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影视

复旦大学教授谈电视剧《知青》:光有电视剧远不够

时间:2012-06-18 03:4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077次
对照我们对知青的态度,我们的反思是不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里的讨论,两者纠缠在一起,把知青在这场运动中的经历和这场运动本身混杂在一起。知青你可以说青春无悔,但对那场运动要进行反思。
 

 

 
   “知青历史,光有电视剧远远不够”

  复旦大学教授金光耀谈电视剧《知青》:要把知青与知青运动区分开来

 

  名词解释:知青

 

  即“知识青年”的简称。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之后,全国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到1969年,全国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1977年恢复高考,大多数知青想要回到城市,但未能解决。直到1980年10月1日,中央决定下乡知青可以回城。

 

  《知青》

 

  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全景式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45集电视连续剧《知青》,目前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一套)首播,此片由梁晓声编剧、张新建执导、侯鸿亮制片。

 


《知青》剧照
 

  据《东方早报》报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是1971年知青,在安徽黄山的农场一直待到1978年。因为这段知青经历,在民国史研究之余,他也从事着知青史研究。在其复旦大学的办公室里,堆着十来捆复印资料,这是他在为《中国新编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辑录》做准备。

  在上海召开的一些知青研讨会,他常常到场。不只是他,还有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政惠,他们都有相似的经历。对于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一套)热播的45集电视连续剧《知青》,他说看了几集,“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揭示知青和这场运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于知青研究,金光耀表示,目前“还停留在基本的史料阶段”。

 

  知青经验无法笼统描述

 

  东方早报:央视正在播放的电视剧《知青》,你看了没有,觉得怎么样?

  金光耀:我看了几集,我的感觉是,没有这种知青经历的,比如我的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去看,我们这辈知青,还是会去看,因为里面有我们的经历和经验在里面。看了后感到,知青这段历史真的要好好花力气去讲,如果只有电视剧《知青》,远远不够,因为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揭示知青和这场运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朋友对我说,梁晓声这次写的《知青》跟他最早写的《今晚有暴风雪》的基调不同。在《知青》的片尾曲里又有“无怨无悔”,这是对知青生活的一个评价。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

  1980年代初的知青文学,把知青的苦难一面展示了出来,这是大家要对那段历史进行告别,当时的大环境是对“文革”进行批评。到了1990年代,大家开始怀旧,开始“青春无悔”。到了1990年代经济浪潮席卷一切,消费主义盛行,这批有知青经历的中年人开始怀念当年的苦日子,而且每代人都会对自己的青春有特殊记忆,所以“青春无悔”在一般知青那里非常普遍。

  东方早报:你哪一年当的知青?

  金光耀:我当年插队的地方是安徽黄山的农场,从1971年到1978年。因为是农场,所以还是有一份工资的,这也是我跟其他人经验不同的地方。知青分布面太广了,地域性差异肯定很大,其实没办法笼统描述。

  在电视剧《知青》里拍了插队陕北的赵曙光,他在剧中有思考和反思,剧中他认为当时整个国家处于病态,这是很令我惊喜的。还有他的弟弟是初中生,跟哥哥的思想有很大落差,这写得很好,因为我也曾有这种感受。我插队时是初中生――新三届,而老三届是高中生,跟他们接触后感到自己思想慢慢被提升了。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政惠跟我在一个连队,他家里会常常带书过来。

 

  知青运动要做细致分析

 

  东方早报:上山下乡运动离现在时间不是太久远,留下的资料也非常多,学术界有专门的知青史研究学者吗?

  金光耀:定宜庄和刘小萌(中国社科院的两位知青史专家)一起写的《中国知青史》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这是一部基本史实(性质)的著作,但他们俩的主业是研究清史。严格意义上说,专门以知青史为研究主业的历史学者,还很少。历史研究的过程,一般是先把史实搞清楚,然后做具体分析。在我看来,对于知青史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基本的史料阶段,肯定还要有更多史料挖掘工作,要把知青和社会发展进程连在一起讲,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够。

  我和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金大陆现在正在编《中国新编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辑录》,这是基础性的资料工作,各地编了很多地方志,其中有很多关于知青的史料。2000多个地方的方志,很难系统利用。目前在做很基础的工作,先把县以上的方志中知青史料摘录出来。计划共有7卷,资料是知青志愿者帮我们复印摘录的。非常详细,比如某某年,多少知青到某县,有时候人数会精确到个位数。比如,我们都说知青人数1700万,也有说2000万,可是这个数字都是笼统说法,地域分布如何?这个问题还不清楚。那么,这部《中国新编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辑录》就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各地对知青的政策和经济补助如何,都可以从这部书中看到。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研究知青,就可以看到更多的视角和深度。从这些资料也可以看到,知青成分和经历的复杂性。上海档案馆里有上千卷知青档案,这些都是开放的,但利用率不高。

  东方早报:你刚才提到了关于知青研究有那么多的史料,所以这个课题肯定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宝库。

  金光耀:知青共有近2000万人,差不多十年的经历,放在世界历史上,肯定是一个研究的宝库。而且中间牵涉到巨大的迁徙、社会运动等。笼统讲知青运动,一般意义上是可以的,但进一步做研究,肯定要做很多细致分析,比如黑龙江知青跟云南的就不同,上海远郊知青跟偏远地区的也不一样。就算输出地,上海的知青政策跟其他地方又不同,比如上海办过知青的函授大学,出过知青自学丛书等等,这都是可以挖掘的。上海很多知青在安徽、江西,帮助当地办化肥厂,这又是很复杂的事情。

 

  要把知青与运动分离

 

  东方早报:对于上山下乡运动,有人说“无怨无悔”,有人说“蹉跎岁月”等等。为何有如此多的判断?

  金光耀:这里首先要澄清一点,在研究者那里,往往把知青运动和知青本身――或者说这场社会运动和知青本身的经历――混在一起。社会运动和个人经历,实际上有关联,但在做历史研究时应该有所区别。很多说法都是知青亲历者对那段经历的感受,这不是历史学的分析和结论。

  东方早报:能给知青研究定基调吗?

  金光耀:对知青研究基调的把握,是比较复杂的。我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受到了美国社会对越战态度的影响。去华盛顿可以看到越战纪念碑,每个牺牲的士兵名字都被刻了下来,这是对这些为国捐躯士兵的纪念,但他们对战争本身是否定的、是反思的。他们对个人与战争本身是有所区分的,所以对照我们对知青的态度,我们的反思是不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里的讨论,两者纠缠在一起,把知青在这场运动中的经历和这场运动本身混杂在一起。知青你可以说青春无悔,但对那场运动要进行反思。

  但我也知道这确实很难做到,就算对学者也是。

       对照我们对知青的态度,我们的反思是不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里的讨论,两者纠缠在一起,把知青在这场运动中的经历和这场运动本身混杂在一起。知青你可以说青春无悔,但对那场运动要进行反思。


  
2012年06月13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