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人物

敬一丹:我的知青生活不灰暗

时间:2013-03-21 02:4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05次
1972年,敬一丹搭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那时她17岁。敬一丹去的是小兴安岭林区,在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一个叫清河林业局的地方,在这里,她度过了整整5年的时光。

 

  “知青生活对我来说,不是灰暗的,而是五彩缤纷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如是说。
  1972年,敬一丹搭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那时她17岁。敬一丹去的是小兴安岭林区,在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一个叫清河林业局的地方,在这里,她度过了整整5年的时光。

  环境的简陋,劳动任务的繁重,或多或少都让在城市生活惯了的敬一丹感到有些吃力。可是没过多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她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林场要新建一个广播站,谁能做广播员呢?热心的同志们就说,“小敬在初中就是播音员啦”。于是,也算小有经验的敬一丹就跑到话筒前,一张口,简简单单几句话,大家听了纷纷叫好。就这样,她从此就开始了与话筒之间的不解之缘。

 


 

  林场广播站是一个特别小的地方,只有敬一丹一个人,她自己写稿子,到工段去采访,是记者,又是播音员。那时候的广播主要放一些林场的动态,还有音乐、样板戏。全林场有两个高音喇叭,林场三十多户居民每家有一个入户的小喇叭,在那个大山脚下的寂寞的地方,是广播,使他们的生活有了生气。天不亮,敬一丹的声音从大喇叭里传出来,点亮了家家户户的灯。“新胜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起床、上山,林场苏醒了。晚上,家家户户又拉响了家里的小喇叭,听听林场的事儿,听听音乐,还可以听到省广播电台的节目转播。在那个没有电视的时期,所有的听众都认识她,想听什么,敲敲小敬的门,“我们想听一段笛子独奏”,就可以直接“点播”了。

 

  敬一丹在林场广播站呆的时间比较长,后来又到了局广播站,五年的知青生活,有三年时间是在广播站工作的。那几年,工农兵学员可以得到推荐上大学,当她上大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在她的头上,北京广播学院来到这里招生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她怎么也想不到她这样一个山里的广播员会成为一个职业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就这样,命运为她打开一扇窗,让明媚的阳光洒在她面前,她顺利的成为了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播音专业的学生。

 

  有的人回忆起知青生活,调子往往是灰暗、沉重的,但敬一丹脑海中,对那段岁月的记忆则是一幅明媚的画卷。

  面对知青岁月,敬一丹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苦,而是心怀美好、感恩的心态。五年时间,让她这个城市里生活的学生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远离城市,远离了原来的生活方式,远离了原来接触的事物。在那幽静的大自然之中,身处路的尽头,前面,只有大山岿然不动。在那个角落里,她感受到了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中国是怎么回事,中国的老百姓是怎么回事,这些最普通的画面,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影子,一段永恒的牵挂。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