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访形势严峻
2007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如同某个县城的候车大厅,来自四方的访民百无聊赖地注视着面前的大屏幕.等待接谈。
方圆几百米,北京永定门东庄,这个因聚集大量上访者而形成的“上访村”,日复一日,仍是往日面貌。
此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表明: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
课题组负责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表示,在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前,用什么方法有效化解信访高峰,对中央政府来说迫在眉睫。
“上访村”已存在多年
北京永定门地区的“上访村”已经存在多年,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民房、空地、废墟和桥洞容纳了一批上访者而得名。 .
2005年,新条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原则曾短暂缓解了北京信访的形势,各地访民回乡等待问题解决。而各地也开展“变上访为下访”及“大接访”的活动,力图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北京的压力。
然而对基层处理结果的不满和不信任使访民重回北京。社科院报告显示,有关涉法纠纷、再次来京上访的人中,37.78%是因为法院不立案,28.48%是因为判决败诉,而l3.35%的人则是因为胜诉却未得到执行。
记者在“上访村”与多位访民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上访者人生的主要时光都在上访中度过,且坚信中央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社科院的调查也证明,66.54%的人进京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中央机关重视,使得问题可以直接解决,50.38%的人认为至少能够得到中央领导的批文。
记者在“上访村”采访发现.大量访民已经将“上访村”作为一个社区组织,作为一个归宿。有些访民即使露宿街头也不愿离开这里。他们平时多以捡拾垃圾为主,两位上访女性还用垃圾堆里的染发膏互相染头发。上访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报告认为,访民大量聚集造成很多问题,特别是彼此间有精神上的影响,互相鼓励,对各自案件传递一些错误信息,各种传言流行,这都为未来政府化解上访洪峰带来困扰。
这个结 如何能解开
在一些上访者看来.上访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往往超过了最初上访时要解决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访民的上访诉求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以自己因上访而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为主要内容,而此前所要反映的问题“却变成小事了”。
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两年来,地方派人到各级信访接待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的“截访”现象十分严重。各级信访部门对信访数量有统计和通报制度,这一制度被认为对地方官员造成了巨大压力。
一面是众多访民一心赴京的决心,一面是基层信访部门确保达到中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多年来,双方在各自理念的支配下,周而复始。
信访部门特别是基层对此一直苦不堪言。一位信访干部说,信访局好像一个大杂烩,什么问题都往这里集中。国家信访局的调研也表明,大量应当通过诉讼、仲裁、复议等途径处理的争议、纠纷,纷纷涌人信访渠道。
一位法律学者为此感慨,信访问题的结,目前很难有人解得开。一些国家信访部门的内部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有人对记者说,“目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说到底是体制问题。”
07-04-06 《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