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评论

林莽:生活酿造出多彩的诗歌

时间:2006-11-23 06:2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01次
 
              林莽:生活酿造出多彩的诗歌
 
                             李琭潞
 
    林莽,1949年11月出生。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成为“白洋淀诗歌群落”成员之一。同年开始诗歌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我流过这片土地》、《林莽的诗》、《永恒的瞬间》、《林莽短诗选》等诗集,还出版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编辑有《诗探索金库·食指卷》、《中国百年诗歌精华》、《中国知青诗抄》等多种诗歌选本。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理事、《诗探索》编辑、《诗刊》编委。
    由《诗刊》社发起的一年一度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从2002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每年的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命名的“世界诗歌日”。虽然距此尚有一段时日。但2005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已开始在红红火火地策划筹备当中。在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这种活动究竟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诗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又是什么?笔者采访了这个活动的总策划、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林莽。
    
    创作的多元化  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活动举办的目的是什么?《诗刊》在此做了哪些努力?
    林莽:“春天送你一酋诗”的活动从2002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三年中,我们已经在全国68个城市开展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将我国优秀的诗歌传统发扬光太,通过群众活动的”活动被方式,将我们优秀的、经典的诗歌作品传播到公众中去。是通过召开各种规模的诗歌朗诵会,将诗歌专集、诗歌卡片送到更多的读者手中。2002年是北京、广州、上海三地互动;2003年是32个城市的多地互动,文化古城长沙为主会场;2004年是36个城市,河南新型工业城市鹤壁为主会场。三年中我们共散发了“春天送你一首诗”专刊十几万本,经典诗歌卡片几十万张。
    “春天送你一首诗有的媒体称为“诗歌的沙尘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百万人参与了这一活动。
    问:但不可否认的是,诗歌毕竟不如过去那么红火了.您怎么看现在诗歌所处的状态?
    林莽:我认为中国的新诗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处在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比较,80多年的中国新诗史有两次大的高潮,一是二十世纪30年代,另一个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新诗有了近十年的沉寂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诗歌写作的状态开始回升。这是可以量化的,仅从诗歌刊物的量就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全国注册的诗歌报刊有18种。上世纪90年代萎缩为9种。2000年又上升为l2种。其中《诗刊》和《星星》都扩版为半月刊。现在,诗歌报刊月发行量大约为l0万册,我想这应该是世界之最了。喜欢诗歌的人在看,在读,在写,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群体。同时,在中国还有一大批潜在的读者。当然,还应该从质量上来进行比较。我在编辑《诗刊》的过程中,感到中国新诗近几年有很大的进步,年轻一代诗人的写作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创作有很高的水平。《诗刊》这两年评的“华文青年诗人奖”六位青年诗人都是新人。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的获奖诗集8000册一上市就卖光了。还有,我们《诗刊》的艺术培训中心,近几年报名的学员大大高于前几年。
    网络诗歌的出现  是中国新诗走出低谷的一个契机
    问:可是.如今好像仍有这样一种说法:欢诗歌的人少.喜欢读诗歌作品的人很少,喜欢创作诗歌的人更少,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林莽:我以为这是相对而言的。应该有个参照系,中国的新诗有两个高潮,前面都讲过了。两个高潮以外的所谓群众诗歌运动都是非正常化的,比如“大跃进”诗歌和“文革”中的小靳庄诗歌以及上世纪50年代提倡的诗歌的民歌化等等。相对而言,现在中国的新诗处于相对正常化的跗期。我想不可能一个国家大多数人都在写诗,如果是那样,这个国家一定是出了问题。
    写的人少,这很正常。读的人少,就不太好了。近些年,我们的新诗是有些问题,有些作品质量不高,有的作品追求现代的过程中还没有写好,使一些读者不喜欢读新诗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近几年,我们的新诗有了变化,现在是一个多元共生、共同发展的时期。我相信再过几年,新诗会有一个好的局面。
    问:旧体诗与新诗的发展趋势各是什么?它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又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林莽:中国的旧体诗歌是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人们还会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地写下去。新诗只有80多年的历史,它还是一个稚嫩的语言艺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我认为,新诗的研究者和写作者还要努力。新旧体诗都是在一个大的中国文化框架中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到旧体诗的理论和作品中吸收营养,这是必然的。
    问:现在网络诗歌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多网络诗歌都被人们所吹捧。您觉得网络诗歌的利与弊是什么?
    林莽:网络诗歌的出现也是中国新诗走出低谷的一个契机,网络为更多的诗歌写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它快捷、自主,反馈应答便利。许多青年诗人在网上获益匪浅。我觉得网络诗歌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足的体系,可以和纸媒体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我也曾把它喻为诗歌写作的卡拉OK,在自娱中逐步有所发现。当然,现在网络上的诗歌水平良莠不齐,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不能因而就否定网络诗歌的作用。
    功夫在诗外  艺术也是一门学习真诚的功课
    问: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诗人来说,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创作标准或者说是搞诗歌创作的诗人可不可以“信手涂鸦”?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林莽:我觉得诗歌是有一个基本标准的,从根本上说,它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通过语言的艺术方式表现人们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人的内在情感的发现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代有许多十分重要的诗歌理论,如《沧浪诗话》、《诗品》等。当然,近代新诗的理论也在发展,还有西方现代诗歌理论的引进。一个好的诗歌写作者,应该是一个文化知识全面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在诗歌专业上下过真功夫的人。任何创作都是不能信手涂鸦的,现在有些人认为诗很好写,只要把文字分成行,他就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了。根本不知道诗是一种美文,是需要生活的积淀、文字的训练和天赋的。功夫在诗外,正是指的这些。
    问:对于诗歌今后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普及教育,您认为这里面存在的必然性是什么?
    林莽:我们的诗歌教育是很滞后的,这两年我们的中学教材在改变。但对较为现代的诗歌作品如何讲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方法。因而,我们的中学生对新诗的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我们《诗刊》和《扬子江》诗刊在合作,2005年将共同推出“新诗第二课堂”的栏目。我们希望通过专家的推荐,为普及新诗教育提供一批优秀的新诗作品。
    问:您从事诗歌创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林莽:我自中学时代开始喜欢诗歌,l9岁开始尝试诗歌的写作与练习,12年后在《丑小鸭》杂志首次发表作品。从练习写作到现在,已有35年的时间,出版过5本与诗歌相关的书。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受到过中国老一代诗人的深刻影响,也认真研究过中外古典和现代的诗歌理论。在我曾工作过的大学开设过《现代艺术认识方法》的课程。我以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定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近几年,因为在《诗刊》的工作很忙,只能抽时间写,有时出差在路上写一些草稿,再找时间修改。我正在计划写一首长诗,已经写了一些,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我非常喜欢罗丹大师的一句话:“艺术也是一门学习真诚的功课。”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