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朋友纪实(连载七)

时间:2010-03-18 01:3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48次

 

                朋友纪实 十九


    在生活中,俺喜欢与有个性、有特色的人交朋友,而且交上就是一辈子的事,俺知道朋友们的经历虽然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人生,但他们对于俺来说,无疑都是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俺可以学到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有时还会得到以外的惊喜。
    今天,俺想说的是俺的一位同事,是一位中年女士,化学工程师,因为她能说善辩,人送绰号“巧嘴百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俺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要到各地去搞技术调研,每次同行的有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谓人才济济,全是各研究室的精英。而俺每次最发愁的是大江南北的语言不同,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记得有一次,俺到广州市黄埔港办事,就是因为车上的售票员不讲普通话,让俺坐过了站,又从头往回走,又错过了站,能怪谁呢?后来所成果办的朋友告诉俺一个绝招,在所里千把人头里找能说当地方言的人同行,最好就是那地方的人;俺一琢磨,还真是!一个研究所还真是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啥地方的人都有,但是要找一两个专业与方言都相似的就比较难了。要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俺在工作中还就是发现了“巧嘴百灵”这位人才了,俺有一次与她同行到上海办事,那里的人也不是都那么“势利眼”,但如果你碰上那么一位“势利眼”就麻烦了!她看你是外地人,就是北京去的,照样不爱搭理你,那种被人瞧不起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但是俺这位女士,一上去就是一通地道的上海话,把那帮上海人说的一个个嘴巴乐开了花,俺虽然在旁边不知道她们嘀咕啥,但俺从她们的神情上已经估计到,俺们的事准能办成了。也真是像俺心里所期待的那样,一路顺风,人家上海人也很大方,还请俺们吃了一顿阳春面,俺很知足。俺知道了“巧嘴百灵”的厉害!俺问过她:你还会哪的方言?“巧嘴百灵”回答的干干脆脆:哪儿的都会!苏州的、无锡的、闽南的、潮汕的、客家的俺都会!说给你听听怎么样?服不服?俺看到她那副得理不饶人的眼神,俺还是很奇怪地问她:您咋学的?你猜她回答俺什么,差点没把俺鼻子气歪了!她说她天生就会!可能吗?俺知道她在逗俺,天下哪有天生就会方言的,俺知道她喜欢听收音机,尤其是相声和评书,喜欢模仿影视剧中的人物说话,喜欢朗诵,她要是不会,那俺这工作就没法做了!
    后来,由于“巧嘴百灵”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她被所里专门从研究室抽调到所开发办,去搞科技成果经营工作,俺为朋友高兴!这才叫“人尽其才”呐!


               朋友纪实 二十


    说到缘分,俺更看重的是朋友们之间永远保持的信任和仁爱之心。俺所在的公司里有一位人见人爱的处级干部,他是一位刚从国外常驻代表处岗位调任回国的,五十多岁,胖胖的身材,总是一幅富态样,爱笑,而且是非常善意的跟你嬉笑,他很喜欢把金丝眼睛推到鼻尖上,然后把一对黑黑的小眼睛从下往上盯住你看个究竟,好像对谁都这样,当他把你看得很不自在时,他却嘿嘿地笑起来,大家都爱叫他“老顽童”。
    朋友是学法语的,回来就在公关部门任职,无论看到谁,他的第一句话准是“亲爱的!”不熟悉的人听了肯定会反感的,但时间长了,大家听多了,也就感到彼此这样称呼更为亲切一些了,几乎让人们感觉不到人际之间还会有什么三六九等的差别;“亲爱的”这句口头语,让俺这位老兄用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在与外宾打交道时,他也经常用法语与人家开玩笑,玩笑话中总是使用这句话,外宾看得出都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往往是谈判桌的贸易僵局经常会被他的几句玩笑话给化解开了;开车外出遇到交警打手势让他停车,他总是会摇下玻璃,非常热情地对人家说:“亲爱的!有需要我帮忙的吗?”本来是他有违章行为,反倒几句话使得交警哭笑不得,回回要放他一马;公司召开年度例会,在轮流发言中,轮到他时,老总会学着他的腔调说“亲爱的!该你说两句了”。
    朋友所在的部门,每天大家的情绪总是那么阳光、和谐,大家都愿意与他交谈,尤其是在外事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大家首先想到就是向“亲爱的”请教,朋友喜欢为人师长但从不骄横跋扈,也从不盛气凌人,永远是那样温馨、和蔼地与你谈心,他很风趣、也很幽默,他每次说到极致之时,总是习惯性地用手去捋一下谢顶后剩下的几缕白发,然后又是那让人喜欢听到的笑声,他永远是那么快活、那么健康、那么让人感到亲切,这就是朋友留在俺心中的印象,永远是那么美好!


