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人物

葛优 当之无愧的平民影帝

时间:2012-01-04 06: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72次
父亲是著名演员葛存壮。文革时在昌平农村劳动,1979年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优走上演艺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

 

       父亲是著名演员葛存壮。“文革”时在昌平农村劳动,1979年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优走上演艺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从此,葛优星运亨通。1993年主演张艺谋《活着》获戛纳影帝,接着和冯小刚五度合作,成为中国贺岁电影支柱、当之无愧的平民影帝。 


      葛优是我采访过的名人中最认真的一位,他是那么小心翼翼,惟恐说错了一句话。他经常拍着脑袋、皱着眉头思考,然后撮着嘴,一本正经地向你讲述他的故事—这是一个世界影帝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喜剧演员关于喜剧人生的故事。


 
从小猪倌到话剧演员


 
        葛存壮所谓“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葛优”,大概是葛优成名后说的。因为从1957年出生之后的三十多年里,这件作品确实不怎么样。一言以蔽之曰:“蔫。”这个蔫似乎成了“葛优精神”,里面蕴涵着胆小、卑微、诚实、安分、认真等等。 

 


       幼时的葛优身体瘦小,非常腼腆,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周围人都是演员,但他一点模仿表演的欲望也没有。在幼儿园,即使老师“下令”,葛优也表演不出节目来。当时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郊区小关,周围都是农田,葛优就这样过着“田园生活”。一到雨天,他就和一群孩子玩水。

      正如后来他客串的一部电影的片名《天生胆小》,葛优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没有当头的份儿,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葛优从来是挨别人欺负的,甚至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境界”。有一次,在楼道里,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了葛优一拳,葛优没有反抗,没有愤怒,没有说话,就那么靠着墙根站着。对方却还没完:“你敢说什么吗?”葛优什么也没有说。一次,葛存壮在北影厂拍《南征北战》,十多岁的葛优去看,当时剧团发面包,葛存壮说:“葛优,去帮忙拿一下面包。”葛优就是不敢过去拿。因为葛优的胆小不是一般胆小,而是胆小得厉害,就像他所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围城》中所说“胆子比芥子还小”。我让他讲点有“英雄气概”的事情,哪怕是坏事也行。葛优托着脑袋想了半天,吞吞吐吐说出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扔“烟雾弹”。葛优和小伙伴们把乒乓球碾成碎末,和上辣椒,包在纸里,点火之后,从门缝里扔进别人家中。当然,作案结束后,葛优撒腿就跑,但这已经算得上有点“英雄气概”了。
       第二件是偷玉米。老北影厂的周围到处是农田,葛优偶尔跟着一群人去偷玉米,结果被农民抓住了。其他小孩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葛优则忐忑不安地怕挨打,最后还是父母把葛优“保释”出去。 
       第三件是偷自行车铃盖。北影厂有一位职工,葛优认为是父亲的“对立面”,于是葛优决定采取“非常行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把对方的自行车铃盖偷偷地拧下来扔掉。这是葛优迄今为止最辉煌的壮举了。但葛优面对我谈到这件事,至今还惴惴不安,怕对方知道这件事情。其实,自行车主人已去世多年。另外,有人还举报葛优曾经对那自行车撒过尿,但葛优至今不肯承认。

       葛优最初在北京八道湾小学上学。葛优说:“上学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父母为了成绩好,把我送到城里的学校去。我记得每天要走很长的路去坐车,先是18路汽车,然后换27路汽车,才能到新街口的八道湾小学上学。‘文革’开始之后,北影厂就搬到城里,我就搬到药王庙附近的小学。接着在北医附中上初中、高中。”
       读高中的时候,葛优得了肝炎。养病期间他买了一把便宜的二胡,找老师学,在学校汇演上进行过二胡独奏。后来他还在宣传队呆过一阵子,跳跳集体舞,拉拉手风琴和二胡。总而言之,中学的葛优也不是什么精彩的人物,无非是跟在别人后面,敲敲打打什么的。


        1976年,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葛优来到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葛优有幸得到了一个比下地劳动相对省力的活—养猪。他一干就是两年零九个月,做猪食,清理猪圈,给猪接生,为猪治病……成了地道的小猪倌。他和师傅两人,养着五六十头猪。葛优说:“我的肩膀就是当时练出来的。打水,提水,农忙时负责送水,两桶开水能够挑很远的路,不用放下肩膀来。”

