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赵伟军:子午岭山里的插队生活

时间:2015-12-05 10:5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062次
我和牛在山上,一人一牛,一山简直就是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除去偶尔的风声,再也不会有任何声响来打扰我们,只有天上盘旋着的鹰和藏在树丛里的小动物好奇的看着我们。
 
 
 
 
 
      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了,看了一本陕西西安出的最新的杂志《生态新时代》,看到里面对生态的重视得到了上下的一至认同,感到很是欣慰,同时想起了过去的陕北被人们称之为荒原的那个地方,因为我在那里插队近三千个日日夜夜,其实那里有许许多的自然美景,只不过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罢了,撂下杂志我渐渐的沉浸到我下乡插队时的一小段时光中。
 
 
      那是在一九七三年的夏季,当时我在属于子午岭山脉的一个小山沟里插队,那里是富县的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
 
 
      我插队的小山村养有五六十只黄牛,在当时算是比较富裕的生产队了,但由于近亲繁殖牛群已显露出种群退化的迹象,队里决定要重新购入种牛,改造提升牛群的质量,队里千里迢迢买回了一只半大的“炮牛”(“炮牛”就是公牛的意思),但“炮牛”是不能和牛群马上合在一起的,那老“炮牛”会置小“炮牛”于死地的。小“炮牛”要单独的放上一段时间,淘汰了老“炮牛”后才能与牛群合放,因此队里让我单独的放牧这只小“炮牛”,时间大约一两个月左右,我很高兴的当起了放牛人。放牛虽然辛苦但比较自由,每天赶着小炮牛爬到村后的山顶,因为那里山坳的水和草都很好,但是也要爬上不近的一段山路。
 
 
 
     每当我把牛赶到这视野开阔的山顶时,我总是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层层山峦高低起伏,看的越远觉得颜色越绿,由浅到深,淡绿色渐渐地演变成了墨绿色,看到这样的景色我才真正的理会了层峦叠翠的意境,随着山峦的起伏,绿色的深浅层次分明,湛蓝的天空与远处的绿色融为一体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太美了,这是我来到这个小山村后,第一次发现了山上的景色如此之秀丽。山巅的静谧和悠远,草地犹如美丽的地毯铺在起伏的山梁上;一片片的杨树林和一丛丛的灌木丛遮挡了部分视线,有几棵粗壮的杜梨树散落在山巅,就像穿着铠甲的勇士守卫着这片广袤的疆土。蓝天下的绿色,绿色中的幽静和我们往日嘴里的穷乡僻壤有着天壤之别啊。
 
 
      我和牛在山上,一人一牛,一山简直就是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除去偶尔的风声,再也不会有任何声响来打扰我们,只有天上盘旋着的鹰和藏在树丛里的小动物好奇的看着我们。往日里静寂的大山上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我要陪着这只小炮牛在这座美丽的大山上独处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插队四五年来真正地走进了大山的中间。走进了大山的怀抱中,才真正体味到了大山的无限风情。
 
     
 
 
      这里山上的植被是越往里走就越好,树就越多。绿色渲染着山里的每一处,绿色的草,绿色的灌木丛,郁郁葱葱成片的林子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而且只有细细的观赏下才能看到山的秀美之处。尤其是山坳里的植被更是茂密的许多,一个个的山坳都是一片片的林地。杨树和桦树居多,夹杂的还有杜梨树,山楂树。灌木是以楝子树为多,粗大的一般是杠树(橡树)。丛生的灌木让人很难进入到林子的深处,就连牛都不往里钻,可是越密的林子里隐藏的秘密就越多。我被那些隐藏的秘密所吸引,利用放牛时的充裕时间开始了我的探秘行动。拿着砍刀奋力排除了挡道的荆棘,我在几处密林里开始了我的探秘。
 
 
      我按老乡的教给我的办法,寻找起这大山的秘密。在灌木丛中的深部我寻找着长满苔藓的地方,寻找隐藏朽木的地点以及阴暗潮湿的地点,都成了我关注的地方。有时我是要趴着钻进去去看,有时还要蹲下去找,甚至不小心树枝刮破了衣衫,时不时的还会被树刺刺伤。有的刺,刺伤之后是很疼很疼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寻找山里的特产——黑木耳!
 
