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 北京历史

老宅情思大枣树

时间:2006-12-04 02:4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41次
 
                             老宅情思大枣树
 
                                    舒培华
        提起老宅子里的那棵大枣树,真可以说得上远近闻名。甭说一个胡同的,就连相邻的辟才、郑王府夹道、南半壁街的老街坊们也都对它的“高大形象”印象颇深。站在胡同口,用不着踮脚,就能望见它那耸入云端的树冠。对于这棵枣树,也只是偶尔说起,并未日有所思。奇怪的是,它常常走进我的梦中。正是由于这种“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感觉,撩我提笔一记。
        旧居位于西城辟才胡同内梯子胡同5号院。那棵参天拔地的大枣树就矗立在小院中央。树腰粗得两个大人都搂不过来。记得爷爷说:“打我小的时候,它就这么粗。”大人们都把这棵寿高百年的大枣树称做“老寿星”,可在我眼里,它始终像是一条血气方刚的汉子,雄姿英发,蓬勃峥嵘,一枝一叶存满着生机.
        开春时.一簇簇金黄色像小米一样的枣花掩映在一树新绿之中。它那特有的清香伴着徐徐轻风弥散在院的每一个角落。每到夏天,如棚似盖树冠仿佛给院子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洒下满地浓阴。冬天的它,远远望去,活脱脱一个铁骨凌空身披银甲的武士。要说它最美的时候,还是在中秋节前后,一个个小红灯笼似的大枣红灿灿坠满一树,绿叶在西风里如簌簌耳语,给人一种“乱分秋色到人家”的都市田园般的意蕴。
        那时,家家祛暑纳凉的工具不外乎是一把大蒲扇。可不论天多热,只要往树下一站,立马儿打心里透着爽。难怪下了班的叔叔婶子们一跨进小院,先要在树下歇歇脚,过过风,落落汗,再各回各屋。及至年长才明晰,树下虽有几许微风,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劳累奔波了一天的人如倦鸟归巢,终于可以歇乏了。
        当树上的枣泛起红晕时,对于我们这些不大点的孩子来说,最盼的是下场急雨。因为被雨点打下来的枣俯拾可得,而且个顶个的又脆叉甜。尤其是大雨过后,在房檐下的高台阶上,蹬个小板凳,稍一欠脚儿,面对弯腰的枝头,伸手可摘。还记得上小学时,因为耐不住肚子里的馋虫,乘院里没人时,抄起竹竿朝枣树一通乱打,后来还是让母亲知道了。原以为会挨一顿克,不成想母亲却轻声细语地对我说:“那么多青的愣让你给打下来,又不能吃,怪可惜的。今后可别价!等枣都熟透了,院里的人一齐动手,管保你吃个够。”
        俗话说,八月十五枣上杆,小院里最热闹最开心的日字,除了过年,就属打枣这天了。日子是大人们合计的,自然是选在星期天。一大清早,院里的大人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聚集在枣树下,头上顶个帽子或围块毛巾,手里拿着脸盆或水舀子。那阵势,那打扮,像是逃难的,也有点像慷慨出征。说笑间,只见两个身手敏捷的叔叔施展攀援功夫,三下五除二便爬得老高,然后接过扔上去的长竹竿,就是一通开打。眨眼工夫,阵阵枣雨从空而降.噼里啦啦,响成一片。小院里的那个热闹劲就甭提了。我是一边捡,一边挑大个的往嘴里塞,任头上顶着的小铝盆叮当作响。也就一顿饭的工夫,院中间的几个大洗衣盆就堆得溜尖溜尖了。尾声自然是“平分秋色”。每次打完枣,我都要给住在南城的姥姥送去一书包,妹妹和弟弟则用手绢兜着分给胡同里的老街坊们尝尝鲜。
        兴许是应了那句“在劫难逃”的老话,30多年前的某一天,几个胳臂上戴着红箍的大汉闯入院中,不由分说,对着这棵大枣树连锯带砍,大开杀戒。此时此地,年近九旬的爷爷在场,可他戴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那年月,自顾尚且不暇,谁还敢犯得着引火烧身。敢怒不敢言的人们纷纷回到自家屋内,趴在玻璃窗上瞅着这伙不是强盗的强盗行径。做梦也想不到.这棵与世无争、默默奉献、与祖辈和谐相处了上百年的大枣树,竟横遭劫难。更可悲的是,人们眼睁睁看着它枝断干折,却徒唤奈何。在那个令人诅咒的年代,树在劫难逃,人又何尝能幸免!直到今天,一想起那天的情景,不由得从心底泛起一股酸涩。
        鱼思故渊,鸟恋旧林。或许是这棵枣树给我带来过太多的童年欢乐,或许是它那“西风满树红欲燃”的神采深深地刻进脑海,抑或是它后来的不幸在我的心头划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痕,纵然六十载年轮暗转,也难以割舍对这棵大枣树的眷眷之情。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