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面积仅有4.1万平方公里,只比我国台湾省略大。它没有出海口,缺乏自然资源,国内市场也非常有限。然而.这些弱势并未阻碍它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去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瑞士的两大城市苏黎世和日内瓦也多次被评为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
苏黎世的榜样
在瑞士前驻中国大使乌利·希克博士看来,现代瑞士的特质是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高品质的生活。苏黎世恰恰就是这一特质的绝佳体现。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也是欧洲最富有的城市。据瑞方陪同RUTH女士介绍,早在18、19世纪。苏黎世就已成为瑞士主要讲德语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中心。如今,苏黎世的工业占全国第一位,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它还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号称“欧洲百万富翁都市”。
苏黎世又是一座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它虽然经济实力很强,人均GDP达5万多美元,市民收入很高,但仍非常注意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减少消耗。政府、议会所使用的办公楼都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老建筑.政府的一楼大厅也利用作为科技讲座、研讨会的地点,使用率很高。
40年前,苏黎世湖曾因工业发展成为污染重灾区,不能游泳,水质也很差,瑞士人花了30年进行治理。时至今日,我们从湖畔看过去,湖水清澈见底,游鱼成群.白天鹅、黑头鸭、鸳鸯也畅游其中,不禁令人感佩瑞士人对环境的热爱和执著。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
去过瑞士的人都知道,瑞士公共交通的效率和质量堪称一流。它对公共交通的集约化管
理和高效运作,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构成了瑞士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在苏黎世州,有一个名为zwf苏黎世交通网络)的行政机构,提供该州铁路、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湖船和缆车的管理服务,类似于我国的交通局。据该机构的Roman Baur博士介绍,zvv成立于l990年5月,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在政府和公交服务公司之间担任桥梁作用。根据随后出台的公共交通法规定,该州所有参加运营的公交服务公司都必须成为 zw的会员,由zw制定统一的标志.统一的价格结构,统一的服务标准,并负责制定未来5—10年内的战略发展规划。 zw成立l7年来,它在降低单位成本及提高运送质量方面,对苏黎世州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据zvv调查,在高峰时段,选择乘坐公交车的人已占到63%,开私家车的有26%,其他ll%的是步行或骑自行车。 Roman Baur称,在苏黎世,很多有钱人也会选择公交车,尽管每两个瑞士人中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这给城市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大大降低了市内的交通流量,很好地解决了堵车问题。同时,大量电力公交车的采用,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创新动力不是为了钱
有人曾这样形容美国和欧洲的差别:“美国有技术没文化,而欧洲有文化没技术。”这话如放在瑞士人身上,倒是非常不公平的。
记者在伯尔尼参加瑞士外交部形象委员会的发布会时,遇到朱邦造大使。他告诉我们,“实际上瑞士是个创新能力非常强的国家。”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一个幸福的人民的历史》,讲的就是瑞士人在科学和技术上的追求。”朱邦造说,“它的手表技术是从法国和德国传来的,到它手里越做越精,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瑞士人创新的动力不是为了钱,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设想在实际生活中反映出来。”
瑞士有一个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CTI),设立于l943年,它每年度的预算高达l亿瑞郎。该机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过去60多年中,它为企业和各大学间的知识和技术转让提供了支持。它的口号是“将科学导入市场”,旨在将创新性的研究快速而有效地从实验室引入市场。“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应该迅速转换在产品和服务中。”这位负责人称,“如果你想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以睿智的创意获得成功,就需要迅速把这些创意引入市场。”
瑞士联邦经济事务部联邦议员Doris Leuthard女士告诉我们,瑞士解决自然资源匮乏的办法,就是把教育、科研和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她介绍说,在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进入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学校有200种之多,供年轻人按照兴趣、长处选择。很多人在职业培训学校毕业后,还可以去诸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继续深造,有利于创新和产品改进。
在全球知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这个曾产生2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地方,一个代表大学校园和“城市居住文化”的科学城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它的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尽最大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而且力争到2028年,会将每年l2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一半,为建立新型大学设立新的样板。
正是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可持续性投入,才使得瑞士国家竞争力保持了可持续性。朱邦造大使指出,瑞士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发展。此外,它的现代化不是否定传统的,它的和谐是现代和传统的和谐。
《新民周刊))2007年第23期 苏庆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