        1978年底,在插队的平房小院子门前,葛优利用爸爸的照相机,请人拍了一张表情丰富的照片。这是葛优第一张带有表演的“剧照”。葛优说:“这应该是我想当演员念头的最初萌芽。”此前,尽管葛优有一个著名演员父亲,但根本没想过要当演员,他只想进一个全民单位。 


        1979年,在葛优离开兴寿公社的前几个月,演艺人才青黄不接的全国艺术院校纷纷招生。葛优觉得应该去当一名演员,他说:“那时的心情,比起拍照来,就有点要发芽的感觉。”他请假回到城里专门参加考试,第一个报考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接着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话剧院,葛优屡败屡战,最终一个都没有考上。 
       葛优考试中也经常犯傻,在实验话剧院复试时,未轮到的考生在台下看,轮到的在台上表演。其中一个女生在台上表演小品《等待》,“等待”了一会儿之后,考官对葛优说:“你上去捂住她的眼睛。”葛优傻傻地上去,捂住了女生的眼睛,女生问:“谁呀?”葛优使劲地捂着,也不说话。女生随机应变,使劲地把葛优的手拿开:“流氓,你想干什么?”葛优一脸尴尬。考官当然直摇头,这么不会表演的考生,谁要? 


       这时,昌平农场的人要求葛优回去继续养猪,因为葛优请假期间,养猪的活是找别人临时代替的,但那人很不用心,大猪小猪都怀念着葛优。葛优已经心灰意冷,于是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就回到农场与大猪小猪为伴。这时葛存壮的一个朋友来串门,他说全总文工团正在招生,可以去试试。葛优改变了行程,决定第二天去报考。 
    考试的内容分三项。第一项是朗诵,葛优的朗诵材料是散文《鲜红的请帖》,讲的是“文革”时老师受到学生冲击,后来学生感到自己错了,给老师发出请帖,为老师过生日。葛优非常怀念这份朗诵材料,直到今天还一再表示:“真可惜,丢失了那份朗诵材料。”第二项是唱歌。可以想见,葛优的嗓子好不到哪里去。第三项是小品。葛优犯愁了,前面两项考试结果平平,第三项如果走以前的老路,肯定不会被录取。葛优灵感闪现,决定演一个小品:《喂猪》。 


       在众多的考官面前,葛优发现自己的喂猪生涯,仿佛就是为这次报考准备的。原先有点紧张的葛优,马上变得胸有成竹,他不仅吃过猪肉,见过猪跑,而且和猪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年。他回忆说:“在表演的时候,舞台当然没有猪,但我的眼睛里有猪。”葛优的表演受到考官好评,终于考上全总文工团。
       直到现在,葛优还很想回到那插队下乡养猪的地方去看看。


 
 跑龙套十年成影帝


  
        刚到全总文工团的时候葛优根本不知道怎么叫演戏,他说:“那是个把那层窗户纸捅破的阶段。”他的老师这样说:你在台上,从这个台口,走到那个台口,可能连路都不会走。葛优先后在《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路上雨蒙蒙》等话剧中跑龙套,当然根本谈不上演电影。在演出、练功之余,葛优还经常打球、下围棋。
       葛优的母亲却心急如焚,她一度认为葛优没有什么表演天赋,甚至希望葛优离开全总文工团。因为当时可以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顶职,当然顶的不是演员,而是摄影或者别的什么。去北影顶职可以有全民单位的铁饭碗,在当时也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葛优依旧在全总文工团跑龙套,而且不停地跑着。


