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爱心园地

北京上海女知青联手 退休“二次插队”帮助农民致富

时间:2012-10-20 12:3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836次
徐桔桔和贾爱春为什么能够放下一切,到穷乡僻壤种地。两位老知青的回答很实在:除了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之外,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现在,很多人都在埋怨这、埋怨那,与其埋怨,不如静下心来,去为改变现状多做一些实事。”

北京上海女知青联手 退休“二次插队”帮助农民致富

 

      虞哲杰采访贾爱春徐桔桔纪实

 

    口述    贾爱春 徐桔桔      整理 虞哲杰

 

 


图片说明:徐桔桔(前排左一)和贾爱春(前排右一)当年插队时的合影 资料照片
 

      2012年8月20日至8月23日“首届中国知青文化周”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梦回青春之旅”。在活动行将结束之际,已到逊克县第二次插队的北京知青贾爱春和上海知青徐桔桔闻讯风尘仆仆地赶来,和我们见了面,两人喜形于色、侃侃而谈,自豪之感溢于言表,现记录如下:

      贾爱春:(激动地)刚听说黑河市正在举行“首届中国知青文化节”活动,来了全国那么多的知青代表,我和桔桔高兴得赶紧乘车过来,可惜来晚喽,活动快结束了,邢燕子、侯隽大姐们都回去了,不过见到你们也一样,就像见到了老朋友。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贾爱春,现在是黑龙江省逊克县边疆山河种植合作社的董事长。她叫徐桔桔……

