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加留意,许多人会发现有些邮票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有“纪”、“特”这类的字样以及一些数字,这叫邮票的志号。志号,包含两层意思:“志”是有关发行情况的记录,起票种定位作用;数字为“号”,主要是记录发行年份及顺序套号、枚号等。中外邮票原本都没有志号,在邮票上编印志号,是我国邮政部门的独创,也是新中国邮票区别于旧时邮票的特征之一。 邮票志号最初是由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设计室邓连普首创的。邓连普从小酷爱集邮,平时收集了大量的邮票资料。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邮票目录可查,有时候弄不清一套邮票究竟有几枚,因此买邮票的时候会上当。有一次,邓连普到邮商处购买《国葬》邮票。邮商给他两枚算作一套,去邮局询问说是一套三枚,实际上一套是四枚。有一件事是引发邓连普设计邮票志号的由头,喜爱集邮的他同时又喜欢摄影,为查找方便,他把每张照片和底版上都编了号。由此,邓连普灵光闪现:何不把邮票也编上号?后来,他又从外国邮票版路的位置上得到启发,把志号设计在邮票下面的白边上。就这样,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左下角志号为“纪1.4-1”的邮票诞生了。纪1指第一套纪念邮票,“4-1”表示全套邮票共4枚,此枚是4枚中的第一枚;另外,右下角标有“(1)”字,表示总顺序号,是全套邮票的第一枚。以此类推,从一枚邮票上可以看到全套枚数、总序号和印制年份,从而开创了邮票事业的新天地。 以后,经逐步完善,还出现了“特”票,即为特种邮票之意。 我国邮票编号方法很快受到各国的赞许,后来有些国家也相继在邮票上印了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