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知青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回到北京(一)

时间:2014-02-23 05:5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15次
我紧紧握住前来送我的朋友,同学的手,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开动,我再次向他们挥手道别…… 离家二十载,现在,终于回家回北京了!


 


 

如  愿


       一九八八年暑假,党校生活结束。等待分配时,便回到了京城。

      继父去世近一年了,年迈的老母孤独地带着十一岁的儿子。这一老一小,养我的,我养的,都是我心中放不下的呀!割舍不掉!忠孝两全,有谁能做到呢?也真够难为老母亲的,每次儿子学校里开家长会,老师就要对母亲说;“您的外孙快让他找父母去吧,您管得了吃,管得了穿,学习您可辅导不了啊!”说的母亲哑口无言。所以每当学校里有事,母亲就犯愁,发怵去学校。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往外轰,对借读生相当歧视。还好,儿子学习很努力,不算落后。就我家的实际困难,母亲向原单位提出申请,要求把远在山西的女儿调在身边,申请递交后,单位还是较重视,但也费了不少周折,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我单位,学校,人事局的介绍信等等,要了一大摞,历时半年多,总算发了商调函。那还要等档案,等调令……这个漫长的过程,好不使人心焦!妈妈也跟着提心吊胆,唯恐哪个环节出了毛病上报材料不合格,批不下来。

 


 

      “身边无子女,无人照顾,”按这一条,我是符合调回京条件的。实际在那轰轰烈烈的的大革命运动中,我独生女完全可以不去插队,由于是黑五类,没那么大的胆子,万般无奈也只好随潮流而去。出去容易,回来可就难上加难啦!那时可不像如今,只有公用电话,传呼一次两毛钱,钱虽然不多,能办事。每当母亲接到单位的电话,不顾一切地从西城跑到东城。好事多磨,不计其数!说到此,母亲这一辈子为我操碎了心!

 

      这个暑假在京过的很充实,我去月坛办事处知青科开证明,那里有一位从东北兵团回来的小孙,我俩说的很投机,聊得也很深。结果一聊,她的女儿与我儿子恰是同班同学,这样一来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她的帮助介绍下,我便在知青科帮起忙来(现在说打工)。那阵子,刚刚出台一项新政策,允许每位知青的一位子女在京落户,并可在京借读不收任何费用,都在街道办理。68、69年,出去那么多知青,几百万?上千万?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大。街道知青科如同赶会一样,接应不暇。我在那里与另外一位同志负责去派出所查原始户口簿,虽然地下室的工作条件差了点,但为知青办好事,心里也美滋滋的。这样一来,妈妈当然高兴啦!起码让她老人家省点心。

      暑假过后,又返回神池。在调动手续完备后,就等“东风吹”啦;这个东风实在是一下半下刮不到哇!早也盼,晚也盼,真是日盼夜又想!这种矛盾的心情不言而喻……

       一九八九年三月中旬的一天,我刚刚迈进门口,妈妈就满面春风地对我说;“英,你猜怎么着”,“嗷,您说吧,”我接应着,走进里屋。她指着窗户对面的环卫局那楼角又说,今天自从早晨就有两只喜鹊轮流对着咱们的窗户,喳、喳、喳地叫,来过两次呢。我还对它们说道,“嗷,知道啦!喜鹊叫定有喜事呀,莫非你的调令下来了?”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续说了两遍喜鹊这事。我也连连点着头,有可能吧!儿子高兴地拍着手,蹦了起来!

      好事成双,果然没过两天,接到单位电话通知,我一刻也没耽误,取回调令当晚就赶往永定门火车站,乘慢车返回神池,办理调转手续。

      我手捧北京人事局的调令,激动的泪水涌泉一样往外淌;我感动!感动我们的党,政府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为民办了实事。我们小小的老百姓,没有任何背景,更没有任何后门可走,普普通通的家庭,就为我家三代解决了困难;解决了后顾之忧,连一两银子也没出呀!党的恩情似海深!我饱尝着党的阳光与温暖,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我也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地努力,来报答祖国,报答社会!我暗暗地下着决心。

      回想起来,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梦寐以求的事如今实现啦,我又能回到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故乡啊,故乡!我又回到了你的怀抱中!终于如愿以偿……


 


将要离开神池的日子

 

      一九八九年,三月中旬回到第二故乡神池,办理调转手续,其实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啦!