               朋友纪实 二十一


    说来也怪,俺跟谁出差,虽说没有多长时间,但回来俺们就发现彼此早已成了挚交的好朋友了;俺想了一下,不过就是俺们彼此都很欣赏对方罢了。记得有一年,又轮到俺享受三年一次的职工青岛疗养的机会了,当时和俺同行的还有一位是门诊部的小肖大夫,一位让人看了就特喜欢的娇小但很精干的女士,四川人,与俺是老乡,虽说当兵转战多年,后来随爱人转业到地方,还是不改乡音,还是喜欢听高腔,时不时还要来两嗓子,出出肚子里的恶气。
   这不她与俺同行,按她的话说,可是有机会休息一下了,她无论是在部队野战医院、还是在地方门诊部,她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床头的电话一响(当时所里外线直拨电话除了所长家有一部外,第二部就在她这),她准是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病人身边,她对身边的病人无论是职工、还是家属,谁有什么慢性病,谁需要什么救命药,她都了如指掌,她不用查病历,就能如数家珍地把患者的情况说个明明白白;门诊部里常设几张病床,按内外科分成男女病房,无论是不是她当班,她都习惯性地一天去看两眼,早上上班时,先去病房看一次,撩帘就进,第一句话准是:“没事吧?”晚上下班了无论多晚,她准又去病房看一眼,开口就说“有事吗?”大家无论谁住院都喜欢听她带有浓厚川音的这两句口头禅。朋友平时最爱跟人说的一句心里话就是,多累也没事就怕没有好吃的,只要一顿带辣子的盖浇饭就能让她为你守在床边三天三夜。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朋友在下铺睡觉的姿势让走过的人看了都觉得好笑,与其说她在睡觉,还不如说她是在躺着打盹,她总是和衣而睡,好像随时要出征一样;说好了,出来彻底休息一下的,当时朋友还是睡得恨不踏实,她总有一种职业女性特有的敏感性,她跟俺说,她总觉得太一帆风顺就一定有事要出!没错!又让朋友说着了,当晚表针刚过12点时,列车广播就在找医务工作者,说有急病人需要救治,小肖大夫听了第一个就跳了起来,就像听到冲锋号一般,动作是那样的轻巧、敏捷,俺看见她从行李袋里拿出了一个带有“红十字”的国防绿救急包(是她转业时部队送给她的纪念品),快速地到列车长那里报到。按朋友的习惯,俺也起来给她准备了一碗带辣子的方便面,等她回来吃,一直到了早晨,小肖大夫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摇摇晃晃地回来了,她看到台子上那份还冒着热气的方便面和几根小泥肠,很知足地笑了起来,她一边吃着、一边说着,朋友说她很幸运,她在那边给一位农村妇女接生了一个非常健康的女娃子,这是她从医二十年接生的第30个娃子。大家听了都为小肖大夫高兴,大家起来先后去洗漱,回来一看,小肖大夫已经靠在桌子旁呼呼睡着了,嘴角还时不时地露出嬉笑样的酒窝,她还在梦中想着那个刚来到人世间的小宝贝。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