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夏县的回忆(十一)

时间:2010-03-31 03:4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01次

                     

    转眼到了1969年的九月,那年是20周年国庆,同班同学曾有相约。不管别人是否遵循,老忠还是打算利用这个时候回北京了。但此前,已经有在着子岭六队的知青探过回北京的路,无功而返,而且告诉我:北京回不去,国庆前非常严。
    老忠偏偏不信这个邪。曾经步行串连5000华里,又在荒漠草原上几天漫步,就不相信北京能够被手拉手地围起来,24小时三班倒。无非就是不卖票,不让上车,但不可能不让走路。步行进北京,谁也拦不住。抱定这样的信念出发了,这就是第一次从农村回北京。
    头天下午才下山,在阴庄知青点住了一夜,第二天早起就开拔,计划是走到绛县,我弟弟插队的那个崔壁大队。途经西阴、楼底、埝掌,然后是闻喜的裴社、河底。从河底到了塬上一个村,找当地老乡要了口水喝,听说这个村也有北京知青。出来不远,恰好就看到几个北京知青在井边打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搅水轳轳。
    此前在北京的农村,总能看到轳辘,《篱笆狗》中唱道:“命运不是那轳辘,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这个轳辘不缠井绳,井绳勒在上面一道槽里,两头垂入井中,一头上一头下。等了会儿,一桶水提上来了,当然另外一头的桶就放到了井底。这里还至少要有第三个桶,挂上一个空桶往下放,当然也就是井底那个有水的桶同时上来。仅凭那轳辘上木头槽的摩擦不足以吊起下面的水,搅轳辘同时还有另一个知青把空桶这头的井绳一把一把地往下送,送到一定程度,绳子的份量就能压住,不再需要人来管了。
    伸头向井里看看,黑洞洞的,无论水桶还是井底的水面,什么也看不到。当地知青告诉我:这口井18丈深,还有更深的好几十丈的。后来在泗交水利打的那口天井也大概其这么深,直径两米,如果底下没灯也照样什么都看不见。何况这个普通的水井,直径也就一米左右。
    过了这个村,又经过了峪口,到了横水。横水镇那时候据说一半归闻喜,一半归绛县。在横水附近的村边的河沟里居然捡到一条鳝鱼,要水喝的时候给了村里老乡。到横水打听到去崔壁的路,天黑之前走到了弟弟那里。
    那次老忠主要还是不信那个邪,其实也心里清楚,没必要从山西就这么走回北京去。当初去内蒙,也不是完全的步行,能坐车还是要坐,不让坐就走,走一截再坐。有内蒙那番蒙关混卡的社会盲流经历和体会,可以说去什么地方都没什么可畏惧,谁也别想挡得住了。
    在绛县崔壁仅仅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去横水火车站买票了。这个横水,66年步行串连就来过,从礼元到垣曲有这么一条铁路,就是为铜矿修的。当时的铁路据说是有来自上级的指示,专门要负责阻挡北京知青回北京,特别是在20年大庆期间。横水车站卖票的是个老师傅,不但不卖永定门,也不卖丰台,甚至连石家庄也不卖,一眼看你就知道是北京知青,买票一准是要奔着北京,所以这个麻烦是找定了。
    可是你这是售票处,总不能什么票也不卖吧?最终,卖给了一张太原的票,还要说:到太原你也得回来。我告诉他,到了太原还会继续买票,谁也不会像你这么麻烦。
    到太谷就下车了,不是轰下来的,我又没蹭车。路上还看到一个知青模样的小子被轰下去,我可是买票坐车的。太谷井神大队有我一个小学初中的同学在那儿插队,也是我小学时候最要好的朋友。这次在北京临走前最后一个见的老友就是他。
    当时他们点已经分灶,他和另一个北京知青合住但各吃各的,关系和睦却疏远。他日后和村里的姑娘结婚,育有二女,最终把老婆也带回了北京。
    在太谷见识了当地的口音,进了老乡的门人家问我:吃个鬼子?吃个饼子?其实人家问的是:吃个果子?吃个槟子?太谷那地方水果很丰富,离开的时候带了一大包有名的壶瓶枣,一个一个足有杏那么大。在太谷吃枣,吃得牙都倒了。据说在山西省,壶瓶枣只占第二位,占第一位的是河津枣。
    离开太谷就签票继续走,到了太原。和绛县一样,太原是第二次来,步行串连是第一次。太原有一个堂姐,我去了就找她。太原去了很多次,但还是不熟悉,只知道下火车顺迎泽路一直西去,过了汾河到新建路左转,那里有个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就是我的目的地。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