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春红似火 壮志比天高
——记黑龙江省尾山农场七名女知识青年为扑灭山火而英勇献身的事迹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编者按:黑龙江尾山农场杨淑云等七名女知识青年的英雄事迹,使人很受教育,很受鼓舞。这七名女英雄,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扎根边疆干革命,同邓小平刮起的“拔根”复辟的右倾翻案风作了坚决的斗争。她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充分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青年一代,是英雄的战士,祖国的未来。在当前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她们的崇高革命精神。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有英雄的人民,我们一定能战胜修正主义,战胜自然灾害,经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夺取更大的胜利。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三日,上午十一点多钟。祖国北疆黑龙江省尾山农场的会议室里,共青团团委正在讨论模范放牧员檀文芳和一些青年的入团申请。在第六生产队,这位牧羊姑娘驱赶着羊群刚刚归来;十九岁的共青团员杨淑云,正趴在桌上写日记:“今天,是我调到猪舍的第四天,在这四天中,自己还算行吧……。今后,还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更好地把——”这时,广播中突然传来“快去救火”的呼喊声。杨淑云丢下笔,立即和檀文芳飞奔而出,冲向火场。
半个小时后,她们同战友施宝慧、李桂芬、汪贵珠、朱慧丽、朱慧娟一起,在扑灭山火的战斗中,英勇地牺牲了。
杨淑云的日记没有写完,但是,她用英勇献身的行动,写完了最后一篇日记。檀文芳也用青春的热血,填写了一份鲜红的入团志愿书。 杨淑云、檀文芳等七名下乡女知识青年,是反修防修的英雄战士。她们坚决同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坚持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扎根边疆志不移;她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不惜流血牺牲。她们用自己英雄的事迹,粉碎了修正主义蓬间雀污蔑我们青年“没有理想”、“一代不如一代”的谬论,谱写了一曲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案翻风的壮丽凯歌。
做铁心务农的“扎根”派
杨淑云等七名女英雄,都是当年毛主席的红卫兵。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深深扎根在她们的心坎中。“我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一九六八年以来,她们满怀革命豪情,从上海,从哈尔滨,相继来到了北大荒。
在新搭起的茅草房里,贫下中农给青年们忆苦思甜,党支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革命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教导,在新安家的荒原上,党支部书记抓起一把黑黝黝的沃土,激动地说:“当年,抗日联军的战士们在这里打过仗,北大荒的土地浸透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把北大荒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家园!”
去年“五四”青年节的早晨,五大连池畔的小红山沐浴着金色的朝晖。在烈士墓前,檀文芳、李桂芬、汪贵珠、朱慧丽和战友们,又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批判刘少奇、林彪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动罪行。她们表示:为了使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永不变色,我们一定要坚持乡村,直到胜利的终点!回到队里,青年们又忙着在房前栽“扎根树”。团总支副书记周颂信看到朱慧丽用细土把“扎根树”培了又培,笑着问:“慧丽,你是不是也在这里扎根呢?”朱慧丽抬起头来,看着那一排排新建的房屋,绿茵茵的麦田,深情地回答:“北大荒就是我的家,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革命!”
