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到蒙古去冒险

时间:2007-01-02 07:1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97次
 
                                 到蒙古去冒险
 
          他们不想只做单纯的财富猎取者.不再只是边贸“倒爷”,背着木制或塑料淘金盘的“忍者”采矿人,现在,他们的新角色有地产商、电信运营商、矿业公司运营者……在这个工商业基础几乎为一张白纸的游牧之国.他们希望能够投入到当地新商业文化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重建之中。
          街头正播放高亢而悠扬的蒙古音乐,市场上中国商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2006年9月10日下午,乌兰巴托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近两年来,中国商人如潮水来,又如潮水去,无穷无尽。”蒙古中国总商会会长张春山说。
          1998年,张春山作为国航蒙古分公司总经理被派驻乌兰巴托,如今已是第八个年头了,2006年3月,他被选为蒙古中国总商会第三届会长。他向《中国企业家》记者回忆,蒙古中国商会2003年成立时成员40多家,2004年底增至150多家。2006年上半年蒙古政府对金、铜等矿种征收暴利税后,中国民间资本曾仓皇撤退,粗略估计亏损不下10亿元人民币,商会成员也减至目前的不到l00家,但最近以来,更多的公司整装待发,又来到蒙古,他估计2006年底商会成员数预计可恢复到150家。
   
诱人的宝藏
          2001年7月,一家名为艾芬豪矿业的加拿大公司宣布在离中国边境70公里处的奥尤陶勒盖发现了一个价值380亿美元的矿藏,从而拉开了蒙古投资热的序幕。奥尤陶勒盖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绿宝石山”,它的地下,有着世赛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大规模的金矿和铜矿石基地。
          “现在是蒙古投资高峰期,尤其是矿业,仍有很大机会。”米祥玉说。米是BHM矿业公司驻蒙总经理,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蒙古中国总商会矿业分会会长,目前在蒙古拥有一座金矿和一座钼矿。“很多中国稀缺的矿种在蒙古都能找到,而蒙古地层深处的矿大部分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前景非常可观。”
          43岁的毕可平是蒙古天鸿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来自山东烟台,来蒙古找矿已经3个年头了。他目前负责开采的金矿叫那林陶勒盖,位于蒙古中央省西北部,是迄今为止中国民企在蒙古发现的最大金矿之一。30多年前,一位来蒙旅行的德国地质学家发现了这一金矿,花了数年时间进行勘探,并绘制了大量精确的地质资料,后来此矿作为援助项目被蒙古收回。2006年初,毕可平在一个蒙古矿主手中买下了该矿的开采权。目前,世界黄金交易价格已经超过每盎司600美元,达到l0年来的顶点,按此计算,这是一个总价
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富矿。
          眼下在蒙古,一些引人注目的大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中国有色矿业建设集团公司已在蒙古建了两个大型铅锌矿,其中一个位于东方省的图木尔廷,是三年前投资的,总投资规模为lO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收回投资成本,这是目前中国国企在蒙古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另外.由鲁能集团在戈壁苏木贝尔投资80亿美元的一个特大型煤电项目也即将正式开工;作为国内的一个颇具实力的矿业巨头,总部位于西宁的西部矿业集团也已决定投资l5亿元人民币,在蒙古最西边的乌布苏省建一个亚洲最大规模的银矿。
          在石油开采方面.中石化旗下的东胜石油
公司目前已投资1亿元人民币,共采掘了ll口油井,现在已经有7口井见油,日产原油70
多吨;而国内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也于2006年5月以9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美国SOC0公司在蒙古东方省勘探的19、20、21等四个石油区块,借此进入蒙古。
          据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蒙累计投资2166个项目,占在蒙古外国投资项目的45%;投资额7.8亿美元,占在蒙古外资的47%。2005年新增568项目,投资额达2.4亿美元,占当年蒙古国接受外资额的76%。自1998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第8年保持蒙古第一大投资国地位。
        在乌兰巴托.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商业新生态
        目前蒙古的矿石业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已经占到了国内GDP的40%,占到出口额的70%,但在乌兰巴托的市场内,几乎90%的日用品,包括最普通的洗衣粉和牙膏,都从中国进口。
        这样一块商业上尚未开发的土地,正是各国商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原因所在。事实上,来这儿的人不仅仅是瞄准地底下的矿藏和石油,各类边贸商人、餐饮服务业和房地产大鳄也纷纷跑到这里,他们携着便宜的日用品、家电和资金,像发现一块商业处女地一样蜂拥而至。“看看那一列又一列开往边境的火车,一辆又一辆货车过境回来,你就能感受到这一切。”在蒙古待了5年的中国商会大酒家老板王淑萍说。
        今天的乌兰巴托,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苏联和中国帮助建设的,众多街区的民宅比较破旧,有些楼房的颜色已经脱落了。目前,乌兰巴托市中心只有一座建筑风格与“北京百货大楼”相仿的百货商店,而市场和超市的商品多数来自邻近的中国和俄罗斯,价格要比产地贵上一两倍。
        据悉.最早进入蒙古的中国商人是一批内蒙古商人,这群当时被称为“倒爷”的商人为蒙古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商品而最近两年正是具备另类眼光的中国商人的来到,使得中国商人在蒙古的投资形式干变万化,不断地升级换代。
    今天,如果你去逛乌兰巴托,能轻易地发现其主要街道,游走或蹲守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男有女,身上斜挎着一个小皮包,用双手或一只手端着一部带天线的电话机。后来记者才知道:由于乌兰巴托城市中没有固定的公用电话亭,这些“电话人”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他们有时候会突然地高举话机飞跑起来,顺着跑动的方向,能发现马路对面老远的地方站着一位东张西望的人,在等待着“电话人”的到来。
        这种电话其实就是在中国国内被淘汰了的“大灵通”技术一scDMA。将它带入蒙古的是北京信威通信的总经理陈卫。2005年5月,陈卫联合蒙古当地一家商业伙伴合作成立一家名为“大众电信”的无线通信公司.全面负责在乌兰巴托建设运营SCDMA网络。目前信威已建成l0万线容量的网络,覆盖乌兰巴托市中心以及郊区地区。
 
 
                                 《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22期  王志强/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