        葛优最早接触电影是1981年,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他连续参加四部电影的演出,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响,他至今连片名都不愿意提。有点印象的是《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平时都是几个演员一起表演,有一天突然要葛优单独表演。在一个房间里,镜头单独对着葛优,他感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冲击力。 
       1988年,著名导演米加山准备拍摄王朔的《顽主》,米加山起初安排葛优继续跑龙套——担任其中的小配角。主角杨重准备由一位英俊的青年演员来演,但在试镜过程中米加山对葛优青睐有加,于是请葛优担任了剧中的主角。葛优的外形与表演都符合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葛优也因此获得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变得小有名气。一次,葛优骑自行车走在礼士路附近,有人喊“杨重”,葛优马上答应了,而且回过头去看,却看不到叫他的人。还有一次,在餐厅吃饭,葛优就坐在那里,另外一桌的几个人老是朝他那边看,葛优特意多坐一会儿,让人多看几眼。这两次,葛优感到特别满足,觉得有人认可了。 
       1989年,滕文骥拍《黄河谣》,请葛优扮演土匪头子黑骨头。对这个年轻时无端作恶、垂暮之年却向一生的仇人表示和解的土匪,葛优演起来有声有色,令观众跳出“好人”、“坏人”的定势,接受了黑骨头这个人物。有趣的是,当时葛优根本不会骑马,就让他骑毛驴代替,导演打趣道:“如果连毛驴都不会骑,那就骑自行车得了。”葛优从来没有演过土匪,但造型很不错,“带子头”—顶上无发,整个头只有一圈头发。 
       《黄河谣》使葛优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影视奖项—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尽管与“金鸡”、“百花”相比,这个奖影响不大,但使葛优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是葛优得奖之路的一个重要开端。接下来,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奖项都往葛优的光头砸过去。                    
       葛优认为1992年到1994年,是他最辉煌的一段时间,而《活着》拿了国际大奖之后,他就感觉到有问题,背了几年的包袱,一直似乎不在状态中。直至1998年,葛优与著名导演冯小刚合作,开始了“贺岁片之旅”。真可谓“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葛优先后与刘蓓、徐帆、吴倩莲、关之琳等女主角合作,成功出演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贺岁片,使中国影坛刮起了一阵“贺岁片旋风”。每到年终,观众已经习惯了看葛优的光脑袋。 
       葛优说:“贺岁片就是年底给大家一个乐。我最喜欢的是《甲方乙方》,因为它特别具备贺岁片的特点,轻松,情节不是连贯的。剧中的‘好梦一日游’公司,要帮人去实现梦想,我扮演了很多角色,觉得挺过瘾。在贺岁片中我最不喜欢的是《没完没了》,但有人说《没完没了》是贺岁片中最好的一部,我现在都不明白。现在拍的《大腕》,我还觉得都不如《不见不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给葛优印象最深的,并不一定是获奖或者某一次成功。


  
父 亲 母 亲


 
       葛优的家庭是这样组成的:父亲葛存壮,母亲施文心,妹妹葛佳,还有葛优和他的妻子贺聪。媒体经常报道葛优对父母如何孝顺的消息,对此,葛优说:“废话!父亲生病了,儿子不去看谁去看?” 
       葛优说:“如果不是在电影厂,不是出生在演员家庭里,我很可能现在没有干演员,因为我性格上不是很放得开。小时候,我经常跟父亲一起出去玩,认识他的人就像现在认识我一样,我感觉到父亲很威风。但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再就是赶上了当年的招生考试,我如愿以偿地当了演员。” 

 


       考入文工团之后,葛优的表演受到了父亲的多方指点。葛优说:“我在忧愁、焦急的时候,老是皱眉头,父亲说,一个人焦急和发愁的时候,看上去是放松的,并不是皱眉头的。而且一个人一皱眉头,就会把心拴住了,表演就放不开。” 
       葛优在圈内、圈外都有很好的人缘,跟媒体、观众、摄制组都有良好的关系。葛优认为:“这跟我父亲教我做人有很大的关系。父亲说摄制组出发,不要让人等你,你应该去等人家。他经常第一个坐在车上,等着大伙出发。”直到现在,父子在一起的时候,葛存壮还要跟他谈做人,葛存壮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葛优:“名声和为人应该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越是有名,越是受到观众喜欢,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商家做生意靠的是顾客,演员演戏,就要有广大观众喜欢和赞扬。丢掉观众,你就什么都没有。”
       任何人取得辉煌的时候,总不免得意忘形,但幸运的葛优总能够得到父亲的及时提醒,当头棒喝。前年,葛存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葛优现在接戏不够慎重,以后宁可少接一点,也要拍得好一点。还有一次,葛存壮在酒会上说:“葛优得到观众的欢迎,做父母的感到很欣慰。儿子有了一点儿出息,希望他能有更大的出息,给我们的影视事业增光。葛优的表演还有欠缺,还需要努力,争取在有机会时,接到新角色时有所突破。所谓突破,就是不要重复过去的东西,在创作新角色时,演的是这一个而不是过去的那一个,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创作出给广大观众以新鲜感觉的角色。” 
       以前,葛优是葛存壮的儿子,现在呢,人们会强调葛存壮是葛优的爸爸。葛优认为,这是好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在得意之余,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葛优。葛优说:“我父亲演主角不多,配角不少。他是反派演员,反派的戏,现在看起来还是挺精彩的。如他演《红旗谱》的老地主,当时29岁,担任配角,他的戏不多,就那么一点,但精彩。如《周恩来—伟大的朋友》,演老年齐白石,获得了1998年‘金鸡奖’。他接一个戏,非常认真,看剧本,比我都仔细。如拍《皇城根儿》,因为年纪大了,台词不容易记住,他就先把台词录下来放着听。”