      徐桔桔:我是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
      贾爱春:我俩一搭一档。交际、出头露面的事,比方跑项目、跑资金什么的杂事,我来做;桔桔嘛,坐阵合作社,做思想工作,管理内务。
      徐桔桔;(文文气气地)我们配合得蛮默契、蛮好的。
      贾爱春:我俩原先都在逊克县双河大队插队落户。这个大队就是当年知青英雄金训华烈士战斗过的地方,他的墓也在那儿。金训华为抢救生产队里的电线杆牺牲了,知青林宏是一位将军的女儿,当年她为了追寻金训华的足迹来到逊克县,后来也成为响当当的知青典型。我是北京知青,开始不在这儿插队,就是冲着林宏才来到奇克镇山河村插队的,在那儿一干就是十年。嗨,让我唱首《北大荒我爱你》的歌……(说着、说着边唱边跳起来)。
     徐桔桔:我是1970年从上海来逊克县插队的,来的时候17岁,后来入了党、被选为妇女队长,一直干到27岁才被调回去,顶我父亲的职,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来当了财务处副处长。退休后,我不甘心就这么混日子度晚年,去了一家韩国公司做财务。
      贾爱春:桔桔在韩国公司的工资是五位数,她辞了工作,被我拉来第二次插队。我家住在北京天安门边上,退了休,本来可以每天在广场上跳跳舞、在公园里唱唱歌,这是一种活法。可我闲不住啊,也不想在家伺候老伴。再说这几年我们常回到山河村来看看,看到村里还是那么落后,老乡们拉住我的手求我,“爱春,你回来带我们脱贫致富吧”。被他们一说,我心酸了、也心动了。我想,我在北京啥也不是,就一普通工人,人家“不拿豆沙包当干粮”。如果我重回黑龙江,说不定是块料呢。我把想法和家里人一说,我现在身体还好,想干点事。老伴有点半身不遂,不过生活还是能自理,洗澡啥的还行,他开始还有点犹豫,后来就答应了。可我儿子说,“你是出土文物,都几十过去了的‘东西’,现在又冒出来了。”看看,他这么看我。我也不管他怎么说我,还是来了。
      徐桔桔:记得1999年,我们18位各方面素质都蛮好的也挺说的来知青,约好一起回山河村来看看,没想着,一到那儿,村民们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好感动哦。后来2007年我来黑河出差、2009年又回来过。记得那时,我们开玩笑说,以后退休了,再回来插队,其实当时只是说说而已。爱春把想法和我说了,我俩一拍即合,在2010年我们真的回来第二次插队了。
      贾爱春:我们在村里租了房,在县里也租了间。吃啊、用啊、洗啊什么的都挺方便的,就是厕所还没有象城里那样解决好。冬天,我把老伴接来住,他别提多舒服哦,住了都不肯回北京了。我就是想要换个活法,找到自我的价值观、确立自我的人生观。我和桔桔带来了60万元到村里。
      徐桔桔:这60万元资金是我们好不容易自筹的,其中还有6位知青每人5万元入股。我的钱是当年在上海买到原始股票赚了一部分、也有这些年在外资企业赚的积蓄。回到村里,我们先买下宅基地,准备给村里盖活动楼房,一开始老百姓不相信,盖了3个月,房子竖起来了,大家这才全信了。
      贾爱春:老百姓需要我们,活着就有滋有味有成就感啊。
      徐桔桔:用这些钱,我们要改变村景、村貌,在村里盖起二层260平方的楼、造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楼里啥都有:琴、书、棋、画、电脑一样不缺,广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就跟城里一样。我们还在这楼里备了200张桌椅板凳和餐具用品,免费提供给村民办喜事办丧事。
      贾爱春:我们俩就像两颗星星,把村里照亮了。看出来了吧,我是风风火火、桔桔是文质彬彬。好在我们身心健康,无忧无虑才是幸福嘛。我这人呀,高兴呀恼怒呀全都挂脸上。
      徐桔桔:眼下山河村有360口人,土地500垧,也就是7500亩。现在中央有许多利农的优惠政策,很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村在黑龙江边上、一直很落后,好象阳光都照不到,还差点被撤消、吞并。老百姓说,俺们是后娘养的。我们来了以后把村民们团结起来,把他们一块块的土地整合起来,组成合作社,这和解放初期的合作社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采取每户交5000元入股的方式。哦,对了,上一届村里给留下的资金是23100元。
      贾爱春:合作社是2012年1月4日注册,2月16日成立的。县委书记亲自拍板,给我俩任命。成立那天可热闹了,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
      徐桔桔:合作社成立了,开展了各项活动,以村的名义组织篮球队去参加比赛,年轻人真是开心死了;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我们还办起“农家书屋”,村民农闲、冬休就可以看看书、学文化,还和边防部队一起,举行军民联欢会,他们说,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事啊。
      贾爱春:过去,村里死气沉沉的,现在一到了晚上或者休闲的时候,村民们唱歌、跳舞、扭秧歌,可热闹哦。
      徐桔桔:以前,村民只关心自己的几亩地,现在实行村民自治、自己管理自
己,大家都关心集体了,责任性也强了。
      贾爱春:我们一定要改变农村一些落后的恶习,比方说赌博什么的,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
      徐桔桔:再说说生产情况……
      贾爱春:(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们,今年美国大旱,玉米欠收了,而我们这儿还好,看过去是逮住了,能闹个大丰收,嘻嘻。
徐桔桔:是的,今年收成会蛮好的,不过要等最后结算了,才能知道哦。春天我们一半种玉米、一半种大豆。大豆种了三十多年,地熟了,产量会减的,每亩要少收4、5千元,现在估计1垧能收入15000元左右。
      贾爱春:县委信得过我俩,我俩是诚信的代言人,就一下给投了200万。
徐桔桔:我们现在建立了农机专业户,村里只要十几个驾驶员就行,能耕作所有的土地。
      贾爱春:这和四十年前完全不同了,那时铲一垄望不到边的黄豆地得半晌午,现在机械化,从播种、铲地、施肥、收割,到成品,全是靠机器。
      徐桔桔:其它的壮劳力,就外出去打工挣现钱,他们在村里有股份,秋后能分到口粮,你说还有谁不开心呀?
      贾爱春:(憧憬地)将来我们还要像美国的大庄园主那样,坐在空调房里,看着电脑,动动鼠标,就把粮食打下来。
      徐桔桔:现在县里都在催我们把明年的计划和预算报上去,我和爱春有干不完的事要做哦。
      贾爱春:我现在活到63岁了,到了山河,还有那么多人想着你、需要你,把你这个“豆沙包当干粮”,我心里高兴,每天都亢奋哦,不亢奋就有问题啦,要生病了,可是太忙了,也就没时间生病咯,哈哈。
      徐桔桔;你们要回去了,要不然去我们合作社看看。
      贾爱春:下次来,一定去我们那儿哦,你住上几天,会觉着人都年轻,真的。

      因为急着要赶火车往回返,我的采访进行了一个小时不到,只是匆匆记录了一些片段,也没有写细,很遗憾哦,日后有机会一定去山河村,看看那里的新面貌。

 

      作者简介:虞哲杰,1947年6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男,大学,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先后发表、公演、获奖的戏剧、电视剧和动画剧主要作品﹙含部分合著﹚有几十部。


        


图片说明:徐桔桔(右)和贾爱春在玉米田里看长势 潘高峰 摄
 
 

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

---知青重返第二故乡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的故事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燃烧几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为的却是他人的利益与幸福?