朱慧丽立志做个真正的北大荒人。在农场,她是菜园小队的副班长,带头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有人对朱慧丽说:“你在农场干得不错,下乡也七、八年了,下次招生、招工,领导肯定会照顾你的。”朱慧丽不这样看,她说:“决不能把成绩当做离开边疆的资本;下乡时间长了,受党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多了,更应该坚持乡村,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多出一把力。”
檀文芳也是一个铁心务农的姑娘。一九七四年春天,她的右脚砸伤了,在上海动了手术。有人告诉檀文芳的妈妈说,象文芳这种情况,可以申请病退回上海。檀文芳的妈妈听了,心想:自己身边就这么个孩子,病退回来也好。可是,檀文芳硬是不肯。为了尽早返回农场,她忍着疼痛,每天坚持练习走路。伤势刚刚有了好转,檀文芳就告别了爸爸妈妈,回到了日夜想念的新家——北大荒。
在七名女英雄中,汪贵珠年龄最大。平时,她总象大姐姐那样关心同志,大家亲切地叫她“阿贵”。一天,汪贵珠收到家里来信。原来,汪贵珠的大姐在无锡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大姐的心情,妹妹是理解的;但妹妹的志向,大姐却不完全知道。汪贵珠在回信中写道:“通过找对象,离开边疆,这条路我不走!我要做铁心务农的‘扎根’派,把青春献给我的第二故乡。”
在坚持乡村的道路上,七名女英雄经受住了一场场严峻的考验。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没有把她们骗走;林彪的“变相劳改论”,没有把她们骂走;邓小平“拔根”复辟的十二级台风,也没有把她们刮走。她们同党内走资派斗,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同社会上的阶级敌人斗,同旧的传统观念斗,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甘当共产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
春天,在北大荒辽阔的田野里,一辆辆送肥拉种的大车,南来北往;一台台牵引着播种机的“东方红”,来回奔驰。工人的女儿杨淑云,英姿焕发地站在播种机上,仔细观察着种子的流量。
北疆的初春,有时寒风袭人,有时雨雪交加。播种机向前奔驰,风雪迎面扑来,衣服被冻成了“冰甲”。她在一篇日记中这样抒发自己的豪情:“是海燕,就不怕电劈雷轰;是雄鹰,就要去搏击长空。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哪里困难就往哪里冲!”
冬天,青年们抓紧农闲季节,运石备料,修建房屋。清晨,运石头的队伍出发了。全队一百多名男女青年,拉着装满石头的小爬犁,迎着初升的太阳,在亮晶晶的冰道上疾跑如飞。檀文芳、汪贵珠、朱慧丽的头发、眉毛都挂上了霜花。但是,她们天寒心中热,浑身上下汗涔涔。她们索性把皮帽摘掉,把棉袄甩开,迈开大步向前跑。一张张小爬犁,在晶莹的冰道上滑行;歌声笑语,伴随着英雄们前进的脚步声,构成了一幅艰苦创业的壮丽画面。
繁忙的播种时节过去了,又迎来紧张的收获时节,一转眼,七名女青年来到边疆大都六、七年了。开拓者的生活是轰轰烈烈的,又是平平常常的。她们自觉做建设边疆的普通劳动者,种地、盖房、养猪、放羊、做饭、烧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劳动着。
檀文芳以前在菜园小队种菜。一九七五年春节前,队里急需一位羊倌。这时,很多人回家探亲了,又正是北大荒一年最冷的时节。谁来放羊呢?檀文芳对领导说:“把羊鞭交给我。”从此,檀文芳就成了队里的放牧员。清晨,人们还未出工,檀文芳便赶着羊群到草甸里去了。有时,母羊在野外产了羔,檀文芳脱下棉衣,把羊羔包着抱回来。为了让羊吃饱,她经常到了下午还顾不上吃中午饭。战友们都心疼地说:“队里的羊肥了,咱们文芳却瘦了;文芳真是把心贴在了羊群上!” 七名女英雄就是这样热爱平凡的工作。她们从平凡工作中看到不平凡的意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在施宝慧日记本的第一页上,抄着鲁迅的这样一段话:“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另碎事,就是为此。”七名女英雄所做的一桩桩“另碎事”又何尝不是为此呢?正象施宝慧讲的:“我愿做共产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施宝慧下乡七年多来,曾经五次调动工作。在养猪小队,她主动喂养离调料室最远的一圈猪;在食堂,她负责烧两个火炉,任劳任怨;在科学试验组,她专心搞试验,废寝忘食。后来,她又调到大田小队。在割黄豆的战斗中,她右手中指得了甲沟炎,整个手背都肿了,夜里痛得不能入睡,白天照样下地劳动。后来,右手实在握不住镰刀,生产队干部“命令”她在家休息,她又跑到场院去扒苞米皮,一边劳动,一边还领着大伙放声歌唱:|“登山攀高峰,行船争上游。|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李桂芬也是一个“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的人。一天下午,李桂芬收工回来后,没吃晚饭就躺下了。战友朱海芬以为她累着了,就拿起她的衣服去洗,一掏口袋,摸出一张上面写着“病休两天”的假条。看着这张病假条,朱海芬明白了:为什么白天铲地时,每铲一段,她就蹲在地上喘喘气。朱海芬亲切地问她:“桂芬,既然有病,你为什么不休息?”李桂芬微笑着说:大家都为建设北大荒出大力,我在家怎能躺得住!干社会主义,哪能不吃点苦?”
