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插队生活片断(二十二)喝 酒 喝 茶

时间:2008-04-15 03:0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399次

喝 酒

 

    人喝醉酒后表现千奇百怪,我们见过一些,还听说的一些。有的人醉酒后闷头大睡,这是最文明的。有的人喝多了酒话特别多,陈芝麻烂谷子或是平时不敢说不便说的话借着酒劲全说出来,正应了俗话说的“酒后吐真言”、“酒壮怂人胆”。还有的喝醉了打人,有的是打自己,抽自己的嘴巴。有的是打别人,大多是打自己老婆,拳脚相交,厉害的还动家伙,镰刀锄头,抄到手里就乱抡乱砍一气。

    一年秋天,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喝醉了,我们去看,他自己把全身的衣服脱得只剩一件内衣,满村子到处乱跑。有人想把他拉回家,无奈他身强力壮,再加上酒劲,几乎是力大无比,没人能拉的动他,也没人敢靠近他身边。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村里一些低洼处积了水。他跑了一阵口渴了,就趴在一个水洼边大口大口地喝水。见他这个样子,老父亲急的摇头叹气,怀孕的老婆只能躲在婆婆屋里自己偷着哭。又跑了一阵,不知怎么他想起回家,跌跌撞撞地往家了走来,望风的人回来报信,一家人和来帮忙的吓得躲进屋里,支起耳朵听院里的动静。一会儿,听见他进了院,接着又进了他自己的屋,就再也没有声音。大家轻手轻脚地走到他的外间屋门外,透过窗子向里看,没人。又往他里间屋看,还是不见人影。怪了,明明听见他进了屋,怎么会没了呢。又等了大概半小时,还是没一点动静,老父亲决定,进屋查看。几个小伙子推开他家外屋的门,又去推他里屋的门,怎么也推不开。大家只好打开他里屋的窗子,三个小伙子从窗子爬进去,为防万一,还带上一根短木棍。慢慢地走到炕边,才看见他就躺在炕下呼呼大睡。原来他进了里屋后,顺手把里屋门关上,接着一头栽倒在门前,就睡着了。可巧一只脚把里屋门顶住,所以从外面推不开门。他家里屋一间屋子半间炕,炕就在窗前门边,他倒下后正好躺在门边炕沿下,怪不得我们从窗外看不见他。这时的他可以用“烂醉如泥”形容,任人摆布。所幸有惊无险,他本人和旁人都没受伤,只是把大家吓得灵魂出窍,老爷子气得半死。

    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男知青不久也学着喝上几盅,不过不像酒鬼似的天天喝顿顿喝,只是偶尔为之。有一次,给我们作过饭的魏三大爷的儿子结婚,请我们去喝喜酒。那时我们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魏三大爷亲自找上门来,情面难却,只好赴席。农村吃席习惯“流水席”,一桌人吃完了,换一桌人添上菜继续吃。我入席时正好碰上和大队贫协主席一桌。我因为经常上大队搞些宣传之类的工作,对他有些了解,对他光动嘴不动手的作风看不惯,心里有些看不起他。过去听说他很能喝,许多人曾败在他手下,今天我不知怎么冒出一个怪念头,忽然想在酒席上和他比个高低。

    寒喧了几句后,我主动挑战:“尹主席,今天咱俩看谁喝的多。”老尹欣然应战。东北人喝酒讲究猜拳赌酒,猜拳本事差的往往一开战就输,输了罚喝酒,几盅酒下肚头昏眼花手指不听使唤,输得更多,喝得也更多,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烂醉如泥。我知道老尹精于此道,索性把丑话说在前面:“猜拳我猜不过你,今天咱俩不猜拳,你一盅我一盅,一对一的干,谁也不许偷奸耍滑头。”同桌的几位齐声叫好帮腔,老尹只好答应我的条件。

    农村不喝品牌瓶装酒,一般是一元钱一斤的散装酒。第一口下去,感觉热烘烘火辣辣的,几盅下肚,就不怎么觉得辣了。喝到后来,一盅酒倒进嘴里,反而觉得有些甜了。开始时,一盅酒要分两三口,到后来,是一口一盅。最后,老尹举手投降公开认输。虽说是赢了,我也够呛,一路脚下拌蒜东倒西歪地走回了家,几个胆小的女生见我这样子,赶紧远远躲开。这一夜,可是真够难受的,也不知吐了几回,心里胃里好像有火在烧,再加上头疼,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起来,还觉得两条腿发软。几天后才完全缓过劲来.

