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黑土情深,薪火相传——我带儿子回北兴农场

时间:2013-05-25 12:0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949次
我们这么做,不仅仅是对老一辈的怀念,更着重的是下一代传承北大荒文化、北大荒精神,为了给孩子们,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知青这辈子的黑土情结是变不了啦!关键是要做到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张传榜(后排左一)夫妻带儿子回黑龙江兵团农场与老连长蒋全福合影留念(右边为21连战友田美琪、冯秀清)
 

       说起北大荒,我们全家老少三代人,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和冲动,心潮起伏,久难释怀!
  1968年9月,怀着屯垦戍边的一腔热血,我们上海市松江县一批高、初中学生主动报名来到新组建的黑龙江兵团三师32团21连。在老军垦、老职工的带动下,我从农工到机务、从兵团战士到青年包车组车长,成了连队的骨干。
       1973年起,随着“扎根教育”的开展,我们一批没有家庭背景走曲线返城的大龄知青,成了各级组织的重点关心对象。我,就是在前任21连指导员、时任团军务股副股长——阚青夫妇的介绍下,和比我小一岁的松江一中的校友、时任团商店营业员的小周确立了恋爱关系。经过一年半书信往耒(那时我还在离团部70里外的红旗沟开拖拉机),1975年5月我俩回沪完婚。我也调至团干训队任司务长。


当年的兵团战士张传榜夫妻俩(1975年)


  那时婚事简办,自己家办了两桌招待亲友,陪老母亲到杭州旅游三天,拍了两卷135黑白片胶卷,就按时返回了。当时干训队还没家属房,李庆财队长“李大帅”出面跟桦南林业局留守处老冷临时商借了一间“拉合瓣”土房作为新房。经过干训队同事精心的布置,在我29岁下乡7年那年,有了自已的小家。
  有家的感觉当然好,但白手起家、一无所有的味道并不好受。正当我心急如火时,“李大帅”派人给我垒锅砌灶,蒋连长送来柴禾厨柜。在老一辈拓荒者的关怀下,我们很快就闯了过来,而且,我的小家,又很自然成了红旗沟、老柞山等边远连队知青战友的“大家庭”。各地知青来回过往,连队职工到团部看病办事,我家就是大家铁定的“交通站”,家门永远敞开,供吃喝,外加住宿。
  在干训队期间,“李大帅”不仅在政洽上严格要求我(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在生活上,也象父辈一样万般照顾我。1975年8月得知小周有孕,他带我到水泡摸鱼,给孕妇补营养。那天,不到两个小时,我竟摸到了16条斤把重的野生鲫鱼!1976年2月,我儿子张剑降生那天,“李大帅”来到我家,嘱咐我在家烧一锅开水,随后他提了支双筒猎枪出去。不到一个时辰,拎了六只野鸡回来。他说:“给产妇补身子吧!” 感动得小周和我妈连声道谢。得知我60岁的老母亲从上海耒北兴农场照顾儿媳坐月子,他还送耒了自家珍藏的大米、鸡蛋。1977年秋,团部分给干训队两套新砖瓦房,分别为东、西两头。按人口算,炊事班长老俞家人多,想要把东头。但等我出差回来,东头新房竟留给了我。事后得知,是“李大帅”做了老俞工作。他说:“人家知青在北大荒成个家不容易,应该照顾。”新房有了,可搭仓房、菜园夹障子、种自留菜地等劳力活,又都是“李大帅”领他两个儿子及团部机关的几个上海知青帮助我干的。


“李大帅”李庆财年轻时的上尉照片(1955年)


  1977年底,我女儿张菁诞生了。由于我俩白天工作无法在家照顾孩子,冬天太泠又不能送托儿所,又是“李大帅”主动提出:“抱俺家去吧!俺家人多,有老太太和三个女儿在家照顾。”由此,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李大帅全家对我们犹如亲人的感情,终生难忘!1979年3月,当我们带女儿离开北兴回沪那一刻,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全家老小跟在车后,边跑边喊;“菁儿呀,爷爷奶奶还能见到你吗?”此时此景,历历在目;挥泪而别,铭刻在心!  
  回上海后,尽管一切都从零开始,生活十分艰苦,但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着与黑土地的紧密联系,逢年过节,总会写信、寄邮包来表达对北大荒亲人的思念,从未间断。北大荒的战友们一有机会就到我家来聚。记得一次原定是十多个人来我家聚餐,结果闻讯赶来了三十位。客厅容纳不下,干脆把我儿子房间的床拆了,满满二大间,其乐融融。长年的耳濡目染,使我俩的一对儿女自小就向往北大荒,跟黑土地的叔叔阿姨们特别亲热。我女儿5岁时就说:“我希望叔叔阿姨天天来,他们来了妈妈会做很多好吃的菜”。
  为园这黑土情梦,我于1986年、1996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十次到北兴农场看望北大荒的父老乡亲,探望李大帅全家。

