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知青岁月 青春回忆 作者:快 乐(1)

时间:2006-10-04 08:0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339次
 知青岁月  青春回忆   

       一  南腊河畔

                                          作者:快 乐

1

  在西双版纳勐腊,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她就是澜沧江的支流—南腊河。她弯弯曲曲地行走在原始森林的山谷中,营造了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哺育了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十多个民族。傣族就是亲水民族,傣家村寨都在南腊河畔。当年我在农场的那个连队也在南腊河畔,所以对那南腊河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感情!

  我当年的连队是原云南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四营八连,一条南腊河把四营分成了二个部分。南腊河平时象一位温顺的姑娘,水面平静淌着,水清的看得到底里的石头,过河只要卷起裤脚就可以涉水过去了。但一到雨季,这河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六到九月是雨季,山洪暴发,要过河就难了所以后来转为农场就以南腊河为界分成五分场和四分场。(最近消息,二个分场分开二十多年后又合并了)

  我的连队分在五分场,是在河对岸。平时和外界联系和到县城必须过河,旱季时这河不成问题,记得那时经常晚上借着月色涉水过河走上二个小时到县城看电影。可是雨季的到来。涛涛的南腊河水挡住了和外界联系的去路,过河成了一个危险的事情。在河口,有时有热心的傣族人用傣族特做的小船帮助我们摆渡。傣家小船,是用大树把树芯挖空而成的,可能是傣族独家发明的吧。这船小的可坐四五人,大的也可坐十多人。泼水节上的赛龙舟就是用的这种船,也是西双版纳一道美丽的傣家风情。

  在旱季,这南腊河是我们知青们的天下,特别是男知青们,每天劳动回来,都在这里裸着身子游泳洗澡,清清的河水带去了知青们一天的疲劳,留下了知青们的欢乐和歌唱声。在星期天,河上常常传来隆隆的爆炸声,哈!这准是知青们在炸鱼。连队的伙食是很差的,经常是盐巴汤来下饭,没有菜,油,肉吃,所以知青们就用在工地上的炸药,在星期天用来炸鱼。又有鱼吃了!知青们包括老工人们大家都朝河边跑去,只见河面上漂浮着白白的一层大鱼。会游泳的知青们纷纷下水抓鱼,朝岸上抛。好水的知青一次可抓到四条鱼上来,那就是嘴里一条,二手二条,最后下面二腿还要夹一条上来!我不大会游泳,小时候只学会了狗爬式,只好在岸上捡捡鱼,那时每次都会大丰收回来,这鱼呀煮上一大锅,真当饭吃也吃不掉,最后都吃怕了,统统倒掉,第二天又吃那食堂里的盐巴汤了。

  到一九七五年,这南腊河慢慢地没有鱼了,有时一炮下去。见不到鱼形了。这时地方和兵团都禁止在河里炸鱼,保护生态,违者要严厉处理。但还是有知青偷偷炸鱼。那年我们连队一位同学选拔到海南上大学,当时能上大学,那真是大喜事,知青们筹划着炸鱼好好庆祝欢送一下,但这次炸鱼行动被人看见,回报到营部,差点上不了大学,二位知青为此免去了排班长和团支书及团籍。


当年要赤脚涉水过河,如今架上了公路桥



当年游泳洗澡的地方

  在南腊河上,我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使我终生难忘!

  记得那是一九七三年五月份的一天,我有事要到勐腊县城去,一早起来,就急忙请好假,快步走过橡胶林,就到了离我连队不远的傣家寨子勐云河口,啊!不对呀!河水上涨了,那肯定是昨晚上游下了暴雨!见那湍急混浊的水流是根本无法涉水过河了,怎么办呢?四周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只有河水在咆哮着,向我示威。这时我在不远处看到了一只船,那是一只用树挖成的小小的傣家小船,我一阵高兴,我就跳上小船,解开拴在岸上树上的绳子,拿着小划子,先在靠岸边向上游划上十来米,接着就目标对岸河口使劲划去!到了河中心,这船不大听指挥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划,还是顺着水流向下,侧身一看,只见这洪水裹挟着树根杂物,正奔腾咆哮着!加油!加油!我拼命地划,但这船已顺着洪水急速而下了。河对岸,一棵大树被仰伏在河面上,和水面只差一点儿,而我的小船在飞快地向这大树飞奔,啊!完了!我大惊失色,赶紧躺伏在船仓里,瞬间,我感到死神在向我招手。我伏在船肚里,索性闭上了眼睛,等待死神的到来......

  我想到了家,想到了父母,眼前浮出离开上海的那一幕:那大红花,那锣鼓声,那火车汽笛声,那一片哭泣声,那父母姐妹的的满眶泪水,不觉心里一阵酸痛.......
一阵木船和大树的磨擦声,我回神过来,睁眼一看,小船在大树底下和大树擦过了,这真是使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我坐了起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船随着洪水急速而下。南腊河下游直通中缅越老的界河湄公河,我想只有随它了,那怕冲到老挝境内,心里这样想就感到坦荡多了。在一个大转弯后,眼前出现一片宽阔的河面,洪水由于河面的宽阔,相对缓慢了,不远处河中间有一块给洪水冲出的小陆地,我想机会来了,我赶紧拿起划子,向中间小陆地靠近,不让船再冲下去了,成功了!我把船拖上了中间的那块洪水冲出来的陆地,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但如何上岸又是个难题,这是一个给洪水冲出来的陆地,四面环水,象一个岛屿。等了一会,没见一个人,我只好脱光衣服,想一手举着衣裳游到对岸去,可惜我的水性不好,只会二只手游,狗爬式,结果把衣服都搞在水里面了,都湿了。还好,人总算到岸了,我松了一个气,走到四连同学那里换了衣裳。才去勐腊县城办事去了。

