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敬礼!以知青的名义—读刘贤方《从下乡知青到美国教授》有感

时间:2011-12-31 10:2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30次
朋友(中学同学)送我一本题为《从下乡知青到美国教授》的书,看到书的作者是我中学校友,同一届的,名叫刘贤方。虽然我以前并不认识,但得知他和我一样,也有在江西农村插队落户的经历,于是我对阅读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拿到书后我并不是像通常的做法那

 

  朋友(中学同学)送我一本题为《从下乡知青到美国教授》的书,看到书的作者是我中学校友,同一届的,名叫刘贤方。虽然我以前并不认识,但得知他和我一样,也有在江西农村插队落户的经历,于是我对阅读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拿到书后我并不是像通常的做法那样从序言和第一章开始看,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者写插队农村那两章,仔细地阅读。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生动的人物故事,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多么熟悉,多么相似,多么亲切。随着刘贤方教授的叙述,我好像回到了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年代,走进了插兄插妹的生活。对于刘贤方先生的那些坎坷遭遇,那种奋斗经历,那种人生体验,特别有同感,特别能理解,特别能接受。
 
  我们本来是所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革命接班人,红色后代,又由于成绩较好而考入了重点中学读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理想。然而突然的社会变故把我们抛到穷乡僻壤,开始了炼狱般的生活。这虽然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遭遇,可后来大部分人的情况迥然不同。刘贤方同学在逆境中没有沉沦,没有颓废,没有放弃,以自己的顽强毅力、聪明才智,苦苦拼搏挣扎,吃苦耐劳,经受风雨,百折不挠,终于在十年动乱结束后圆了上大学梦,走出了困境,开始了新的跨越,朝着实现人生目标的新的旅程进发。并且,在新的时代,他仍然以插队下乡时期形成的顽强意志,奋力拼搏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曲折艰难,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攀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但完成了学业,而且事业有成,并为祖国争了光,成为知青一代人中的佼佼者。
 
  刘贤方教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的顽强拼搏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毅力和人生感悟,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我。
 
  随着书中许多情节的陆续展现,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作者,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认同感。
 
  这或许是因为,刘贤方教授的人生道路和拼搏历程,几乎是我们那一代下乡知青的共同命运和已经实现或未能实现的梦。有人曾说,有下乡这碗酒垫底,知青们什么样的苦都能对付。我看了不少留学国外洋插队的知青的回忆录,他们也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刘贤方同学也一样,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成为终身教授,不但在海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还为祖国贡献了更多的才能和力量,他那段知青的经历,对于他不仅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更一份重要的宝贵财富。
 
  刘贤方教授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从中照到自己所走过的路。回首自己的许多经历,从共鸣中感悟到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对照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教训,引发我诸多的思考。很多时候,人生不是没有机遇,但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紧紧抓住。
 
  近些年来,我在读某些炒得很热很红火的文艺作品时,常常无法卒读而放弃,甚至耿耿于怀,骂得一文不值。我甚至对有些过去自己曾经崇拜喜爱的作家,也感到越来越失望。我认为很多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变得那么世俗,低俗,庸俗,几近无聊。有许多所谓的文艺作品,离不开色情、暴力、阴暗恐怖,充满了污秽、垃圾,颓废的气味;而许多政治理论刊物也不知所云,空话废话连篇。书店不像过去空空如也,只有毛的著作,而是铺天盖地的多,但有多少是让人爱不释手能获得教益启迪思考的?
 
  可是在读刘贤方教授的这本书的时候,却任意选读一章都能深受吸引,并引起共鸣与感慨。这不能不说是本书发自内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展露心灵所产生的魅力。 
 
  由于身体原因,我不像以前能长时间阅读而是读得很少;即使遇到感悟很多,但真要提起笔来写体会却很困难。但看了刘同学的书,我却总想说点什么,写点什么。我把它一一介绍给周围的朋友同事熟人甚至单位新进来实习的大学生看。看的人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几乎都和我一样能受到启发,感到有兴趣。我想它的特点和长处大概有以下两点:
 
  一是刘贤方教授在书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朴实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回馈社会、报答祖国两者和谐的融合,令人感到可信可敬。在极左年代,一度将个人奋斗与个人利益视作异端加以批判,强调心中应当只有国家与别人,唯独完全没有自己。提倡的是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可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人,又如何为国家、为人类、为别人做贡献?而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又走向另了个极端,只强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忘记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我们读刘贤方教授这本书,就会发现他的自尊、自强、自立和他的学术成就,恰恰是他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又为自己祖国和所在国做奉献,两者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这样的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才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 
 
  二是刘贤方教授在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坦率与真诚。作者并没有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头顶光环的完人。他如实写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失误、失落与失败,甚至在无奈中所作出的几近自私的抉择,并真诚地对自己进行责备。他也如实地写出自己的奋斗如何不易,写出成功后由衷的喜悦与兴奋。最可贵的是,这一切都能引起他的反思并从中感悟人生。这就使他所写的种种心灵故事,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并更具吸引力与说明力。这是比较完美善良的人性的体现。真实地解剖自己,需要勇气,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似乎可以看到他如面对老朋友一样坦诚的神情。有的人我已经认识多年,却没能走近他们的内心;而刘贤方教授,却让人感到他的真诚。
 
  这让我有了与这位校友结识一下,交谈一下的想法。非常巧,送给我书的同学打听到刘贤方教授正在国内公干,最近将来沪短暂停留,于是我与老同学约好,等刘贤方教授来上海时见见面。在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老同学一直不停地在为我与刘教授通过手机联系,我也一直在期待着。可又非常不凑巧,帮助联系的老同学有事去了外地;而我呢,也在没有得到刘教授的确切行程安排的情况下,临时到杭州去了两天。我想等我回来后刘贤方教授一定会到上海了;谁知刘教授早已订好返程机票,在沪可以逗留的时间很短,而我出门又没带手机,一下子联系不上,错过了见面的机会。我感到很失礼,怪自己粗心失误。没想到刘教授事后托老同学送了一本亲笔签名的作品给我,又发来了邮件,让我觉得这位美国教授的仔细周到。
 
  虽然没有见到面,但刘先生的作品中的思想理念,对我有不小的启发,如同一个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最近我在参加承德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展览的时候,特地带去了刘贤方教授的这本书,赠送给了承德的朋友们,并作了简单的介绍。承德朋友们把这本书放在了展台上,和许多知青作品放在一起。在开展当天,我看到有不少参观者问这问那,对这本书有很大的兴趣。他们还向我打听书的作者,对上海知青在国际上的成就感到惊喜。
 
  回来后,我把刘教授的书介绍给上海知青网的朋友们,希望老知青们和我一样,从刘先生的书中得到收获。我以一个老知青的名义,向大洋彼岸的老同学说一句:敬礼!感谢你的书和你的人生故事!祝愿你的梦更加美好!
 
  期待着明年刘先生的再次归国。我想我们那一代人,一定会有不少像我这样能与刘先生找到共同语言的人。到时候,相信一定会有新老朋友一起相聚交流。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