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狗肉风波

时间:2008-04-13 10:5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41次
   虽然到了后晌,可太阳仍旧热辣辣的,晒得皮肤泛起一股焦味。山沟子里面没有一丝风,庄稼都耷拉着叶子,显出一种倦意,只有地皮上的野草、野花,还透出有些生气,虫儿们也都找凉快的地方歇息去了,偶尔见到一两只蜜蜂还在辛勤地劳作,山里静得出奇。 
    江岩俯身放下柳条篮子,“奶奶的,还真沉。” 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使劲向后挺直身子,让强直的腰放松放松。两条胳膊腕被篮子提梁硌出红红的印子,汗水一煞还挺疼。路还远呢,这么挎着总不是办法。他爬上道边的一棵柳树,掰了根锄把粗的树杈,把它撅成一米来长的木棍。他用木棍挑起篮子,搭在肩上,戴上细柳枝儿做的帽圈,这样感觉轻爽了许多。

      早上吃饭的时候咬了舌头,老乡说,这是肉“栲”(久违)了。的确,上次是什么时候吃的肉,记也记不清了,反正是还穿着棉袄。

     有福之人不用愁。

      江岩到东沟村办事,回来时正赶上老乡在村口勒狗。青黄不接的当口,人没有粮食吃,狗也养不起,与其让它挨饿,倒不如让它痛苦一次了之。狗特通人性,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老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伤害它的。要杀狗,又实在下不去手,于是找来个“寻吃的”帮忙。老乡不杀自家的狗,连狗肉也不吃,张不开口,不是埋了就是送人,只留下一张狗皮。知识青年不论,饿极了什么都吃,比起粗糠、野菜,狗肉可谓是一道珍馐了。

     江岩把狗肉剔刮干净,连狗心狗肝都没落下。呵呵,搂草打着只兔子,看着满满的一篮子狗肉,一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该着知青有口福。

    想着即将到口的美餐,江岩嘴角始终向上翘着,脚步也显得格外轻快,翻了一架大山,居然也没有歇一歇,只是肩膀被棍子硌得有点疼。从篮子中渗出的血水,把本来就破得可以的背心染红了一大片。

    进村的时候天色已呈铁灰,对面山上下工的社员们一溜烟地往家里赶,江岩这才想到,如果有人问是什么肉可怎么说呢?

    前几天,听说村头的王老汉家要杀狗,江岩曾问过大家是否把狗肉拿来吃,遭到女同学的一致反对。

    “狗咬人!”

    “狗还吃屎呢!”

    “吃狗肉,长狗毛!”

     鸡一嘴,鸭一嘴,真像开批斗会一样。

    “谁要是弄狗肉,他就别进灶房,要不可别怪我从今再也不管做饭!”伙头军董东的一句话,男同学都没了词儿。辛苦一天,谁不愿意吃口现成饭啊……。

    江岩琢磨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家窑洞脑畔上,房东抬眼见了,就问:“喇克来咧(到哪去回来了)?”

   江岩答道:“东沟克来咧。”

   “挠(扛着)些什嘛?”

   “肉。”

    听说有肉,同学们全都围了过来,董东接下江岩肩上的篮子,眼睛里放着异样的光,好象能把篮子看穿。大家有的说辛苦了,有的说肉真新鲜,有的说你真行!那股热情劲儿不亚于慰问战斗英雄。你一言,我一语,大伙儿就像久旱逢甘霖又加了把化肥的庄稼,顿时有了精神,嘴急的干脆就嚷嚷着赶紧下锅。房东也凑过来,眼馋地说:“这么多呀!这是什嘛肉?”

    “牛肉。”江岩顺口答道。

    “东沟杀牛了?”牛是农民的命,听说是牛肉,他们实在是不敢信。

    “淌(摔)死的。”江岩说。

    “唉,可惜呀!”老乡用手指翻弄着肉,嘴里不时地发出啧、啧的叹息。“诶?这肝化咋介这么小?”

    江岩一楞,连忙搪塞说:“啊,牛哺劳儿(牛犊)么,能有多大的肝儿。”

    “牛哺劳?唉,造孽呀!拦牛的不晓球是咋介搞的……”他还要讲什么,正巧他婆姨把他喊回去了。

    灶房里,同学们群情激昂,摩拳擦掌,准备下家伙炖牛肉,理由嘛,一是嫩牛肉,见热就熟,二是几个月没见过肉了,不吃晚上睡不好觉。肚子饿?不饿不饿,多等一会儿算不了什么!

    江岩坚决不同意,他说,好肉就得好做法儿,黑灯瞎火的,也吃不出个好滋味,今天晚上先凑合一顿,明天是学习日,不出工,大家一起动手,各显其能。再说,淌死的牛,血水没有放干净,无论如何也要用凉水拔上一宿。言之有理,大家也就同意了,但话题始终就没离开吃牛肉。

    晚饭时,同学们都凑在一起,江岩自然成了中心人物,一言一行都具有那么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至少(也至多)维持到这堆“牛”肉被彻底消灭的那一刻。

    江岩咽了口饭,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其实啊,几个月吃不上肉也活该,生产队穷,那没办法。可是天上飞的有鸟,地下跑的有兔子,哪个不能吃?非得吃猪、牛、羊?村头王老汉家的狗前几天给勒了,那拿来不就是一顿美餐?”

