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打“乌米”

时间:2010-01-19 12:4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29次

 

    农历七月,正值“挂锄”的时节。虽说暑气未消,但家家户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着准备:顶门立户的男人们挑来场上的麦余子,和泥抹墙、脱坯扒炕(换炕面)、收拾火墙等;准备来年盖房、垒院墙的,就相约去草甸子上拉垡子。各家的主妇和姐妹们也不闲着,做鞋补袜,浆洗被褥、拆洗棉衣,那几天,屯子里弥漫着麦草泥的味道,那不紧不慢的棒槌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传递着农家年复一年的浓郁生活气息。
    手脚麻利的邻家嫂子早早做完了该做的活计,借着扯猪菜的机会,隔着墙头喊我一起去打“乌米”。“乌米”其实是高粱植株感染了真菌(又叫黑穗病)的产物。健康正常的高粱到秋后会结出一穗红红的籽粒,沉甸甸地压弯了腰。只有病高粱才长出乌米而不能结籽。裹在绿绿的高粱顶叶里的嫩乌米就像人的一截小拇指,全身是白色的;老一点的则稍粗些,头上显出褐色或黑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逐渐往下蔓延;老“乌米”不但全部变黑,还分裂成丝状,像个黑黑的线团。玉米也会生“乌米”,样子颇像孩子的拳头,嫩时灰白色,长在玉米杆的半腰间。别看“乌米”的模样不起眼,但是挺好吃,尤其是高粱乌米。那嫩的一咬就碎,凉凉的有些回甜;老些的就有点面、散。吃过乌米之后,嘴里、牙缝都是黑黢黢的。
    打“乌米”是要钻青纱帐的。夏末秋初,漫山遍野的玉米高粱都蹿了个儿,眼看着就高过了人。据老农们说,那段日子,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清脆的庄稼拔节声呐!打“乌米”须两眼盯着高粱的顶苞,一旦发现高粱苞的鼓肚儿比较突出,就用手捏捏,硬实的,就可以断定是乌米了。“垄沟走,歪脖儿瞅,见着大肚儿就下手”,这是村里人的经验之谈。为避免判断不准而误伤了好高粱,我不敢轻易下手,一般只充当坐享其成的食客。偶尔找到一个,也得经过嫂子确认后才大胆折下,大快朵颐。青纱帐里闷热、难行,几个来回下来,早已汗湿衣衫,胳膊上也被高粱叶子刮伤,让汗水蛰得有些刺痛。
    至于为什么叫“打”乌米,而不是“折、摘、采、撅”等等,我也始终没想明白,或许只能从汉语表达的“约定成俗”定律中去寻找答案了,就像“搞”对象、“打”的、“拉”家常等等,没道理可讲。
    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掩盖、淹没了一切,浩瀚中透着神秘,演绎着世世代代或缠绵、或壮烈、或离奇、或哀怨的人生故事。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