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沙海林工:五十年前的“知青屋”

时间:2014-01-06 03: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72次
那是半世纪前的1963年,150名天津“支农”青年来到河北省唐山专区昌黎县国营团林林场,分别在5个林区参加劳动。刚去时,没有住房,大都住在原来猪场、羊场、鸡场(下乡前曾听成“机场”)的圈棚里。

 


 


      近闻有关方面正在录制“知青”文献资料,其中就有赴知青原下乡地拍摄“知青屋”的内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所在林场的“知青屋”,打电话问了一下在当地的老同事,我们曾经参加建设和住过的房子居然还留存着。

 

      那是半世纪前的1963年,150名天津“支农”青年来到河北省唐山专区昌黎县国营团林林场,分别在5个林区参加劳动。刚去时,没有住房,大都住在原来猪场、羊场、鸡场(下乡前曾听成“机场”)的圈棚里。

 

      正当大家努力适应环境的时候,建房工作启动了。原来,我们刚到场不久,国家的专项安置经费就拨付下来,大概是每位知识青年1000元(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这对林场的建设也是一个机遇,于是各林区迅速行动起来。首先在各林区选择了建房地点,实际是“建场(院)”的地点,因为此前各林区还没有像样的“场院”。

 

      听到建房的好消息,大家很受鼓舞,再听到场里号召知识青年们“自己动手”建设宿舍,更激发起这些城里孩子的好奇和热情。

 


 

      我和一些同学被抽调参加“建房”工作,真是兴奋极了。“备料”开始,石头、砂子、青砖……从几十里外拉来,堆在场区的外面。我们的任务就是跟着拖拉机把它们运到规划建房的地点。我们第一次亲手接触有棱有角、感觉有百来斤重的大石头,搬起来又沉又扎手,还要使劲把它们搬上拖拉机挂斗,然后坐上挂斗和大石头一起被拉到建房工地,再把一车的大石头扔下来。要知道那时我只有16岁,体重88斤,真的是“身单力薄”。可是搬起大石头来却很有“底气”,一点不犯怵,就像多大的石头也能搬起来似的。有的石头扔不上去,就抱在怀里,靠着车帮使劲托上去,当然总有搬不动的石头,只好和别人一起抬或眼睁睁看着力气大的同伴搬上去。

 

      到底还是孩子,跟车时在车上也不老实。在满是石头的车斗里打打斗斗,打着打着就跳下了车,跑两步又跳上去,吓得开车师傅赶快把车停了,把我们说了一顿。

 

      运完料,该动手盖房了,没想到没我们事了。原来,场里从外面请来了专业的建筑队,所谓“自己动手”也就到此为止。

 

      很快,我们吴家铺林区的四排20间宿舍就盖好了。房子下边一米来高全是用石头垒的,其上青砖到顶,坚固美观。与当地农村的房屋相比,真称得上是“鹤立鸡群”了。

 


 

      新建的房子,除了办公室、食堂以外,都是15平米左右的单间,屋里有砖砌的火炕。9月进场,初冬就搬进了暖暖的新房。三四人一间,我和一个学校来的三位同学住在一间,又是打闹,把炕都蹦塌了。

 

      我们林区的“知青屋”,也是林区的“场院”,静静地坐落于一片荒凉的沙地里,没有院墙,周围也没有村落。从“院里”可以望见远处的海滨大沙丘。当然,“沐浴”风沙也是家常便饭。

 

      两年后,我离开了林场。21年后的2006年,我又来到林场。当车子开近吴家铺林区时,我惊讶地发现,43年前盖的四排“知青屋”仍然伫立在那里,没有多一间,也没有少一间,只是增加了院墙,真的算个“场院”了。宿舍山墙上好像还是当年那块黑板,一位同学打趣说,黑板上还有我写的板报呢!

 


 

      这片场院还是那样孤零零的,只有成长起来的大片林地陪伴着它。走进院里也没什么人,原来林区的办公地点已迁建到沙丘之外,职工们也都不在这里住了。

 

      又过去了七年,我以为这些“知青屋”已消失了。没想到一问,竟然还在。林场的老同事荣才大哥问我今年是否还去看看,我想看看是好,不看而留在心里也许更好。1986年我刚回津时,一次路过儿时的母校——南营门小学(已改为海光寺小学),探头望去,两排平房教室和窄狭的院子竟和当年一样,我曾在正对校门的教室山墙下照过相,现在山墙上的黑板也还是那张照片上的样子。我心里一“喜”,28年啊,还能寻到儿时的影像。但又有些困惑,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老样子?当时我没带相机,没能再照张相。一年后我又路过那里,拆了,全拆了!我又十分懊恼。人就是这样,情感和理智纠结,恋旧又“贪”新,甜酸交织。

 

       2013年是我们下乡五十周年,有同学问作何打算。我想聚会也聚会过了,林场也回访过了,资料文集也出了,档案也“馆藏”了,报刊也报道了……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没有精力也没有“胆量”再组织什么活动了。可斯人斯事总是挥之不去,借题发挥,写这篇小文,算是抒散一下情感吧。


 2013年3月17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