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昌黎果树所有一支庞大的知青群体,由1973年插场的100名知青和1976年插场的60名知青组成。其他人中也有很多是下乡插过队的知青。在我所400多名职工中,知青人数超过20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但现在,这支庞大的群体仿佛从果树所消失了,一条奔流不息的青春之河无声无息的从世间蒸发。其实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至今并未离开果树所,但是却无人愿提起那段尘封的往事,也无人愿意向局外人透露自己的知青身份,在世人面前我们仿佛抬不起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许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知青。
中国的知青是苦难的一代,是奋斗的一代,他们为共和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知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者。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知青那么冷酷,以批判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为名,对知青横加指责,动辄就将大棒打在作为整整一代人的知青身上,有一个叫刘双的人,写了一篇文章《丑陋的老三届》,他在文章中竟开口闭口让知青认罪、忏悔。甚至有人把知青称为“社会垃圾、文革政治的牺牲品、极左路线的狗腿子。”我认为:历尽坎坷、命运多舛的中国知青不容否定,任何人都不应该以否定文革和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为理由把大棒打在作为整整一代人的知青身上。对知青的非议是无知的,是不道德的。历史应该为中国知青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文革政治的牺牲品来定义知青一代人,这对知青是片面的,是极为不公平的。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知青都为共和国早期的建设,为农村教育和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国难当头,中国前途命运未卜的蹉跎岁月,中国知青以血肉之躯为代价,流血流汗,用宝贵的青春谱写了一曲蹉跎岁月的高亢战歌。我们——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代人,在危难时刻我们用稚嫩的双肩支撑着共和国沉重的大厦,我们经历了与当时年龄不相称的坎坷与磨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谁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共和国的土壤离不了我们汗水的灌溉;谁说我们青春不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永恒的风采!从祖国的千里草原,到渺无人烟的深山野岭,从无垠的大漠,到遥远的边陲,从偏僻的山村,到盐碱斑驳的不毛之地,从中原的田野,到荒凉的戈壁,哪里没洒下知青辛勤的汗水?哪里没留下知青艰辛的足迹?
云南知青开垦出数万亩橡胶林,结束了中国橡胶靠进口的历史;新疆南疆铁路一个又一个隧道,是万名上海知青用血肉之躯开凿而成;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见证了多少上海知青浴血奋战在中巴公路上。
虽然十年浩劫贻误了我们的宝贵青春,汲取知识的黄金时代大部分在劳动中度过,致使我们中大多数人文革后未能进入正规大学学习,但我们永不言退,发奋进取,如今我们已步入知天命的年岁,仍在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如今在中国,只求奉献,不思索取的是知青;抢困难,让荣誉,与世无争的是知青;在无数不公正的待遇面前,义无返顾,忍辱负重的是知青;上班早来晚走,节假日不休息,爱岗敬业的还是知青。奉献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拼搏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
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应该用正确的眼光来回顾和评价过去,我认为,否定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的确没错,因为这些政治运动造就了很多的社会苦难和人生的悲剧。但是,不能用否定政治的眼光来否定知青,知青背负着和年龄极不相称的责任去接受历史的挑战、去承受人生的锻炼和磨难,知青本身也是热血青年,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何错之有?错在政治、错在政策,而老百姓绝没有错。知青是值得敬重的一代,他们的青春、血泪、忠骨......都留在了祖国的疆土。历史记住也罢,忘记也罢,都不能泯灭知青一代人对于社会付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青是在特殊年代为国家分担了责任的一代人,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一代人,是国家对不住的一代人。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在30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上知青的网站和知青论坛比比皆是、灿若星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一代人三四十年前的苦难一直延续到现在,知青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倾诉、互相帮扶、求同存异、共度余生。莫让一代赤子流尽血汗再流泪!祖国啊!请务必善待知青!否则天理难容,苍穹不依!
我认为:人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知青。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应该彻底否定,但是知青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知青的历史作用;知青的奉献精神,永远应该肯定。历尽磨难、命运多舛的中国知青不应被诋毁!
知青是共和国的长子长女, 知青是祖国同龄人的缩影, 知青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