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北京知青赴山西雁北插队四十周年纪念文本《罪子》前言

时间:2009-01-21 01: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878次


                         
                      前    言
  

 很久以来,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酝酿多年,小说却迟迟不能产生。直到书中的许多人物已相继去世,翻阅着收集到的那些芜杂素材,我意识到,如果再不始笔,恐怕会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遗憾。从一九九六年春,陆陆续续写就一些章节,拿给了朋友们看,他们认为应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出来,这绝非单纯讲述一个插队知青的命运,而是掀开历史的一角。受到了这种鼓励,2000年春节后,我开始了静心的“坐(作)家”生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和当年一起上山下乡插队的战友纷纷支持了我的这一举措,并在精神、物质方面及于我有力的援助,使我能安心地坐在电脑与书案前,无衣食之虞。小说如能面世,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历经数年,几易其稿,小说最后整毕,我掩卷而恸。
   夜以继日的写作中,我曾多次辛酸与长思,当年,北京许多“高干子弟”由于父母受到政治迫害,他们被冠上“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样一顶帽子,下放到山西雁北地区插队落户。其中包括了国家主席及元帅的子女。这些高级干部及将领孩子的命运随着他们父母的政治生命起落而沉浮,在他们的父母没有得到平反之前,他们得同社会最底层的人生活在一起------本书中的主人公仅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缩影。
    我相信,他们看过此书,会有同感。
    但是,我必须告诉读者,《风》这部小说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知青悲悯的故事;作者更力图通过书中一些人物的命运,昭示后文革时期的社会缩影。
    今天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节、乃至这样的悲剧发生。有人说,与共和国成长的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是他们以青春的代价奠基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共和国能有今天的辉煌,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一代人的奉献。
    自一九六八年至二0 0八年,值此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谨以本书献给:
                 我的长辈,共和国诞生的见证人;
                 我的友辈,共和国彼肩的同龄人;
                 我的晚辈,共和国的独生子女们;
                 请悉知共和国这样的一页历史。
                    
                                   ——静春札记

(附件)致鹂鸣翠柳版主信。
鹂鸣翠柳版主:
   记得,一九八八年,在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的时候,中国工人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知青文集以资纪念。这套丛书名为《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策划人和主编是岳建一编辑。他与我取得了联系,我答应写一点东西给他过目。并讲了这个故事梗概,岳编很感兴趣。但由于我的懒散,至二00一年《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面市,我的这个小说还有一半腹稿未竟。到了二00五年,总算段段续续写完,拿给一些出版社的朋友看,他们阅后,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让我把书名改的温和一些,我又拖了两年,才将修改后的更名为《风》的拙作奉上,但时过境迁,他们已经退位的退位,退休的退休,而那些年青的编辑对此类知青题材的作品并不感冒。怕没有市场,故不能出版发行。我一笑了之,只好将稿收藏自赏。友们很是叹息,责我错过机遇,时不再来。我笑答:洒家又不是靠写字儿吃饭。写下这些字儿,不过是释去心头的一份重荷。的确,我不靠写字儿为生,但写字儿是我毕生的爱好和追求,因为我曾经是个知识青年,广阔天地里也曾留下过我的脚印。
   今年,二00八年,大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值四十周年。抚今追旧,大多数的人可能能在这世界上走过两个三十年。而能渡过两个四十年的人可谓悉为少数。更何况知青一代人所受磨难之深、痛苦之最恐为后无来者。许多的插友都已逝去做古。而幸存于世的插友,在生活上不尽人意也大有之。如今;高贵者身居庙堂,卑溅者叹息人间。但在那个插队岁月,他们却同睡过一条土炕,同吃过一碗糠饭。这是不争的事实。
   小说写完后,女儿看了,她又拿给了她的同学。这些(八0后)孩子看完后,甚为疑惑。他们不相信当年的知青——那些高干子弟会去拾粪,相依为命的兄妹会命运如此悲惨。他们说当今社会,不要说高官子女,那怕县长、局长、处长的子弟那个不是横行奢侈,贵为骄子?
 我能说些什么呢?
    然尔,这的确是一页有过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历史。任何人不能怀疑和抹杀的历史。
    我是经插友的介绍来到大江站长的这个北京知青网站的。也许在这里,我才能觅旧,寻得知音。让心灵回归一个港湾。纵然,我也身陷在经济旋涡的浪潮里,但我还是渴望交识真诚、平等我之插队弟兄。
    此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北京知青网要隆重纪念这个日子。三思后,将《罪子》晒坛,不为哗众取宠,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我插队兄弟姐妹的更多酸甜苦辣往事回忆,因为在知青五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也许有几多的插友会鹤升西行。
    知青,大概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永恒话题。
                       

          静春二00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书正于戒躁斋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