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1977、1978级校友毕业30年纪念活动,400余名校友齐聚人大校园。他们是人民大学在“文革”停办8年后复校的首批大学生,也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在他们头上,有一个闪亮的头衔:82届。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1982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在“文革”中停顿11年后重启高考招生所录取的1977、1978级大学本科生在这年同时毕业,同属1982届。历经十年无书可读的他们在大学里求学如饥似渴,几近“自虐”;经历十年人才空当的各行业在当年将刚毕业的他们一抢而光。30年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天,重新品味他们这代人的经历和故事,我们或许能找到推动中国下一步前行的力量。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呼声愈发强烈。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当年冬天,从东北的黑土地到云南的橡胶林,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当年高校共录取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在第二年夏季高考制度恢复时,这一比例也未得到有效提高,82届本科大学生,基本上每个人的大学名额都是拼掉20个人换来的。
“白天抓紧干活儿,晚上就在被窝里偷偷看书,还不能被生产队长看见,否则会被扣上‘白专’的帽子。”曾在云南插队的北京知青刘旭东至今记得当时备考的情景。对于当时许多知青来说,高考上大学是返城找到工作的唯一办法,“我们公社一起去考试的几个人走进考场时就一起高喊:为了命运,冲啊!”
82届毕业的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告诉记者,那时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一直泡到闭馆了还不过瘾,“在门外的双杠上,大家还交流各种学术话题。”
人民大学1977、1978级校友联谊会召集人李风说,当年在学校同学们关注和议论最多的,不是数学,不是外语,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经典,而是校园外的世界。绝大多数入学前都有过数年工作经历的学生们,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勉,就连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来校做音乐讲座,放的都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那时,校园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不可能有人在宿舍睡懒觉。”刘旭东说,年轻大学生即使要谈恋爱,那也得去图书馆,以学习为先。当时有一名女生收到男生的表白纸条,愤然回复道:吾等已浪费大好青春十余年,年华所剩无多,更应刻苦学习,怎可再纠结于儿女情长。
事实也是如此。那一届大学生出现惊人的高成才率,配合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许多人迅速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腾飞。仅人民大学在82届就涌现出如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宁,著名作家王小波等大批人才。 在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看来,这批82届学生在由废墟到共和国大厦的重建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十年浩劫对人才的摧残史无前例,这批人才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够扛起重担,作用非常大,“现在回头看,当年恢复高考的举措是如此重要。” 有82届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毕业时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一般都是各单位主动到学校来“求”人,像北京大学、人民大学这样的名校学生,一毕业基本就进省部级甚至中央机关了,“有的大医院甚至从1978年起几年不招人,就坐等1982年的医学生毕业。”
人民大学82届毕业生、该校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直言,现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大不如前,“文学、哲学类书籍涉猎很少,有全民追求娱乐化的倾向,思想解放、大胆怀疑的精神也大不如从前。” 教育学博士侯正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受父母溺爱,阅历普遍不足,引发提问幼稚、动手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教育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的改革。” 侯正方认为,对于应试教育下学生是否能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况下,如何让大学生人才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考似乎已经力不从心了。“都想上大学,那谁来做工人?”在他看来,彻底退出高考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现在的形势看,确实到了该做出一些调整的时候了。 J067王溦摄 J218
雒树刚: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学习,现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周强:1978年至1982年在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现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锡文: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肖捷: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金融专业学习,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苏宁: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学学习,现任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艺谋: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知名第五代导演。 王小波:1978年进入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著名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