  有着35年党龄的上海人徐桔桔正在这样做着。为了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可以过上富足生活,年届六旬的她放弃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和出生不到百日的孙女,远赴黑龙江黑河市山河村当起村支书,带领村民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现代农业致富路。

  

乡亲说:能不能找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大家过好日子

 

  辗转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机、10多个小时的火车和近2小时的汽车,记者终于踏上了徐桔桔所在的边陲小镇——逊克。这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紧邻中俄边境,从它身边流过的就是黑龙江界河。

  徐桔桔看上去比记者想象的年轻,气质娴静。与她一同来见记者的北京知青贾爱春,虽白发苍苍,却风风火火,干劲十足。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是一生的朋友,徐桔桔之所以来逊克,最初也与贾爱春有关。

  2009年9月,60岁的贾爱春回到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让她感到难过的是,4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过得并不好,原来的村成了邨,并入了另一个村子。乡亲们收入微薄,村民活动室也被征用,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贾爱春决定给乡亲们盖一间活动室。在她的努力和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去年,一座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在山河村建了起来,贾爱春取名“知青会馆”。许多曾在此插队的知青闻讯赶来见证。他们中大多是上海知青。就是那一次,老乡郭齐生偷偷找到贾爱春,提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我们致富缺个带头人,能不能找一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大家过好日子?”

  贾爱春明白“上海知青”这4个字在老乡们心目中的分量。当年,仅在逊克县插队的上海知青就有数千人,他们给这个边疆小镇带来清新之风,甚至改变了一辈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了解到,还可以有这样的生活,还可以有这样的精神文化追求。

  贾爱春想到了徐桔桔——这个当年插队同住一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朋友。她打电话,徐桔桔一听,笑了:“怎么可能啊,简直是天方夜谭。”徐桔桔的反应,贾爱春并不意外,最初她也觉得这事有些天马行空。但她相信徐桔桔肯定会答应。“知青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只有知青才能理解。这个地方牵着我们的魂。”

  从那天开始,徐桔桔和贾爱春的电话频繁起来,每晚几乎都是雷打不动的两个多小时,聊着聊着,徐桔桔动心了。其实从最开始,徐桔桔听到山河村的现状,就开始思考能为老乡做些什么。她找了很多资料,包括国外搞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做法。

  

儿子说:母亲你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徐桔桔是上影集团退休职工,老党员。35年前,她就是在山河村插队时入的党。回上海后,她一直做财务管理,退休后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负责电影投资方面的工作,月薪过万元。对她来说,放弃这份收入不难,但还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年逾九旬的父母住在敬老院,一去数千里,怎能不牵挂?小孙女出生不过百日,需要人照顾,怎么和儿子开口?

  贾爱春同样有很多困难。她的老伴因为脑溢血半身不遂,在建“知青会馆”的日子里,她只能把老伴带在身边,在县城里租一间房子,白天下乡,晚上回县城照顾他。冬天气温太低,老伴有病无法适应,她才不得不把老伴送回北京,让儿子照料。

  尽管很难,徐桔桔和贾爱春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回到山河村,带村民们搞土地入股的种植合作社,通过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前提,一是山河要能重新独立成村,二是徐桔桔要能当上村里的带头人。

  去年一年,徐桔桔在上海和逊克县之间跑了5个来回,贾爱春更是在上海、北京、黑河之间跑了12趟。除了考察当地情况,了解农情之外,为了弄清山河村百姓的想法,贾爱春还制作了100多张调查问卷,无记名调查大家是否支持知青到村里当支书。没想到的是,100多户村民,每一户都在问卷上选择了“支持”。

  一切准备妥当,去年国庆,徐桔桔瞒着家人,偷偷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被县里委任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回到上海,她惴惴不安地和儿子摊牌。没想到儿子听了母亲的选择,沉默了一会后说:你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去吧,去做你喜欢的事。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今年2月,山河村重新恢复村建制,并成立种植合作社,贾爱春担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村里的百姓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扭着秧歌庆祝,老人们热泪滚滚:“几十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村民说:土地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给你们了

 

  走进山河村,记者不禁眼前一亮:干净的水泥路足足有六七米宽,安装着簇新塑钢窗的房屋显得格外亮堂,每户人家由蓝白相间的铁栅栏隔开,整齐而美观,村子被一望无边的黄豆和玉米田包围在中间。

  路过的村民见了徐桔桔和贾爱春,都是满面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这一年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史先福告诉记者,徐书记来之前,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土垒的,冬天风呼呼地往里灌。“她们为我们跑断了腿,才争取来这笔新农村建设的钱。”史先福说的没有任何夸张。初到山河村,除了忙着合作社的筹备工作,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操心的就是改变山河村的面貌,提升村民们的精气神。