也许有人说,做些种菜、喂猪、放羊的平凡事,有啥出息,有啥理想?施宝慧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千百万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战斗。将来,也许人们不会记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中,有我们这样喂过猪、做过饭的普通战士。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是永存的。”
自觉投身到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去
杨淑云等七名女英雄,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迎接了北疆一场又一场暴风雪的挑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考验。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几年来,无论是农忙时节,还是探亲在家,七名女英雄总是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杨淑云把下乡时父亲送给她的一套《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经常在熄灯以后点起蜡烛,学到深夜。她还联系阶级斗争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反复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写了大量的学习心得和日记。
革命理论指引着英雄们去战斗,增强了她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汪贵珠原来所在的第五生产队,被一个蜕化变质分子篡了权,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就在他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时候,汪贵珠对战友们说:“这个人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推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干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已经批判过的那一套。”后来,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第五生产队的群众把他揭露出来,夺回了领导权。去年夏季前后,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这个蜕化变质分子也妄图翻案。这时,汪贵珠已调到六队,她再一次来到五队,坚定地对战友们说:“谁要敢翻案,我们就再把他斗倒!”
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评论《水浒》的运动,进一步开阔了七名女英雄的眼界。她们从农场的斗争,想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加自觉地投身到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去。
正在家里养病的朱慧娟,听到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受到极大的鼓舞。她人在上海,心在边疆,不忘战斗。她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学习报刊上有关评论《水浒》的文章,又借来一部《水浒》,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不顾左手的麻木症,伏案写作,直至深夜,一连写了两篇评论《水浒》的文章,寄给连队的团组织。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开展以来,女青年们积极投入战斗。三月七日早晨,跟车拉马粪劳累了一夜的施宝慧,不肯休息,蕴藏在心头的崇高的革命理想,燃烧在胸中的对右倾翻案风的怒火,凝聚笔尖。她伏在炕沿上,一口气就写了一首四十行的战斗诗篇:《回击右倾翻案风》。在菜园小队召开的批判会上,施宝慧用充满战斗激情的声音,朗诵道:
毛主席指引的金光大道,|我们走定了!|我们不贪图舒适的生活,|我们向往着火热的斗争。|我们深深爱上了农村的一草一木,|更爱上了艰苦创业的战斗生活。|可是,有人刮起了右倾翻案风,|说什么要从中学生中直接挑选上大学,|妄图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向扭转,|妄想让苏联变修的悲剧在中国重演。|我们战斗的岗位虽然是这小小的村庄,|可祖国的山河皆在我望。|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岂能阻挡我们走上山下乡的金光大道。|我们同工农相结合的隆隆脚步声,|震碎了修正主义蓬间雀的一枕黄梁!|……
七名女英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和其他战友们一起,同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青春红似火,忠心为人民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三日,中午十一时二十分,离第六生产队三里多的小郎山附近突然升起一股浓烟,一场由邻近农场窜来的山火,顺着大风,向着六队驻地猛扑过来!
“同志们,山火烧过来了,快去救火!”
