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知青生活的苦与乐-----也论我和我的“牛”朋友

时间:2014-11-14 04: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46次
我相信,无论下乡时间的长短,地方是否相同,但只要你曾经是知青,就一定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在这里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与朋友们分享我知青生活的苦与乐。

 


知青老照片:1972年夏摄于黑龙江汤原农场
 

      我叫石志红,是一名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858农场的北京知青。下乡的第一天被分配到原副业队(后来与加工厂合并成十八连),自此直到调回北京前,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那里,直到1993年的夏天,在我下乡整二十五周年的日子,我接到了调回北京的通知,从此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五年的知青生活,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北京。


      我相信,无论下乡时间的长短,地方是否相同,但只要你曾经是知青,就一定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在这里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与朋友们分享我知青生活的苦与乐。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对牛谈琴”,每每碰到不听话的孩子或是不容易沟通的人时,大家就会无奈地说上这么一句:“唉!真是对牛谈琴”。说实话,我对这句由来已久的话的别样理解,是在经历了多年与牛朝夕相伴的日子以后,才有了不一样的新体会。在此说出来和朋友们分享讨论一下。对了,还忘记告诉大家,我前半辈子的工作是和牛有密切关系的,和牛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年的与牛相处,相依相伴,才使我更加了解它们,喜欢它们,并和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下乡时,我被分配到畜牧班饲养奶牛。也正是因为这种最初的磨练,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减轻连里的压力,我响应号召加入了个体养牛的行列,从而确定了自己这半辈子和牛在一起的经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更加的了解牛的喜好并和它们有了说不清的感情,也想表达一下我内心对“牛”朋友的喜爱和赞誉。


      其实牛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它们的品格还是被大家所认可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等等,这些都是对牛的赞誉。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们还是在有些地方不了解牛的,并且低估了它们的智商,它们听不懂我们弹的琴,并不全是牛的错,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或是缺失一点能让牛听懂我们所弹的曲子的能力罢了,不然现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音乐让牛多产奶的呢?我以一个普通养牛人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以此来为“牛”朋友们说点公道话吧。


      要说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了,可我如今依然有历历在目的感觉,始终也不能忘怀。记得那时在我家养的牛群里有一头叫“大黑”的牛,是一头非常聪明又有人情味儿的牛。它是牛群的领导,所有的牛都听它的话,跟着它一起行动。那时我每天放牛的时候都会顺便捡一些干树枝,捆起来扛回家烧火做饭用。但有时树枝较长,扛在身上很不好开门,何况我前面还赶着一群牛,无法在第一时间走到门口去开门。每逢这时我都会对大黑说:“你要是能帮我开门就好了”。谁知几天后奇迹真的发生了。有一天放牛回家,到了家里的栅栏门前,我真想快走几步去开门,却突然看到大黑正用它的角挑住栅栏门然后用力地往后退,把大门打开了。随后还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好像在说:“我厉害吧!”然后就大摇大摆的带领着牛群走进了院子。我当时真的有些惊呆了,却又想这也许是很偶然的意外吧。但是从那天起,大黑每次回家时都会主动把栅栏门打开,然后看我一眼,再领着牛群往院子里走。我真是既震惊又高兴。大黑真的听懂了我的话,很感谢大黑为我所做的事。

 


 


      要说这一次是感谢,还有一次就是感动了。记得有一年的秋天草已经枯黄了,失去了鲜嫩的口感,牛也不太喜欢吃了,而旁边的玉米地里,却散发着成熟玉米的芬芳。牛群抵不住玉米的诱惑,常常想偷偷地跑到玉米地里去解馋,便会小心机地跟你打起了游击战。它们会用迂回战术,装模作样地往相反的方向走,然后趁你不备一头钻进玉米地里;或者用假象迷惑你,装作要休息的样子卧下来,等到你放松警惕时它再一跃而起,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目的地。所以秋天的牛是最难看管的,每年秋天也着实让我很是费心。而就在这困难的秋天里,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动一生的事。有一天放牛的时候我的头晕病突然犯了,一步也走不了,只好顺势躺在了地上。当时我真是心急如焚,想着我不能看住了它们,一旦它们不听话跑去玉米地吃人家的玉米怎么办呀!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我家所有的牛在大黑的带领下没有一头去玉米地,而是围了一个圈,把我围在中间。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不禁热泪盈眶,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就在一瞬间,它们和我的距离近了,关系改变了,从此我和它们感觉成了相知相伴的最亲近朋友。


      就这样,我和我的“牛”朋友们相依相伴共同渡过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二十五年(1968年——1993年),在记忆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产生了想替牛来鸣不平的想法,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替它们说句公道话。“对牛弹琴”这话真的是有待商榷啊!回北京后我的工作依然是和牛打交道,直到退休。可以说我这一生从来就没有和牛分开过。退休了不能和牛在一起了,为了能经常看到它们,以解我的恋牛情怀,家里在装修的时候我专门买了印有奶牛的瓷砖贴在家里。每次看到瓷砖上可爱的小牛,我就会想起我的大黑,和那远去却无法忘记的知青生活。感谢大黑,感谢知青生活,让我的生命有了如此美好、温暖的回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