       2008年10月,我带了妻子、儿子(女儿因单位加班未能成行)回访北大荒。特别是我的儿子张剑,一踏上这块分离了31年的黑土地,就被北大荒人的亲情、率真所感动。那年正值北兴农场电视台庆祝建台三十周年活动,我应邀带了原北兴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回农场参加台庆。10月1日早七点,我们一行11人在七台河刚下火车,立即被北兴农场广播电视局于局长带领的欢迎队伍包围,一时间,握手问候、拥抱流泪、锣鼓声、呼喊声交织一片。儿子自出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我们这帮“老小孩”们久别重逢的激动场面,既新鲜又不可思议。在农场党政领导出席的欢迎会后,他就急着催促要我带他去寻找当年他出生的房屋。可是当我们一行找到干训队原址,再也找不到张剑出生的“拉合辫”房子。原来,原房早已倒塌,代之以红砖瓦房。为了不扫儿子千里迢迢寻根的兴致,我试探着问路旁一位正在卖大葱的妇女:“大姐,跟您打听一个人,就是原来道路队的司务长,姓孟,外号‘孟大鼻子’的,他在吗?”大姐说:“在啊!就在前面不远,我带你们去找”。说着她就向正在买葱的顾客打招呼:“你们先挑着,我去去就来,回来再给称葱吧”。说罢就领我们往老孟家走。我儿子一时懵了,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问:“她给我们带路,放着这一大拖车的生意不做,连钱箱也不带走,合适吗?”我回答儿子一句话:“你放心,这里是北大荒!”


2008年参加北兴电视台卅周年庆祝活动和老队长李庆财合影留念


  不一会,我们一干人到了老孟家门口,卖葱的大姐边指着院子里一位老太太说:“这就是老孟的老伴”,边喊道:“叫你家老孟出来,来客人喽!”喊声惊动了正在屋里做饭的老孟,他一边用围裙擦拭双手一边发问:“是谁呀?”看到站在面前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问道:“老孟呀,当年你在道路队当司务长,遇到食堂缺猪肉、粉条、面碱时,常到邻居干训队来借,而且借而不还的有没有?”老孟一下子醒悟过来了,一把拉住我的手:“张司务长!是你啊!快进屋上坑,吃饭吃饭!”我说:“饭就不吃了,我不是一个人,外面还有十来个呢!主要是带儿子来寻根,事隔40多年这里变化太大,找不到原来的房子了,你是这里的老住户,想请您帮助回忆一下”。老孟说:“今天你找我,真是找对人了!这周围邻居都是后搬来的,就我在这里住了52年没动窝。你的老房子早已拆除重建了,你叫他们都进屋来,吃了饭我带你们去”。老孟这席话,又把我儿子搞懵了,他说:“怎么?跟人家问个道,哪有倒过来先请吃饭再领道的?”我自豪地告诉他:“儿子哎,这就是北大荒!”
  因农场电视台已安排晚餐,我谢绝了老孟的好意,由他领着大家来到一户人家的园子外,老孟很肯定的说:“到了,就是这里了。”闻得人声,屋里走出一位30多岁的女主人,见这么多人在外指指点点,大声道:“你们找谁?”我急忙趋前一步:“我们不找谁,就想在这个地方拍几张照就走,可以吗?”女房主很善解人意:“噢!你们是返城知青到这儿寻根来了吧?那进屋喝口茶、歇歇脚!”我忙答谢:““谢谢您!我们不进屋打扰了!”儿子又问:“这明明已打扰人家了,怎么还要当客人一样招待?”我第三次重复道:“儿子,这就是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早已成就了北大荒人豪爽、侠义的胸怀。
  儿子在自己的出生地寻觅之际,抬头看到旁边有一户人家挂着“此房出售”的牌子,突发奇想地对我说:“我出生地的房子怎么可以随便卖掉呢?要多少钱,我买下来。再改建成二层小楼,给爸妈两老每年来此住上几个月养老吧!”

  当我带着儿子张剑去见“李大帅”和蒋老连长时,没有想到我儿子居然“卜通”一声跪倒在地,分别给两位老人家三叩首致礼,口喊:“爷爷,我从小就听父母一直念叨你们,今天特地来看望你们,祝您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并顺手递上一只红包说:“爷爷,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您过生日的贺礼!”乐的这俩老爷子连声说:“好,好孩子,快起来,爷爷也想你们哪”。自此开始,我儿子张剑与老队长的子孙辈弟妹们也联系上了,除了逢年过节互致问候,平时也常有信息往来。去年有两位小弟妹高考结束,张剑主动提出提供路费,邀他们来上海一聚,后虽因故未来,张剑又寄去了热门电子产品以贺高考录取之喜。
 


儿子张剑跪地叩拜离别31年的老连长蒋全福爷爷.(2008年)
 

  当晚,在电视台举办的三十周年台庆联欢会后,我儿子和电视台的一帮小伙子们兴犹未尽,喝酒聊天到深夜,他拍胸承诺:“今后你们有事需要在上海办的,不用通过我老爸,找我就给办了!”事实也确如此,回上海后,我儿子张剑给北兴农场电视台的每个人都寄去了U盘等礼品。
  在上海,凡是我们相熟的北大荒知青圈子里的儿子、女儿们之间也特熟,与其他知青的子女也跟着熟,还互帮互济呐。2004年秋,我们21连各地荒友100多人到北京大聚会,我儿子也跟着到北京给大会拍照、摄像;2008年32团在上海召开全团知青赴黑龙江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我儿子、儿媳也都是志愿服务者,分管音响、摄影等。现在,连我8岁的小外孙也常在念叨:“我的姥爷、姥姥、舅舅、妈妈都是北大荒人,我也该算是北大荒人,以后你们回北大荒,一定要带着我!去看北大荒的太爷爷。”


       我们这么做,不仅仅是对老一辈的怀念,更着重的是下一代传承北大荒文化、北大荒精神,为了给孩子们,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知青这辈子的黑土情结是变不了啦!关键是要做到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 作者张传榜是原黑龙江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上海知青)


张剑和李庆财爷爷---爷孙俩分别三十年,今喜重逢一见如故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