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书刊

《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奇异的诞生内幕

时间:2014-03-17 03:2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05次
编完《生命》后,老同学、老知青们最大的感慨是当年的朴素和真情,已经成了当代的稀缺,这是现在的人需要重温史铁生的重要之处。
 
 
 
 
  在6月初宁夏银川举行的第22届全国书博会上,由作家史铁生的中学同学、知青插友合力完成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以下简称《生命》)一经亮相,即受到业内人士和读者的注意。在当下优秀原创图书严重匮乏的出版业,能有这样一本民间团队主创的特殊回忆录问世,应该是今年书界较为独特、让人难忘的一道人文风景 。
 
 
史铁生
 
       老知青集结出书 “普及”史铁生
 
 
 
 
  2010年底史铁生突然离世,牵动多少铁杆读者的心。在2011年5月14日地坛“扶轮问路”史铁生音乐会之后,史铁生清华附中的同学、知青插友,以及他的妹妹史岚、堂弟史铁桥等亲友,仍然继续聚集在会场附近的一处场地聊铁生,大家深情地讲起他中学时代和插队时期的青春故事,互相补充,相互印证。
 
  史铁生挚友、当年著名的“知青医生”孙立哲提议,我们应该从精神层面来研讨史铁生,解读史铁生,用真实的故事来向读者“普及”史铁生。孙立哲的“普及史铁生”这句话一下子在老同学老知青中勾起写东西的心思。
 
  以几十位老同学老知青为主力,组建了一个特殊的编委会,丛书的第一个选题确定为“民间记忆史铁生”,短时间内就很快进入了约稿程序。孙立哲、岳建一、邢仪、庞沄、王克明等组稿编辑细心地排出了史铁生生命各个阶段重要见证人的名单,分头向他们诚恳约稿,不嫌繁复,一遍又一遍地与海内外作者沟通写稿事宜,确定截稿时间。
 
  核心编辑组不知召开了多少次的碰头工作会,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商,解决组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为了凑合大家的时间,开会的时间常常不分早晚、不分节假日。2012年5月1日一大清早,本应是该和家人度假休息的日子,早晨七点半大家就应约赶到了位于机场高速路附近的北京人济怡和酒店开会,因为要照顾一位编委中午赶飞机。这一天责编带来了《生命》的工作样书,乐坏了这一群年过六十的老同学老插友,他们把样书翻来覆去,对内容修订、内页装饰、纸张、排版等技术细节一一挑剔、把关,有时产生不同意见还会争得脸红耳赤。
 
 
 
孙立哲
 
 
    号啕大哭的编委会主任
 
 
 
 
  史铁生当年清华附中同学、同赴延安插队睡一个炕的孙立哲,被大家推选为编委会主任。他的公务极其繁忙,在世界各地四处的奔波中“抽风式”写作,努力完成老同学们嘱托的《生命》一书的主打文章,甚至开会时一心两用,边搜索记忆边写上几笔。写稿期间,每天只有三五个小时休息时间,累得血压高到十分危险的地步,双腿肿成了“大象腿”。他身患多种疾病,早已应该住院治疗,却笑言为了铁生要“精神向上”。
 
  一开笔孙立哲便刹不住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次,在编委会上他给众同学念他新写的几段稿子,说到铁生一段少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并学着铁生当时的说话腔调,比划着动作,突然他停下来,控制不住地号啕大哭起来。孙立哲可说是史铁生的“终生挚友”,几十年间遇到多少坎坷两人相助而过,相知甚深。知情的老同学轻声地劝说了半天,气氛刹那间变得凝重和温馨。
 
  老知青、本书主编岳建一看了此情景十分动情和伤感,深夜他发短信给孙立哲:“立哲兄:太是难为仁兄!不唯时间紧,且回忆文章尤难述写,稍不留意,便失真质。常常,真质历史记忆,虽一页而抵千军而胜千卷逻辑而覆千年谎言而引千思百进。兄文即是,已尽极力,已有文字完全可以告捷,再多一节一段,皆是锦上添花。”
 
  历时数月,在飞机上在宾馆里,在长途奔波中,孙立哲饱含深情写下《想念史铁生》之“初识史铁生”,长约四万字,让我们窥见少年铁生的种种真实,以及铁生亲历“文革”浩劫所带来的震惊和思考。这是孙立哲一生中第一次正式的写作,大开大合中就给读者不一般的阅读震惊,就给后人留下令人深思、弥以珍贵的历史旁证。
 
 
 
 
      不造神的“青春顽皮友”作者
 
 
 
 
  当年清华附中同学、延安同炕插友李子壮是一个与铁生一块打闹的“青春顽皮友”,曾是铁生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之一,他提供的农家生活素材被铁生写进小说中。他说,为了再现史铁生和黄土地的那一段岁月,一篇回忆文章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个月。他再三强调,写铁生一定要真实!你们千万别弄一个高大全出来,别造神!
 
