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靳茂荣:我们村里的北京知青

时间:2014-12-14 05:1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881次
知青的到来,让我们闭塞落后的农村人见识了城市的文明。在我的记忆中,农村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就是从知青那里才学到了刷牙洗脚。特别是他们能写会画、能弹会唱、文化知识丰富,更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大开眼界。

 

 

 

知青老照片


      1968年,城里的初高中生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落户乡村,扎根黄土地,和当地农民一样,干起了繁重的体力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记得那是1968年秋天,我们村迎来了第一批北京知青(10位),当时我只有10岁,跟随着大人们敲锣打鼓、手捧《毛主席语录》,迎接用马车从大队接回来的这五男五女10个知青。他们的名字是:王纪勋、王嘉林兄妹俩;潘旻、潘晨姐弟俩;郑常明、马文昭、方冠群3个男的和符德新、孟昭燕、赵隽迈3个女的。

 


知青老照片


      刚来时,他们被分配到农户家吃住,男的大部分住在光棍家,轮着在各农户家吃饭。当时正赶上秋收大忙时节,他们便开始了艰辛的劳作。那位叫马文昭的男知青,由于在拔小麦中不会圪蹴(双腿蹲下,但屁股不能着地),把脚腕崴了,瘸了好长时间。


      1969年春天,村里又来了9个北京知青,他们是符德新的妹妹符必新;曹大功、曹大萍兄妹俩,张竟生、张竟育兄弟俩,孟勇、崔俊英一对未婚夫妇,张英涛、索志刚两个男的。他们也暂时住在农户家。1970年夏天,村里给他们盖了5间低矮的排子小平房,算作知青的集体宿舍吧。


      自知青入住集体宿舍后,那里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当时戴眼镜的王嘉林由于笑口常开,表现不错,被队长任命为大集体的记工员。这样,村民们每天吃过晚饭后,必须到这里来记一天的工分,顺便和知青们闲聊一阵。而我们小孩们也喜欢来这里玩,尤其是冬天晚上和放假后,更是经常来知青宿舍,听他们那动听的北京话,观赏他们吹口琴、唱歌、弹吉他,有时还翻看一下他们带的书籍,《烈火金刚》、《卓亚和苏拉的故事》等就是我小学时从知青那里读到的。


      知青的到来,让我们闭塞落后的农村人见识了城市的文明。在我的记忆中,农村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就是从知青那里才学到了刷牙洗脚。老年人一年洗一次脚及从来不刷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那里是很普遍的现象。焖大米、炖鱼也是从知青那里学来的。特别是他们能写会画、能弹会唱、文化知识丰富,更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大开眼界。

 


知青老照片


      符德新、符必新姐妹俩一个会唱歌、一个会跳舞。后来符德新被选调到公社学校当了音乐老师,而她妹妹被选调到县里乌兰牧骑当了舞蹈演员。马文昭擅长绘画下象棋,经常为村里画宣传画,尤其是给大队院内宣传墙上画了一幅挺大的毛泽东穿大衣、戴帽子的画像,让社员们称赞不已。方冠群、潘晨于1971年被招工到了巴彦淖尔营盘湾煤矿,曹大萍到大队当了几年民办教师。孟勇、崔俊英结婚后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后来我们了解到,第一批到我们村的知青,他们来自北京名校35中和北师大附中,是“老三届”。如今,他们这些城里青年却被下放到农村,有的喂猪、有的放羊,有的赶大车,还要亲自做饭。他们春种秋收,四季忙碌,冬天也不能回北京,要打井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直到腊月二十后,才可放几天春节假期。


      1976年,部分知青开始返城,后来除和农村人结了婚的女知青没有回城外,其余全部返城。我们村的知青也陆续离开了生活了七八年的地方,奔回了大城市。


      1990年夏天,符德新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村里。我当时在村委会中心校任民办教师,因她曾在当年的公社学校教过我们音乐,自然和我更熟悉。我叫她在家里吃了几顿饭。


      我从符德新那里了解到,她回城后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教育报社任记者、编辑,当时任该报综合新闻部主任。这次是去宁夏开会,顺便来村里看看老乡们。她妹妹符必新回北京进了一家企业,妹夫当音乐老师。孟昭燕到了石家庄,任一家轻化公司的销售科科长。赵隽迈也在北京一家普通单位工作。其他知青她也多年不联系了。

 


知青老照片


      1992年冬天,郑常明回了一趟村里,在村里呆了两天。他和王嘉林夫妇在天津某食品单位工作,想贩运武川的羊肉,但后来也未见再来。


      1996年夏天,王纪勋来召河草原旅游,顺便回村里停留了两个多小时,见了几位村民,到他曾经住的地方拍了一些照片。我那时已调到武川报社,没有见到他。他在北京一所中专学校任教。


      2012年夏天,曹大功坐女儿的车从北京回到村里,呆了3天,拉上他曾经的房东王威风到召河草原旅游了半天,在村民家吃了几顿烩菜莜面。后来,我回村里听说此事后,要了他的手机号码,和他通话聊了一会儿。他回北京后在西城区房产所工作,现已退休,妻子也病逝了。一个女儿在法国留学时找了一个法国人,两口子现今都在北京的一所外国人办的学校教书。曹大功的妹妹曹大萍退休已好几年了,现在给女儿看小孩。


      符德新回村里后,我由于任民办教师,而她正好在《中国教育报》任职,由于这层关系,我便试着给她寄去两篇消息,其中一篇400多字的消息《武川县教育年多方抓教育》被刊登在1992年6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第二版上,稿件刊登后,符德新给我寄来两份报纸,后来还收到15元稿费。同校的几个民办教师见到报纸后争相阅读,着实让我飘飘然了几天。我被调到武川报社后,又看到她编的版面及编辑部电话,还和她通了几次话。


      我儿子于2004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我曾到过几次北京,想和她联系,但她已退休回家,原来她报社的固定电话已升级,无法联系了。2013年国庆假期,我去北京给已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购买住房,抽时间去了一趟曹大功家里。他的住处在北京南站附近的翠林小区,他到小区门前的公交站牌前接我,中午在家里给我炒了几个菜,还包了饺子。他虽然已经68岁了,精神状态却很好。他告诉我,去年回了一趟村里,了却了多年的心愿。只可惜,现在村里仅剩下二十几个人了,再也看不到他们当年大集体时人欢马叫的热闹情景了。

 


 


       来源: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2014-11-05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