  时间过了三年,那是一九七六年的一天,我在南腊河上又遇到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 

  那一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在我们西双版纳,也发生了一次五级以上的地震,而那次地震时,我正在南腊河的河中间。

  那天,我们连队正在搞大会战,天还没亮,全连的人都已上山去了,我呢,为躲避劳动,一早就写了张病假条,说自已生病了,不能起床上班了,叫别人到连长那里请了假。等连队的人都走光了,我赶紧起床,悄悄地溜出连队,想到县城和其他连队去游玩。

  天刚亮,我已经走到十二连那里的河口了,当时是旱季,我一手拿着鞋子,一手捞着裤脚,正涉水在河中央,只听见大地一声轰隆隆的声音,远方出现一道闪光,接着大地激烈地动荡着,这河水也由此而产生动荡,掀起层层波涛,拍打着两岸。我胆战心惊地站在河中间,动也不敢动。

  大约十多秒钟后,地震停止了,我又惊又喜,赶紧上岸,朝县城方向赶去。一路上小震不断,到了县城,只见人们也都惊恐万状,有的房子有裂缝了,瓦片有的掉下来了,人们都不敢到商店里去,乱哄哄的。我想连队里的用泥砖造的破房子肯定倒塌了,我也没心思游玩了,赶忙往回跑,到了连队,天呀!屋顶上的瓦片都有掉的差不多了,在房子里能看到蓝天了,那天幸亏大会战,否则还没上班,人们都在家里的话,肯定会有伤亡的。我也是幸亏请病假不在家里。

  从那地震后,我们都睡到自已用茅草盖的防震房里,而我自已没有盖茅房,挤住在另一个上海知青他盖的茅屋里。

                                                     4

 在南腊河畔,有着无数美丽的傣族村寨,而对我最熟悉的就是在我连队橡胶林边的勐云寨子。村寨紧靠着南腊河,也是我连队当时到营部去的必经过河的地方。 
掩映在翠竹丛林的傣家竹楼,远望影影绰绰,似隐似现,近看整齐有序,小巧别致,精工细琢,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材料建造的房子。这种古代干栏式建筑,外形像一只跃跃开屏的金孔雀,它以“金鸡独立”的舞姿站立于翠竹绿林之中。楼前楼后,种植着各种热带水果,香蕉,泡果,芒果,木瓜等,走进村寨,水果香味迎面扑来。记得那勐云村寨里的泡果(文旦)最好吃了,那泡果成熟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在寨子里吃泡果,好客的傣家人先请你到竹楼上去品尝,吃足后就到后院的树上去摘,一棵泡果树生有几百只。那时是五分钱一只,常常用绳子串上一大串回连队。

竹楼分为两层,人住上层,可避免或减少受毒蛇、毒虫的侵袭,楼下便可用来饲养鸡鸭牛羊家禽畜,还可堆放杂物、存放常用的农具等。是比较脏的。

楼房分为堂屋(正房)和卧室,堂屋设在一进门处,比较宽敞,中间铺满大竹席,可在此招待客人吃饭、聊天、商谈各种事宜。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并支有三角铁架,用来架锅、坐壶,做菜烧饭。经堂屋向里去,便是用粗竹篾或用木板隔开的寝室,一家几代人便在此处席而眠。外人均不可入内。我们平时到村寨里去作客,就在那竹楼的堂屋里就坐。傣家人淳朴、热情、好客。他们出门不上锁,见到我们知青可热情了,特别是那些傣家小伙子,要和我们知青做“老根”(交朋友),那时傣家小伙子的衣服就是自织自做的,所以特别要我们上海的的确良衬衫,上海牌手表,我们回上海探亲时总要多带些给他们,有时换东西吃,他们常常要请我们请饭,那傣家糯米香竹饭,香软可口,融糯米香。至今不能忘怀。不过那傣家菜,我吃不来。主要是香菜我不服。现在上海菜肴里也放香菜了,我看到香菜就会想到云南,想到傣家人。

傣族人视南腊河为生命之源,而且对水一往情深。每天,村寨 里的小伙子姑娘们陆续来到河边,洗衣服,担水,玩耍,连大小便都在水中。傍晚,虽然岸边上人来人往,但小伙和姑娘们照样在河里洗澡。傣家姑娘她们低垂着头,轻轻提起筒裙的一角缓缓向水里走着,每走二步,就把筒裙微微提高一点,始终让筒裙略高出水面一点,等走到河水能淹没到腰部的地方时,突然很麻利地往水里一蹲,顺手就把筒裙从身上褪了下来,挽成一团系在头上,然后十分悠然自得地在那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而小伙子们更是把衣裳放在岸上,尽情嘻耍着。

这时,南腊河畔是多么迷人,桔红色的夕阳渐渐将附近的山峦,树林,傣家村寨,河流染成了一片金黄色。那金光闪闪的河面上,漂着一朵朵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的花,每朵花下面都能传出银铃般的笑声,传出欢乐的歌声。

南腊河给傣家人带来了快乐!但有时也会带来烦恼。
勐云村寨地势较低,在山洪暴发时常常水淹村寨。记得有一年,老天接连下了几天的暴雨,那天,勐云寨子来人向连队求援,在现役军人连长指导员的指挥下,我们知青们赶快跑到寨子,那时竹楼都在一片汪洋大水中了,知青们不怕自已的生命危险,救出了不少傣家群众和财产。

今年回故乡,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勐云村寨已搬迁了。原来的地方正在兴建一座水电站。本来想到新的勐云村寨去看看,由于时间紧,没去成。

 

  
 
             摘自(知青情缘)送给云南知青,寒光 摘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