 


       1998年,在重庆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对葛氏父子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葛存壮因主演《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的齐白石荣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而葛优则因主演《甲方乙方》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父子同台在同一届电影节获奖,这在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都是史无前例的。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是个编辑,她经常对剧本谈点看法。如果说这剧本好,就坚定了葛优接戏的信心,家里的艺术气氛一直很浓。最早的时候葛优刚到文工团,演了话剧,演职人员都很高兴,当天晚上就去喝酒。等葛优喝完酒回到家,母亲还等着谈对葛优表演的看法呢!


 
影迷和朋友


 
       葛优有许多称谓:影帝、大腕、表演艺术家、巨星等等,但葛优给自己的定位只有两个字:“戏子”。葛优说:“我的工作就是等老百姓一天干完活了,吃完喝完了,人家在那里看你,怎么逗他玩,说得高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当演员,可以给你两个人生,活着的时间就是比别人长。……当演员比较被动,但就占了一个便宜,你可以琢磨自己在干什么,过了别人生活中过不了的生活,别的工作中找不到这种乐趣。” 
       可见葛优谦虚平和的心态,难怪许多媒体称葛优为“平民影帝”。每到一处,找葛优签名的影迷特别多,葛优说:“我都签了一万次了,当然有点厌烦。但人家是鼓足勇气来找你签字,是第一次,所以应该珍惜。演员也有最后慢慢说不行的一天,那时会怀念现在,所以更要努力满足人家了,因为签一张少一张了。”但有时候,葛优在公共场合还是要躲人的:“因为有时候不方便,觉得到哪儿,都有人注意你,不自由了。”
       不过他只要进到屋子,都不戴墨镜。因为在这之前,他有一次在公共场所戴墨镜,亲耳听到有人说:“还戴墨镜,谁看你呀!”
       葛优爱好广泛,但没有一个活动让他特别着迷,没有一项精的。下棋、音乐都行,日子过得很闲,很淡。空闲的时候,爱喝口“小酒”。葛优爱拉二胡,但至今没有拉完过一首完整的曲子,他爱拉的往往是一曲中最精彩的一段,当然也是比较容易的一段。二胡还是对他有所帮助的,学二胡使他通了音律,演起《秦颂》的高渐离就得心应手了。但葛优似乎还是对围棋情有独钟,至今保存着当年在文工团与人下棋的照片。2001年11月10日,著名围棋国手常昊战胜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之后,葛优还专门向常昊祝贺。
       在许多人的眼里,葛优成了幽默和喜剧的代名词。事实上,葛优在生活中,在朋友圈子里,并不是非常幽默的,有时还非常严肃。本质上,葛优还是属于放不开的一个人。不过,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喜气洋洋的。葛优认为:“我就这样放不开,我父母说过,小时候集体表演哑铃操,我就一个人低着头,不敢正视,到现在为止我还想不到我为什么要当演员。有的人,人多了很兴奋,但我就紧张。我父亲可以指挥上千人的合唱,我呢,现在也指挥不了。”
 
       北京电影学院多次请葛优给学生上课,葛优总是说:“我上不了。”北京电影学院还准备在《大腕》之后,邀请葛优跟学生聊天,葛优说:“下面坐1000人能叫聊天吗?”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