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还土著人以尊严——加拿大土著人问题透视

时间:2008-07-10 01: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27次

      历史上,加拿大曾设立旨在同化土著居民的寄宿学校。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将在议会向这一寄宿学校的受害者正式道歉。迟到一个多世纪的这声道歉,或许更具象征意义,却再次引起人们对加拿大土著人问题的关注。
  加拿大宪法承认3个土著人群体,即“第一民族”(原称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人口总数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土著人有近一半生活在位于乡村、边远或北极地区的近3000个保留地上。相对于加拿大其他地区而言,土著人居住区要落后得多。据统计,1981年至2001年,加拿大非土著人群体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80,而土著人只有0.765。特别是在教育、收入和寿命等方面,土著人与非土著人群体的差距很大。
  据统计,土著人预期寿命比非土著人平均少6.4岁,而且土著人自杀率以及心脏病、糖尿病、甲肝和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土著人的2倍至10倍。此外,土著人语言和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土著人中只有24%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谈,50多种土著人语言都处在消亡的边缘。
  很多加拿大学者指出,政府长期以来忽视土著群体的权益,这种政策对于土著人现今的窘况负有重要责任。
  1763年,击败法国而独控北美大部分地区的英国发表皇家宣诏,为印第安人留出土地,禁止英皇室以外的任何组织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但独立后的加拿大政府不承认这一宣诏,也不承认印第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包括自治权、土地权等。
  1876年,加拿大议会通过第一部《印第安法》,赋予联邦政府更大的权力控制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
  从19世纪80年代起,加政府开始依《印第安法》对土著人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使其完全融入“主流社会”中。同化政策包括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酋长和社议员、禁止印第安人举行传统仪式、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至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接受天主教式教育。
  在1870年到1970年间,大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讲本民族语言,有很多人身心受虐,甚至遭到性侵害。
  土著人一直没有放弃抗争。一方面他们违抗政府禁令,偷偷地向下一代传授本民族语言、文化和传统,另一方面成立了不少团体,依靠集体力量争取权益。二战结束后,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土著老兵归国,土著人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加政府开始反思其政策。
  1966年,人类学家霍桑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加拿大当代印第安人调查》报告,指出联邦政府的同化政策对印第安人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建议议会给予印第安人更多自治权。
  但1969年加政府公布的“印第安白皮书”并未采纳霍桑的建议,反而试图通过废除《印第安法》和消灭印第安人身份来“解决”印第安人问题。但在印第安人和许多主流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下,白皮书很快被撤销。
  从1970年开始,加政府相关政策逐步向和解和重建倾斜。公民身份意识觉醒的土著人加强了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运动:提起法律诉讼,成功使法院在一系列案件中承认土著人“与生俱来的权利”;通过抗议使土著人权利包括契约权写入宪法;积极谈判与政府签订土地自治协议等。
  哈珀总理正式在议会就寄宿学校政策道歉的决定,对土著人权益保护运动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第一民族议会领袖菲尔·方丹说:“加拿大现在终于要承认它黑暗的过去,一个对本国公民掩饰和隐藏的过去。道歉将还给所有土著人尊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