广播中传来急促的呼喊。象战士听到战斗的号令,六队的干部和知识青年立即朝着西北方向奔去。
正在写日记的杨淑云,没来得及插上笔帽,飞奔而出;
躺在病床上的朱慧娟甩掉盖在身上的棉袄,一个箭步冲了出去;
李桂芬一边跑一边喊:“快冲啊,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
不到十分钟,六队的干部和青年全部冲到了火场。在他们面前,浓烟滚滚,火浪滔滔;在他们身后,是生产队的粮仓,里面堆放着口粮、饲料和准备今年第一次试种的水稻良种,紧挨着的是生产队的住宅区。此时此刻,青年们浑身的热血在沸腾,每个人心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牺牲自己,也要扑灭山火,保卫国家财产,保卫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
大车班的小伙子冲上去了,菜园队的姑娘冲上去了,七名女英雄和战友们一起冲上去了!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来,烈火逼人灼热难忍,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年轻战士,没有后退一步。他们挥舞着树枝、棉衣,一个挨着一个,顽强地向前推进。
“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三个多月以前,杨淑云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表示的坚强决心。今天,在这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她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战友赵江海发现杨淑云棉袄的袖子冒烟,辫子也已燎着,赶忙帮她将身上的火扑灭,拦住她说:“你赶紧到东北方向去,那边安全!”只见杨淑云用手往火里一指,急切地说:“火里还有人!”说着又举起树枝,冲进了火海。
刚从上海养病提前回场的朱慧娟,和姐姐朱慧丽一起,并肩扑火。英雄的姐妹,面对烈火,脸不变色心不跳,使出生平最大的力气扑打着。朱慧娟因为生病双腿无力,几次被荒草甸里的“塔头墩”绊倒,但她每一次都以顽强的毅力,半蹲半跪地挥舞着树枝,拚命地扑火。
烈火阻挡不住英雄们前进的步伐。在同一个时间里,檀文芳、施宝慧、李桂芬、汪贵珠和战友们一起,也同烈火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经过十几分钟的激烈战斗,烈火被打灭了二百多米,暂时控制了它凶猛的势头。就在这个时候,从沟底到山坡突然刮起旋风,压向人群,风大草高,火借风势,火头一下子又窜起来。战士们的周围又成了一片火海。杨淑云等七位女战士,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为了阶级兄弟姐妹的安全,在扑灭烈火的战斗中,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七名女青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着人们前赴后继。六队和赶来支援的兄弟生产队五百多人,组成一条五里多长的弧形防线,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打,终于在下午三时二十分将山火扑灭。粮食保住了,场院保住了,房屋保住了!
人们怀着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清理七名女青年的遗物,缅怀英雄的战友。
妇女干事崔兰英迈进宿舍,看到施宝慧给她打来的饭菜还热在炉子上,顿时热泪盈眶。平时,她做家属工作,经常回来得晚,施宝慧总是替她买回饭菜,不管是刮风下雨,酷署严寒。
同檀文芳在边疆共同战斗了六个春秋的俞晓英,抚摸着放在床前的药物和绷带,怎么也想不到檀文芳永远离开了自己。昨天,俞晓英在劳动中扭伤了脚,是檀文芳冒着风雪送她去医院治疗。在路上,她摘下自己的帽子给小俞垫在身下,把小俞受伤的脚搁在自己的怀里。今天,檀文芳飞奔出门,还回过头对俞晓英说:“等着我回来给你上药、包扎!”可是,她却再也没有回来……
人们含着热泪默诵着杨淑云那篇没有写完的日记,一个坚定的誓言涌上心头:要更加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深入批邓,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用火红的年华续写英雄们没有写完的日记。
最近,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杨淑云等七名下乡女知识青年“英雄战士”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省人民向她们学习。
七名女英雄为革命牺牲了,但是,她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种子,已在边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她们曾经多次谈论和辛勤劳动的扬水站,已经提前建成。今天,在她们战斗过的北大荒,展现着更新更美的画图。她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青年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前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战斗不息。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历史资料:1976.08.16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