦想一步登天,成就大事业,但是他没有行动,光有思想,每天在那里憧憬他的未来如何,但是没有行动。我觉得当时的俄罗斯文学,这些形象,在我们今天我觉得是不是还有精神上的联系?

 


 

      李银河:对,我记得我年轻的时代看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这个书据说列宁经常把它放在枕边的。当时看的时候感觉也是非常的震撼的,感觉特别好。

 

      我记得里面有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拉赫美托夫,这个人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睡钉板,就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我觉得在我们年轻的时代,这些都是我们的偶像。

 

     《林海雪原》不是纯文学

 

      杨廷玉:我在中学时代最迷恋的是《创业史》,我觉得是美文了,写得非常好。现在来讲肯定不会赞同,有一些作品,我们初中的时候读一个感觉,高中的时候读又一个感觉,我们今天读又是一个感觉,我觉得有一种重新再认识的感觉。这方面李老师说说。

 

      李银河:以前的文学水平不高是肯定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就剩了几本《林海雪原》、《红旗谱》、《创业史》,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都没听过,看都没看过。有一些东西不能说就真的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对的,应当说还是有一些东西。比如《林海雪原》有点像现在战争片,或者说娱乐性的,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是我觉得它是通俗的,不是纯文学,我觉得应该这么评价。

 


 

      现场互动

 

      提问: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阅读才能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内容?

 

      李银河:阅读本身是一个享受,尤其是当你看文学作品的时候,确实是一种享受。在这个中间细细的、很投入的、感同身受似的来阅读,这样才能够记住,也才能看进去。其实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尤其在文学这方面,你能看得下去的你就看,看不下去就扔在一边。因为你看不下去的,肯定他写的也不好呗。你挑真正能够吸引你的,越看心里越觉得受吸引的,这样的东西你看了以后也会记得。

 


 
 

      提问:你们在读王小波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有觉得我们还没有体会到,需要更多体会的东西?

 

      杨廷玉:天妒英才,王小波40多岁就去世,如果王小波仍然在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我读他的三部曲的时候,有这种感觉,王小波在司空见惯饿生活场景中会发现背后隐藏非常深刻的内容。比如他写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他写得非常有灵气。他完全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他对人生的态度非常深刻。他是从人的本身出发,捕捉生活中的现实。他把我们生活中平庸的背后揭露出来。写知青题材的我看了很多,我不是贬别的作家不好,但是我看王小波写的我觉得有一种别开生面,别有味道。王小波高就高在这点,我觉得王小波这样的作家还不是很多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李银河:我觉得小波写细节能力特别强。比如说他写的厕所的臭味,写豆腐场的那个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觉得所有真正的好的小说家非常会写细节,而且沉迷之中。这时一个人的真正的文学才能在这表现出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