 
 
 
      我在满山的寻找黑色的宝物,我放的牛呢它很高兴的吃着丰盛绿草,因为我带它来的地方都是水草茂盛的好地方。牛的悠闲和我的探秘,组成了人忙牛闲的组图。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在十来天的艰辛探秘中,找到了五处木耳基地,并收集了近一斤的木耳。采摘木耳一定不能摘净,要留下那些小的,尽可能的多留下一些,雨后小的木耳就会快速地成长,源源不断的为你提供可采摘的木耳。还要注意保护好有木耳的地方,尽量将痕迹掩盖好,避免被别人发现。如果措施得当,这里就是你的木耳基地了。每次雨后都会给你提供采之不尽的山货,一年下来足足能有五六斤呢。不过是很辛苦的,上山一趟采一次木耳最少也得半天时间。后来我的基地逐渐的被他人发现,我也就放弃了。
 
 
 
 
     另一个秘密就是雨后是挖蘑菇的好时机,但雨后上山也是最为辛苦的事。路滑就是第一难对付的事。牛是不怕这些的,甩开四个蹄子向山里颠颠的跑去。此时的山路泥泞,虽不危险但费力气,这时高腰解放鞋发挥了作用。我跟在牛的后边,向有林子的地方赶去,而且还要找到林子在阴面,只有阴面才有可能找到蘑菇。同时要找腐叶比较多的地方,这也和木耳一样,出蘑菇的地方是老会长出的。我通过探秘而知道那么三两处固定地点,雨后我就去那里挖蘑菇的。蘑菇多的了不得,大的小的,我知道不要那些奇形怪状的,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怕有毒,只摘普通的蘑菇。最好的是在腐叶中刚刚拱出点儿头的蘑菇,那是上品,肉很厚并极其鲜美。采摘到的蘑菇必须要及时地处理一下,要不然就会烂掉。处理方法很简单,开水焯一下,然后晾干就可以了。
 
 
      蘑菇我是随摘就随吃了,几乎没有晾制过干蘑菇。木耳或带或寄都给了北京了。这在当时那些可是稀罕物,馈送亲朋好友是极好的礼物。当北京的朋友知道这些是我自己采摘的,眼神里充满羡慕的眼光。
 
 
 
 
       山上的日子过得很是舒服,美丽的景色时时刻刻的陪伴着我,我随心所欲的在山上玩着乐着。在视野开阔的山巅,环视着秀美的风光,俯阚蜿蜒的葫芦河在山川中左曲右扭,阳光下映起粼粼银色的波光,和煦的山风缓缓的吹来,是青草的香,是泥土的香,是林子的香。不!是山里的香,随着微风吹进我的鼻腔。那美味的山香沁入肺腑立刻使你心旷神怡,让人在微风中陶醉是那样的惬意。我忘却了一切,忘掉所有的烦恼,把自己融入到山的景色之中,融入到山水之中。此时此景,形成了人、山、水共处的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中去了。
 
 
       每日中午,我就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架起干柴烤热我带的饼子,凑合喂饱我的肚子,找点山泉水烧开了喝上几口。牛也会很知趣的找个它认为的好地方去歇息。我就会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头枕着绵软的青青草小睡一会。睡梦中,我会更好的享受自然给与人们的恩赐。
 
 
 
 
      知趣的大山,静静的没有一点的声息,让我这远离家乡的孩子舒舒服服的睡上一个午觉,在梦里回到妈妈妈的怀抱。只有阳光慢慢的移动它的脚步,大山上一切永静静地等候暮色的来临,只有那条摇摇摆摆牛尾巴的成了唯一的动态。我每到这个时刻就会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此时的我忘却了一切烦恼,极大的享受这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美丽景色。午餐的简陋,在美景面前让我忘掉了腹内空空的感觉,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的理解了秀色可餐的道理。真真的感觉到秀色是可以饱腹的,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意境是上天赐给混沌的人们的,让你在大山的怀抱中清醒。让你在美景中走出无望的境地,鼓起勇气勇敢的面对玉汝于成艰苦插队的生活。我在放牛的劳动中悟到了人生艰难之中是有许多好事作陪的,就看你的心态如何了,如此美丽的自然中我们的希望是不会落空的,努力去争取吧。
 
 
 
 
       美丽的子午岭山脉,无私的给人们提供了那么多美丽的风光。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北京的家里,想起了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去了京郊著名的十渡景区,看到那山、那水,让我回想起我插队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就出现了我当年放牛的一些零星的记忆。那山那水可以说胜过十渡很多,山下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葫芦河,以及河上那些各具特色的便桥,远远地比那十渡的石桥要更迷人,景色更贴近自然,更加有着原始的生态感。
 
 
      富县的西川,是陕西人民的财富。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痕迹,那里的迷人景色也是非常有它独特的特色的。一旦被人们真正的认识,一定是会更加显示出它的娇媚。那里的山水只会越来越好,美丽的山秀色的水等着您的认识和光临。我的插友们近年来纷纷的探访第二故乡,回来后都是赞不绝口的说起那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陕北在我心里不仅仅是圣地所在,它更是一个蒙着面纱的美女。
 
 
      放牛的心得,悟出的人生。依旧是那句话:我爱你——陕西,我的第二故乡!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