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
郝秀兰
30多年前,我来到晋祠公社插队。当时有6名知青被分配到科研组劳动。
刚插队时,村里领导和村民们都认为城里娃吃不了多少,就让知青们随便吃。第一年的冬天,知青们天天到村西头的河边平田整地,整天干苦重的土方工程,不到半天肚子就咕咕叫了,见了饭菜激动得掉眼泪。我们这些城里娃似乎人人有个深不见底的“麻袋肚”。用两支筷子串上七八个馒头,没有菜都可以狼吞虎咽下去。几个月下来口粮告急,一年下来大队闹粮荒了。因为当时国家规定第一年每个知青每年供给400斤粮食,第二年自给。现在每一个知青都超标了几百斤粮食,大队也不富裕呀!于是第二年改为知青定量吃饭,单独核算,按每个人吃的多少扣自己所得的工分。知青们所挣工分还不够自己每天放开肚子吃的口粮,所以每天的食量一下锐减到半斤八两。这根本吃不饱,没办法只好打点野食,比如:水煮青蛙、火烧玉米等等。男知青挖水渠,挖回冬眠的蛇,剥了皮,焖在米饭大锅里,好吃极了!到桃儿刚刚熟的时候,千方百计地吃一两个来充饥。有一次,科研组的几个知青到林业队摘桃子,刚往背心里放了两个就听见犬吠,慌乱中弄出了声音。看桃园的喊话了:“谁偷桃儿呢?”知青们边跑边扔掉刚装在背心里的桃子,一溜烟地跑到科研组社员的身边,觉得有亲人呵护了,谁知却把对方引入家门了。“白队长,你的人偷桃!”白队长抽着烟袋锅不吱声。嘴快的抢上话茬说:“你拿来证据啊!不要找我们科研组的,我们科研组的人才不稀罕你们林业队的东西呢!”看园人的手往麦田里一指,几个桃子赫然显现在大家眼前。全组的人终于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连平时不苟言笑的白队长也“噗嗤”地笑了。知青们都羞得无地自容了,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看园子的人牵着狗走了,大家都去劳动了。不一会儿,白队长走过来递给我们几个桃子,对我们说:“快吃了!以后可别再去偷了,过几天到我家园子里吃吧!”知青们面面相觑,顿时都涌出了满眶的泪水,一股暖流遍全身。
……30多年过去了,这段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给了我们不怕吃苦、知难而上、勇于拼搏的精神,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文史月刊》 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