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中国城镇化存在四大误区

时间:2013-06-21 11:3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48次
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现阶段的重点工作,牵涉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型,牵动着数亿甚至十几亿人以及他们后代的生活。究其根底,城镇化的重点应当放在“人要做什么,钱要怎么用”。

 


 
 

  第一个误区是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理解成“农村户口转化为城镇户口”。将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并未改变人的劳动状态和收入方式,因此未能改换其身份的本质。反而,将城市不断扩大的后果是城市超出了适当的规模,表现出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不便利。

 

  第二个误区是发动农村人口去城市工作。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成熟,涌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价值已经被渐渐吸收至饱和。一方面城市对他们的容纳有限,另一方面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和较好的保证。大量流动人口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经济、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城镇化的关键词是“城”。这种观点造成城镇化的本末倒置,以为建成了城就转化了人。还有人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农民的“素质低”,认为城镇化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将其变为市民,强逼务农者改变生活习惯。结果肯定是吃力不讨好。

 

  第四个误区是城镇化缺少经济账。城镇化常讨论怎么筹钱,几乎所有关于“城镇化与金融创新”的焦点都在于怎样撬动资本,将土地、宅基地等通过资本运作,变成资金。讨论失焦之处在于,这些钱要怎么花,才能切实产生经济效益,才能还,才能赚,才能维持和保证这个新城镇的持续发展。不把这经济账算清楚,结果是地方债高举,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都会造成很大风险。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城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应是在人的转化的同时,顺应发展变化得到的结果。

 

  首先,城镇化的本质是一部分人因经济产业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就业变化。城镇化的大势是要解决当地就业,建立新兴城镇当地的产业集群,由城镇自身产生活力,让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其次,应当把“造城”的重点放在城市的实质上。城市的实质是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如何能够从基础上给予居民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保障,是真正体现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第三,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是一个农业国在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经济规模扩张、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市场扩展导致的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的必然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厘清关于为何和如何城镇化的本质,才能从源头上建立城镇化的基础,达到城镇化的结果。

 

    (作者万喆是中国黄金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经济学家 )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