    有一次,队里放马的人捡着一匹马,大伙看了,说是蒙古族人的,就把那马和自己队的马圈在一起,等马主人来找。果然不出所料,过了两三天,一个穿蒙古袍骑马的人找到我们队。我也去看热闹,只见那人的马上带了好几大瓶的白酒。听社员们说,蒙族人特别好喝酒,只要喝酒到了位,什么事都好商量。蒙族牧民每年秋天要打很多草,准备牲畜过冬时吃。打草的活一般是请汉族农民干,结算办法是划一块草地,事先讲好多少钱。汉人们摸准了蒙族人的脾气,谈判前先请蒙族人喝酒。喝到八九成时(但是不能喝到十分,醉到连步也迈不开时,什么事也谈不成),再到外面划地块。

    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那年冬天,吉林从哲里木盟调走了大量白酒。内蒙人向来爱喝白酒,冬天还习惯将酒烫热了喝。为了填补白酒的空白,吉林省向哲盟调进了大批啤酒。那时候啤酒可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特别是北方农牧民听也没听过。他们以为啤酒和白酒差不多,喝酒时也用小酒盅盛酒,喝之前先用热水把酒烫热。孰不知这一烫,就把最能体现啤酒风味的气和味全都烫飞了,剩下的除了被他们称为“马尿味”的一股异味外,就只有淡水一盅了。喝完酒,他们唯一的感慨是“这酒没劲!”啤酒虽没劲,但也有好处,这年过年没人酗酒闹事撒酒疯。

                      喝  茶
    酒要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事才喝,茶可是农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当地人绝大多数喝红茶。当时喝的是砖茶或沫茶,可不是现在流行的袋装茶。

    当地人喝茶一般都泡得很浓,有时嫌开水还泡不开茶叶,干脆把茶叶放到水壶里和水一起煮开。由于茶叶放得多,冲出来的茶水黑得象酱油,喝到嘴里,苦得比中药汤强点不多。牧民喝浓茶是为了帮助消化肉食,农民们一年吃不了多少肉,似乎没必要喝那么浓的茶,开始我们觉得无法理解。后来农民告诉我们:喝茶要喝透,喝透了可以保证一下午不渴。要喝透,就要用滚烫的开水泡浓茶,然后趁热喝,不歇气不停地喝,直到感觉后脊梁上冒凉气,才算喝透了。我们照他们说的一试,果然很灵,不但体会到了""喝透""的感觉,并且真的一下午不渴。    

    从此以后,我们放弃了午睡,一吃完午饭就忙着烧水泡茶喝茶,平均每人要喝一热水瓶。日久天长我们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不光是为应付天热口渴才喝,闲时没事也常要端杯水喝。七一年返城回邵阳,路过北京在大舅家暂住数日,没事时总要泡杯茶喝,因为嫌一趟趟添水还得上厨房麻烦,干脆拿了一个热水瓶放在手边(在农村时也是如此),左一杯右一杯不大工夫一热水瓶水就让我喝干了,换一瓶再接着喝。大舅妈在一边看呆了,以为是撒哈拉难民来了。以后大舅妈每天都把家里几个热水瓶灌得满满的,看见我从外面回来,马上把一个热水瓶端上来:""XX,喝水!""此后三、四年,每次我去北京大舅家,大舅妈总忘不了端上热水瓶招待。
    文革前的民族题材电影《五朵金花》中有一个情景,漂亮能干的女社长金花约她新结识的男友阿鹏在风景秀丽的蝴蝶泉边唱情歌,歌中有句歌词""拨开青苔喝清泉""。多么浪漫而又富有诗情画意。这段歌词搬到现实生活中怕就没那么优美了。

    一次,正值""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日午后,我们在村子西北方但离村很远的地块耪地。休息时,嗓子干得烟熏火燎一般,话也说不出来。我们几个顾不上休息,满地乱跑找水喝。我们的运气还不错,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一个""水泡子"",就是一个半间房子大小的水坑。水面上飘浮着一层青苔,一两只青蛙和几条蝌蚪在水中悠闲地嘻戏。我们趴在水坑边,用手轻轻拨开青苔,可怜水面下哪里有什么清泉,水中悬浮着细小的绿色颗粒,大概就是大跃进时宣传过的""小球藻""吧。坑边,还有几丛水草,水草上隐约缠绕着一串串青蛙卵。实在渴得太利害,管它什么小球藻水草和青蛙卵,我们俯在水面上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喝够了,爬起来转身就逃,不为别的,只怕多看一眼那些水中的丰富物产,会把刚喝下去的水全倒出来。这一吐,身上的力气也就跑光了,还有,半个下午的活怎么干?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