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古代名片

时间:2008-07-09 04: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058次
      名片在纸张出现之前就有。古代的辩士拜见他人、进行游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姓名写在木片或竹片上。《史记·张仪传》:“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谒就是最早的名片,又称为名刺。东汉时纸张广泛应用,开始有了纸的名片。以击鼓骂曹闻名的祢衡,曾身怀名片前往颍川谒见权贵,可是到了之后却大失所望。心高气傲的祢衡不屑与他人往来,以至于名片日久褪色,字迹也模糊不清(《后汉书·祢衡传》)。唐朝文人拜谒社会名流时,除了在名片上表明身份,有时还会写上自己的功名和个人简历,或附上几首得意的诗作,以期获得欣赏。《开元天宝遗事》中载,长安平康坊是妓女所居之地,新考中的进士都用红纸写上名字,做成名帖,然后游谒于平康坊中,以播扬美誉。《唐语林》记述了一事,诗人元稹前去拜访李贺,名片上写“明经及第”,然而李贺却因此而拒绝见他,元稹只得怏怏而去。宋代的名片制作更为精良。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王安石住在江宁半山园时,常以金漆版写上佛经的名字,然后派人拿到蒋山寺借书。人们也效仿他用金漆版作为名帖。到后来,又流行一种名为“手刺”的名片,有着固定的书写格式。手刺上不再过多地提及个人信息,只写要拜访人的名字、官衔、年月日,最后才是自己的名字。
  明清时名片成了交际往来的常用之物,每到春节,一些士人就差遣仆人拿着名片四处拜年,自己并不亲自前往,称之为“飞帖”,或者“空帖拜年”。明代的名片,开头通常谦恭地称“某某拜”。这一格式一直用到清朝康熙年间,鳌拜专权的时候,一些献媚的朝臣为了避其名,名片上不再用“拜”字,而是改成了“顿首”(《郎潜纪闻·卷五》)。
  有时候,名人的名片会被人利用。清道光年间,浙江鄞县举人徐时栋参加当地官员的宴会,得知有人曾用他的名片前往官署徇私说情,幸被识破。另一些乡绅名人的名片,也大抵如此。原因就是这些人在过年时四处散发名片,名片大量外流的缘故(《烟屿楼笔记·卷五》)。到后来,许多名人都在名片背面注明“不作他用”字样,以免被狡诈之徒所利用。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