  光是为了给村民房子安装塑钢窗,徐桔桔和贾爱春就跑了不知多少趟。按照规定,这笔钱下发到村一级的行政单位,当初山河村不受重视,没有享受到,现在恢复建制,要在本就十分困难的逊克县财政中拿到这笔钱,非常困难。她们先是“堵”建设局长的门,两人带着水和饼干,早上5点多就起床往县城赶。局长说在开会,两人就在会场外等,一等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她们两小时内找了局长6回,搞得局长一推门看到两人,“哎呀妈呀,你们怎么还在。”

  争取到项目开工后,按惯例钱由村民垫付。能不能把这笔钱拿回来,又是一个难题。徐桔桔和贾爱春又开始“堵”财政局长,一次次闭门羹,一回回围追堵截,最终打动了局长,他说:“两位知青对第二故乡的反哺,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拿到钱的那天,整个村子轰动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效率,以前这种钱,没有一两年绝对拿不到手。”

  这是徐桔桔和贾爱春到山河村后办的第一件实事。贾爱春告诉记者,“这里人很实在,干什么事情都是看实际行动,你说得再好听,做不到,老百姓不会服你。”

  搞种植合作社,最大的难题是村里的机动田。山河村有农田420多公顷,其中40多公顷是属于集体所有的机动田。当年村里为了还外债,用极低的价钱把这些田包给了一些村民,一包就是20年。现在要搞合作社,如果这些田不能收回,将影响土地连片,无法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虽然村里95%的农民都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社,但恰是几户没有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手里有不少机动田。这些田如何收归集体,成了摆在徐桔桔和贾爱春面前的最大难题。

  “当时这些村民是因为有疑虑没有入社,要说服他们,真是难上加难。”最无奈的时候,贾爱春会爬上知青会馆号啕大哭,她对前来找她的奇克镇党委书记陈越说,“书记,我不行了,我要回家,回北京。”陈越也不搭话,事后他说,他比两位知青自己还有信心。果然,哭完了,陈越说,大姐,走吧。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两人又继续回去想办法。

  最终,徐桔桔和贾爱春决定还是用老办法——搞民意调查。一份份调查表发下去,收回来时,徐桔桔和贾爱春的鼻子发酸:98%的村民不但签名支持回收土地,还按上了密密麻麻的红手印。不少村民还主动帮忙做工作,说服自己的亲戚、子女、朋友率先交田。种植合作社终于办起来的那天,一位村民感慨,这件事谁来也没辙,只有你们能办成,因为你们没有私心。他郑重地握着两位知青的手说,“不瞒你们说,想着要把土地交给你们,我两三天没睡好觉。土地就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给你们了!”

  讨钱、收田、干旱……一个个难关被闯过。徐桔桔告诉记者,山河村的经历让她们明白,要踏实地干好一件事,靠激情,也靠理智,靠冲动,更靠坚持。

  

她说:我们还要成立蔬菜合作社、大型养猪场,还要挖河种荷花,还要继续探索村民致富的途径

 

  尽管刚播种没多久,就遇到60年未遇的大旱,但因为大面积机械化耕作的优势,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们还是尝到了甜头。

  “旱成这样,黄豆地不减产,玉米地更丰收在望,每垧(公顷)至少能收7500公斤。”听说每公顷土地可能增收3000到5000元,村民们都乐呵呵的,最早提出邀请知青回来当村官的郭齐生老人告诉记者,“这一步是走对了!现在我们对她俩的要求是最少干两届,只要她们不说‘走’,她们指哪,我们打哪。”74岁的村民李奎友逢人就说:“这么一弄真有奔头,看来我还要多活几年。”

  马上到来的国庆假期回不回家?徐桔桔和贾爱春异口同声——根本没想过。“现在正是秋收,秋收结束了还要卖粮,分配,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关系着村民的利益和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徐桔桔已在为来年筹划:除了继续把种植合作社办好之外,村里还准备建立一个蔬菜合作社,对白菜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打出品牌;与之相配套的,是一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正在打桩建设。

  “养猪产生的粪便,将是最好的农家肥,专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徐桔桔告诉记者,村后的那条河也将开挖,大面积种植荷花,成为一个美丽的景点,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增长点。一切,都是因为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大面积机械化的耕种,使80%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大家不但可以出门打工,更可以兴办其他产业,村民们致富的途径更多了。

  

【记者手记】 想为百姓做点事

 

  采访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想问的一句是,为什么?为什么能够放下一切,到穷乡僻壤种地。

  两位老知青的回答很实在:除了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之外,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现在,很多人都在埋怨这、埋怨那,与其埋怨,不如静下心来,去为改变现状多做一些。我们虽然都是老人了,但是我们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徐桔桔告诉记者,改变山河村,是她和贾爱春力所能及的一点事,她也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