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张志国:58岁生日在商场柜台过

时间:2015-01-03 12: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04次
张志国生于1957年的元旦。1976年底,从大兴插队回来的他,来到了永安路百货商场。从站柜台到组织货源,各种活都干过。2015年元旦这一天,也再次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58岁生日。

 
 


 
 

      “过生日?几乎年年都是在店里。物资紧张的年代,我还要满城跑业务呐。”张志国说。这些年,永安路百货商场以老面貌、老经营方式,受到了不少老居民、怀旧者的青睐,而一位商场的老员工,2015年元旦这一天,也再次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58岁生日。


      2015年新年的第一天,上午11点,张志国站在永安路百货商场门口,抽着一支红梅烟。早上遛弯老人多,这会儿高峰刚刚过去,他忙里偷闲站在店门口晒了晒太阳。老主顾都知道,这是在百货店干了38年的老店员,但没有人知道,元旦这一天,是他的生日。

 


 


      一支烟抽完,张志国回到商店里,紧接着就有人走到他的内衣鞋帽柜台前,挑选“回力”运动鞋。这边试着鞋,那边又有几位大婶买秋衣秋裤,“胸围100,腰围100,这个穿着肯定没问题啊。”不时还有附近的老邻居走到柜台前和他打招呼,“张师傅,新年好啊。”“您新年好。”小半天时间里,来店里路过他柜台前打招呼的老街坊,已经数不清。


      张志国生于1957年的元旦。1976年底,从大兴插队回来的他,来到了永安路百货商场。从站柜台到组织货源,各种活都干过。“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百货店最忙了,那个时候有点儿好东西,老百姓排着队抢购。生日几乎都是在店里过的,即使没在店里,也是在给店里跑物资进货的路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百货商店没有汽车,只有一辆“东风”的烧油小三轮。坐着这辆小破车、拿着每趟两毛钱的补助,张志国东西南北地跑进货。后来改善条件,店里有了一辆“大发”的小卡车,就像现在的微型面包车大小,然而“飞利浦电冰箱进货的时候,我跟着车跑到马连道,一车装上8台冰箱,运回店里,半天得跑六七趟。”即便如此,“想买电冰箱,有时候也得走走后门。老百姓一看进货了,也跟着在后门排起长队。几十台电冰箱,一下午就卖完了。”


      当时百货商店是两班倒的工作时间制度,每周休息一天。而元旦等节日,百货店里的服装、布料柜台前会挤满选购商品的人们,即使轮休,也不可能真的去享受一天的休息时光。

 


 


      1995年前后,百货业已经明显走了下坡路,连续多年销售量大幅下降。张志国从柜台里拿出2001年的账本,里面记载,2001年8月,每天他所在的柜台,销售额不过三五百元。“柜台上有五六个人,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三四百块钱,是最苦的时候。”当时马路对面的副食店关张了,老张感慨不已,“却也没有想到,后来百货业也是这个下场。”


      也是因为守着老居民区,永安路百货商场一直撑到了2007年,每天都在这里站柜台的老张没感觉到有什么特殊。直到后来大批记者陆续来到这里,老张恍然大悟,陪伴自己半生的商场,已经成了“文物”。从那时起,永安路百货商场一下子火了起来,返璞归真的人们上门找老物件,老居民重新认识到家门口商场的便捷。

 


 


      而此时他所在的柜台,只剩下了两个售货员,每人隔天休息。最近几年站柜台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货源更是主动找上门,省去了满城跑的麻烦。58岁生日这一天,能为这个城市的“老百货遗迹”做贡献,他觉得很满足。晚上回家,老伴一定会为他准备好寿面,这是多年的规矩。


      只是面对镜头,老张有了一些羞涩,“还照相啊?我的牙都快掉光啦。”

 


 
 
 

 
 
 

 
 
 

 
 
 

 
 

      原文题目《他站在柜台后过了58岁生日》    2015年1月2日     北京晚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