  清华附中校友陈冲,比铁生高一级,亦是铁生延川的插友,还被铁生戏称为“黄歌”传播者、“学坏”的榜样。他笔下的铁生好玩、生动、可爱,还原了一个不带光环的蔫坏“青春小子”形象。前几年史铁生和陈冲相互附和的打油诗,有趣地描述了知青生活的诸多细节,一直在北京的延川知青们之间流传。陈冲已经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每逢聚会都要朗诵一段。此次他特意把打油诗放进书中作为“补遗”,似乎也放进自己永远化不开的情结。
 
  知青题材画家邢仪也是铁生的清华附中校友、延川插友,在大半年时间里,为《生命》组稿跑腿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甚至让她放下了画笔。她协助责编与作者沟通修改稿件、索要照片、编辑小传等等,做了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她说,这些史铁生的中学同学和插友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正式写文章,过去写的字从没有变成铅字过。虽然心里没底,但大家还是很热情地接下写稿的任务,私下里互相考证一件件小事、细节的由来。
 
  刘榆是铁生的中学同桌,后来成为铁生班同学聚会的联系人。当年她因为是独生子女未去下乡,因此成为铁生生病回京住院时最经常去看望他的同学。此次她一方面承担联系同班同学写稿的任务,另一方面自己也拿起笔来,每次交稿都说是“终稿”,结果交了七稿之多,为了一个细节、一个名字甚至一个日期,都要反反复复地核对、校改。
 
 
 
 
 
      “激情加真情” 造就了感动
 
 
 
 
  在《生命》一书中,有许多老同学提供的珍贵照片,为书增色不少。为了让铁生小说名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所描述的“清平湾”风貌展现给读者,老知青庞沄特意与铁生的堂弟史铁桥结伴,专门跑了一趟铁生插队的延川关家庄,沿着当年铁生的足迹拍摄。当年他就在离铁生插队不远的村子插队,还常常带老乡去找铁生村里的赤脚医生孙立哲看病,对当地情况很熟。“清平湾”的现状、铁生住过的窑洞、铁生喂过的“牛不老”后代等等,被一一摄入镜头,成为书籍中出彩的纪实图片。
 
  柏晓利现在是北京友谊医院的著名心理医生,当年她插队回京后在友谊医院当护士,因为同是知青有共同语言,与住院的铁生一见面就成为知音。为了增添书稿的史料性,她主动拿出保存数十年的史铁生给她的书信手迹、照片等等。在一封信中,有一张铁生为她画的小地图,那是为了让前去家里看望他的柏晓利能够顺利找到地址而画的;还有一页独特的信纸,是多才多艺的铁生自己制作的新年贺信,上面工工整整地用美术体写着“新年好运”。小小的细节,反映出一个珍惜友情、细腻体贴的史铁生。
 
  编完《生命》后,老同学、老知青们最大的感慨是当年的朴素和真情,已经成了当代的稀缺,这是现在的人需要重温史铁生的重要之处。对责编宗颖来说,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有这么一群老同学老插友,为了史铁生走到一起如此投入地做事情,向上精神的力量太大了。“激情加真情”造就了感动,两种稀缺资源的叠加,给《生命》注入不一般的生命力量。
 
 
知青画家邢仪笔下的史铁生  姜成武提供
 
 
 
网上点评
 
 
 
 
  ▲之前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务虚笔记》,觉得史铁生的思想是超于常人的。这回买了这本书,读了一个个的故事,感觉史铁生又回到了生活中,也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史铁生的好朋友们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对史铁生的感情,读起来十分感动。 (iapark)
 
  ▲冲着媒体评论里的王安忆、周国平那些名家买的,没想到书里的内容很有趣,也很感人,之前史铁生给我的印象是有点孤僻,思想有点深。但在朋友眼里他是个十分可爱的人。书很厚,慢慢看!(baobaodemimi311@***.***)
 
 
 
 
 
 
 
为青春纪念而写
 
 
解玺璋
 
 
 
 
  迟到的述说———
 
  其实,住进天堂的史铁生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朋友都在心里给他留了一个位置,有时,他们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坐下来和铁生说几句话。
 
  现在,他们带着各自珍藏的史铁生的心像,首次聚到一起。这是一次心灵之聚,他们袒露心扉,要把跟铁生说的“私房话”贡献给大家,这些人在铁生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与他有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接触和交往,他们中既有孙立哲这样的生死之交,也有邵燕祥先生这样“可能握过一两次手”的泛泛之交;既有青少年时代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同学、插友,也有成为作家后结交的各路精英;既有与他做了20年邻居的朋友或遥相关注的铁粉,也有如我辈因工作机缘与他结识的编辑、记者;总之,不管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的文字或写实、或抒情、或理性、或感性,但其态度都是诚恳的、真挚的,都是出于对铁生的敬重和热爱,而且,囊括了铁生人生六十载的各个阶段以及生命的种种面相。透过这些言说,我们看到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铁生,一个可以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近距离观察,甚至从外到内深度透视的铁生形象。
 
  史铁生的写作在中国当代众多写作者中独树一帜,其重要性目前恐怕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还有待更多的阐释与发掘,有待更多的朋友把他们跟史铁生的心灵对话贡献出来。
 
 
 
 
解玺璋
 
 
  对于史铁生,我们是要寻找他的独到之处,即史铁生之所以成其为史铁生的东西,这就赋予了一切与史铁生有关的“材料”的必要性和特殊价值,尤其是那些与他一起走过同一时代的朋友们迟到的述说,就显得更加珍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这本书,其意义也就充分地彰显出来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