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杏树的故里,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杏树种植的历史。春秋时期,《管子》一书就有“五沃之土宜杏”的记载;《山海经》中也记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在我国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杏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一个人的儿时记忆里,应该有不少爬树摘杏甚至偷杏的故事。
五月麦杏,是我们老家对杏的一种昵称,就是说在五月初期,麦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杏也就熟透了。桃花开,杏花败,楝子花开摘蒜薹,这是我老家关于季节变化的一句谚语。开春的时节,果树开花,最早的应该就是杏树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代文人墨客视杏花为春的代表,赞美杏花的诗句众多,有宋代赵彦瑞的 “杏花风下独立春”、元代倪瓒的 “杏花飞雪点春波”,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杏树不仅其花“远胜桃夭与李秾”,而且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杏肉除了供人们鲜食之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杏脯、糖水杏罐头、杏干、杏酱、杏汁、杏酒、杏青梅、杏话梅、杏丹皮等;杏仁去苦味后,可以制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点心、杏仁酱菜等。
杏有“人间圣果”之称,有良好的医疗作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杏的根、叶、花、果和种仁皆可入药。 《时后方》记载:“治人猝肿满,身面洪大,可以杏叶煮浓汁热渍,亦可少少服之。”杏枝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损伤。苦杏仁味苦性温有毒,性属苦泄,善降气,专平喘,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选用。
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四周种植杏树,名曰“杏坛”,后人便将教师讲坛称为 “杏坛”。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求取利,凡治好病者都在他的住处种上几株杏树,仅仅数年,所种杏树竟有十万株之多,蔚然成林,郁郁葱葱。从此以后,杏林成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
沈苇在他的散文集 《植物传奇》中写道:“人取自一棵杏树的,其实是一棵杏树的慷慨和恩赐。 ”的确,一棵棵杏树就这样一代代地繁衍下来,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造福着我们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