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人生的减法
这些天上班,大家都在说一位年轻的阿姨,说病就病了,到了医院又没有救了。抛下白发双亲、可爱的儿子和同事们的唏嘘说走就走了。
她无奈又突然地离去,让人觉得活着真的很好。即使自己的境况再差,人际关系如何复杂,即使快乐着,或是痛着,但毕竟还活着。
美国教育学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一文中,描述了一位盲人最幸福的日子,盲人说最幸福的日子是在失明前的三天:“他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青青的草地,碧蓝的天空,还有天边飞过的小鸟……”这些对于平常人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美好梦想。
人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很难会体味一个盲人的思想,更难假设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自己将会怎样。
我们喜欢做加法,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苛求,职位、金钱、感情……一切都欲壑难平。
其实,人生莫不是减法,所有人都不可逃避。你去问一个年轻人,希望自己的爱人是什么模样,他会说:“有丰满的身材,漂亮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如果你去问一个中年人,他会说:“勤快,善良。”如果你去问一个老年人,他会说:“健康地活着就好。”我们就是那个人,你有一天老的时候,才知道人生其实没有加法,眼前的一切都是浮华掠影,所有你爱的、你舍不得的、并且为之争斗不已搞得自己头破血流的东西都随着岁月流逝了,到最后才发现,只有健康地活着才是自己需要的。
有一位收养了十多个弃婴的农民,每天和小孩嬉戏,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却快乐无比。说起他为什么会花那么大的代价收养那些残疾婴儿,他说:“自己在10年前大难不死。庆幸现在还活着,就该多积点德。如果我l0年前死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人的确需要懂得减法的哲学,抱着一颗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减去功利,减去烦恼,减去争斗和恩怨。如果一个人能守住自己最根本的,懂得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个世界将会
变得明净、和谐和温馨。
《雨花》2007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