    “就是,就是。”班长蔡大头随声附和。

    “嗨嗨嗨!你怎么又来劲儿了?跟你说不吃,那就不能吃!”女同学依然不饶,江岩只好闭了嘴。

    有了好事自然睡不塌实,江岩把肉的秘密告诉了所有的男生,大家听了笑得把被子都踢到地下去了,屁股一颠一颠地震得窑洞直掉土。女生宿舍也是热火朝天,直到后半夜了窑洞的灯还亮着,不用问,肯定也是关于肉的事儿。

    学习日不用出工,但大家仍旧起得特别早,担水、劈柴、生火、择菜、切肉、淘米……,所有的人都挤到灶房里来了,人人脸上都挂着笑意,只不过男生的笑多少含有一些诡秘。董东说,按道理“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但今天不算,今天就当大家集体过生日、过年,蒸干饭!大家一阵鼓掌。

    叮叮当当,咚咚锵锵,唰唰嚓嚓,呲呲啦啦,蒸炸煮炖,溜炒烧焖,锅碗瓢盆,铲子漏勺,花椒大料葱姜蒜,油盐酱醋淀粉糖,厨房里有的东西逮着什么招呼什么。随着四溢的香味,时不时地从灶房中还飘出几句信天游酸曲儿,“洗了个手儿和白面,三哥哥吃了个上前线……”,好不热闹。

    邻家没上工的婆姨们,孩子们都追着香气聚拢来了,没想到这些知青娃们这么有手段(办法),做什嘛也能成。其实大伙也是翻着菜谱,照猫画虎,跟着感觉走。

    灶房交响曲终于到了最后一章,“上槽喽!”班长蔡大头大吼一声。

    “什么?你把我们当牛啦?”

    “噢,上桌喽!”

    “哈哈哈……。”

    两只大木箱子往炕头上一拼,再铺上个塑料单子,整个一个八仙桌,只是没有凳子,大家会盘腿的盘腿,不会盘腿的就跪着,不愿意跪着就蹲着,挤挤茬茬地围了一圈,菜还没上齐,也没等谁宣布,便就云天黑地地大嚼特嚼起来。肉啊,菜啊,做得真不含糊。不知谁说了一句,要是有点酒该多好啊!是啊,谁打酒去?废话,这个节骨眼上谁能有那么高的境界?于是大家手心手背地选出了一位去打酒。穷知青,凑了半天,只有半斤酒的钱。

    有酒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八、九个人,只有半斤酒,说好大家都得喝,但每个人只能抿一小口,不准放肆。女生说白酒太辣,不妨加点水,这样可以多转两遭,好,一致通过,照办。

    女生只盛小半碗米饭,男生干脆就光吃肉。“背负青天朝下看”,“风扫残云如卷席”,电影中日本鬼子狼吞虎咽地吃鸡的镜头,可能也比不上现在的贪婪。一双双筷子都从不同的位置奔着一个共同目标,你来我往,反反复复,在空中形成一道道白色的轨迹。一阵暴风骤雨后,大家都直楞楞地仰着脖子,因为只要一低头,肉就会从嗓子眼儿里撒出来。

    啊,满足!苏联的共产主义也不过如此吧。

    江岩问几个女生:“今天的肉味道怎么样?”

    “那还用说,比猪肉还香。”女生们异口同声。

    “就是今天吃得太狠了,”董东说,“以后怎么办?”

    “‘有了狠着,没了忍着’,碰上机会再说吧。”

    “哪儿有那么巧的机会。再说,牛是老乡的命根子,还是少吃得好。”

    “那就弄条狗吃吧!”江岩说。

    “得了吧,恶心。再别提狗肉的事。”董东说。

      蔡大头终于忍不住了:“告诉你们吧,今天吃的就是狗肉!”

     “胡说!”女生们训斥了蔡大头,又把诧异和疑惑的目光一起转向了江岩,“真的啊?!”

    “就是。”江岩说,“我怕你们说,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你们,但是男生都知道。” 

   “真的?”

    “真的。”

    顿时,喊天叫地的,捶胸顿足的,甚至还有呕呕想吐的,乱做了一团。有的干脆跑到街畔(院子)大呼特呼上当……。男生们则前仰后合,直乐得肚皮抽筋,躺在了炕上。老乡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呼拉拉来了一洼(一群),知道这个狗肉故事后,也跟着大笑起来。房东说,我夜个(昨天)就觉得奇怪么,牛的肝子咋能那么碎(小)。

    大家的兴劲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虽然女生们还口口声声骂男生“该死”,但没有一个人再提“吃狗肉,长狗毛”的事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一天,董东悄悄地问江岩:“听说了么?老贾家的狗今天也要勒了。”

    江岩会意地说,好,好,我马上去看看,然后大步流星地跑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