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影视

知青题材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评电视剧《知青》

时间:2012-06-27 01: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212次
梁晓声的《知青》和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它用饱蘸情感的笔墨,铺开了上山下乡的全景。它的侧重点在刻画时代的伤痛,彰显北大荒人对理想、对奉献的锲而不舍。兵团、插队两条线,真实地披露了那个年代的躁动与贫瘠。

 


 

  看点:梁晓声揭示时代比较出色,但塑造爱情,和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品大同小异。

  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一直是荧屏上的热门,但近年来,真正可以和电视剧《知青》叫板的似乎只有高满堂编剧的《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山楂树之恋》不属于上山下乡题材,因为它反映的是学生到农村参加教改,虽然是同时代的事,但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在主色调上,三部作品都体现了温暖,体现了理想的可贵。我觉得这种写法没有拔高,人性在哪个年代都是永恒的。红色年代的青春之所以让人怀念,很大程度上是单纯带来快乐、理想带来幸福、实干带来充实。

  梁晓声的《知青》和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它用饱蘸情感的笔墨,铺开了上山下乡的全景。它的侧重点在刻画时代的伤痛,彰显北大荒人对理想、对奉献的锲而不舍。兵团、插队两条线,真实地披露了那个年代的躁动与贫瘠,东北兵团的军事化管理,又苦又累,狂风暴雨中的虎口夺粮,让城市的知青饱尝了农活之苦。而坡底村的酸甜苦辣,更把农村的真实状况揭示得一览无余。一个工分几分钱,知青一天挣不了几个工分,把从家里带来的钱花了个精光,女孩连买卫生纸的钱都没有。知青尚且如此,农民的境遇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资源的不平衡,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城乡差别,被表达得真实可信。另外,梁晓声写时代、写伤痕的口味相对重一些,一封敞开心扉的信就把人吓得要死,一本外国名著就能闹腾得如虎口脱险一样狼狈,一次抄家批斗,吓得知青听到大喇叭就犯病,人人自危的年代,于滴血带泪中跃入眼帘。从这一点上看,梁晓声的表达似乎更深一些。

 


 

  相同的是,《知青》和《雪花那个飘》都写了恋爱,《山楂树之恋》更是以恋爱为主。就表达心境来说,《山楂树之恋》,无论影视,都不次于《知青》,它不但把出身不好这个包袱的压抑表述得十分到位,而且由于男主角去世的遗憾让爱情更凄婉。而《雪花那个飘》写的是知青和农民的恋爱,也是一种突破。高满堂的作品洒脱、粗犷,角色的感情像大海一样澎湃,但还是那个时代框架下的人和事。在我看来,三部作品在恋爱上的表达,只有侧重点之分,而无谁高谁低之论。

  《知青》中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是其他作品没有的,可表达得并不圆满,一是没说透,二是拔高。男主角赵曙光引用契诃夫《第六病房》里的俄罗斯病了,来隐喻中国社会的不正常,这确实是呐喊的萌芽,但赵曙光的理想是“让人间充满温暖、正义、公平、友爱”,还是操之过急,1969年“文革”未过先普世,赵曙光再怎么先知先觉,哪怕他是大首长的儿子,他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普世观念,是这几年才逐渐得到认可的,这顶桂冠提前镶在赵曙光的头上,大了些、早了些。

  一个时代有多个侧面,一种作品也有多方视角,从那个时代演绎出的各个侧面都可以独立存在,而浪漫的爱情涵盖面十分广阔,就其本质来说,它也是个永恒的主题。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