      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放在了这里,一旦离开,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呢!二十年的情结呀,许多朋友,党校同学,熟人,都在为我高兴,为我祝福。

      我在东湖村插队三年,自分配在县饮食服务公司,一干就是十五年。从一个服务员走上领导岗位,都是党的培养,同志们的帮助,加之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可以说;广阔天地,炼就了我!

      我在党校毕业后,又回到服务公司。那时的公司,已经把所有的门店,都承包出去了,实行优化组合。所以那些没有技术,偷尖耍滑的,不干工作常有理的人员都被优化下去了,那只能自己找生活出路了。公司变成了空架子,有门路的都调走了,会计、出纳没了用武之地,许多单位,在职的退休人员的工资都按时发不了。饮食服务行业更是如此,市场的繁荣,竞争就相当激烈!靠仅有的租金来养活管理人员,及几十号退休的,谁能坐住经理这个位子,算他有本事!那时的经理是姓宋,几个月的时间我只见过一次。无例外,我的工资也欠了八个月的,那时还算高工资呢。因为那点工资,与当时的闫局长闹红了脸。这件事,也深深地烙在了记忆中。

      当时,北京市人事局的调令,报到时间只给了一个月。办理手续,不管是人事局,还是转粮食关系,到银行盖章等等,都是一路绿灯!收拾东西,打包行李,托运很是顺利。朋友们都在轮流请我吃饭,几乎每天都不着家,尽管先生有意见(三年后他也调回京),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一切就绪,只是差拖欠的工资,本想放弃,朋友们都说不趁这机会要,以后更不好要啦!在公司见到姓宋的经理,答复很简单,“公司没钱,你找商业局吧!”态度相当生硬。这下激怒了我,弄得我心里很不舒服。到商业局有什么?我毫不迟疑地跑到商业局。没想到的是那位闫局长虽比宋态度好些,也是同样的答复,只是让我过两天看看。我连续跑了三次,我当时有点逆反心里,你越是不给,我就非要不可!

      俗话说;事不过三!当我第四次来到商业局时,闫局长正在下棋,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继续低头,下他的棋……旁边有通讯员,围着几个人观棋支招。我见此景不好打扰,心想,你一个局长,上班时间下棋,有点太那个了吧?就转身进了赵副局长办公室。会计,出纳,统计都跟了进来,她们问长问短,由于都是女同志,聊的很热闹,并与她们道别,有机会来北京。

      等了大约近一小时,局长的棋瘾不减,我实在耐不住性了,就对局长说道;“闫局长,我得赶紧回京报到了,我那工资还是给我带上吧?”他把脸一沉,没有钱呀!表情,语调,不知是在问我,还是在自责(他要是真自责,还不错呢)。我马上不客气地答道;唉!你是局长,难道找你找错了吗?一局之长,没钱,你就交代了?你应该千方百计地带领职工去挣钱!搞活经济,让职工富起来,你才称职呢!我可能太冲动了,火气太盛,满肚子的委屈,不由自主地,眼泪刷刷地往外流,我一边哭,一边发泄着……他见此状,把办公桌一拍,声调不低地喊道;赵局长!你带她去榨油厂,与高月生借吧!我随口说道,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淳朴、和善的赵局长帮我解决了此事。

      说起这闫局长,几年前,我俩在忻县财贸干校一起学习过,相处短暂,没遇过事。那时,他在马坊基层供销社任主任;我到党校后,他调到商业局任局长的,还升级啦。人,一升官还是有点架子,容易变质,我的感觉吧,后来听说他的结局也不怎么好。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经历了,醉了,醒了,碎了,结束了!忘记吧!

     我紧紧握住前来送我的朋友,同学的手,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开动,我再次向他们挥手道别…… 

     离家二十载,现在,终于回家回北京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