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五台山释普润法师如是说

时间:2007-04-29 01:4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59次
 
 
       美术圈说我作秀  佛教圈说我把经念歪了
 
       五台山释普润法师如是说
 
 
        五台山的释普润法师每天都能接到要求出家的电话。作为五台山网站负责人,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诚心出家的人提供咨询。释普润告诉记者,自2005年五台山网站创办以来,网站论坛的活跃和每天不断的电话,都让他真真实实感觉到人们对佛教的兴趣在大增。
        官方统计的中国信教人数截至1997年是l亿多,民间估计其中8000万是佛教徒。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佛教出家僧尼大约20万人。中国佛教协会表示,到底有多少人信仰佛教,难以统计,但人数上升是个事实。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河北柏林禅寺,2006年到该寺皈依的人数是6000人。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从精神层面的高度去理解那些选择出家的人们,但内心深处的震动仍然无法掩饰,仍然止不住对世俗理由的刺探。为什么出家?为什么?陈晓旭说,为修佛法奉献终生。李娜说,不是出家,是回家。俗世的人们不满意这样的答案,总觉得她们隐瞒了什么。
        多数人不理解,如果没有现实最强烈的打击,怎么会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放弃父母、爱人和子女,撕裂与这个社会全部的联系。在本土宗教中,佛教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张”,也许,正是这种“不近人情”的决绝,使得出家事件远比信仰其他宗教更能引起关注和冲击。
        大多数人对佛教的理解被真正的信仰者称为误解。世俗认为出家是悲观厌世,佛说出家是最积极的人生;世俗认为出家者无情,佛说出家是大孝;世俗认为出家是逃避,佛说出家是进取。
        五台山的释普润法师告诉记者,电话里咨询要求出家的大部分是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人。每当此时,释普润就会告诉这些人,佛门不是避难所。他会跟他们讲真实的僧团生活——每天只吃一顿饭,不能吃葱姜蒜和鸡蛋,更别说肉,睡觉要穿着衣服,打扫厕所和做饭……释普润说,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会说,“那我回去再想想”。
        一方面出家人与浮华尘世彻底决裂,苦行的姿态让人敬仰和感佩,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太多佛门非净土的现实。赵朴初老先生生前曾感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寺院财富的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有的僧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的拉帮结派、聚讼纷争;有的刚愎自用、私欲膨胀。这些不良风气势必会败坏佛教的形象和声誉。   
        佛教的面目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这么模糊,有时离人间太远,有时又离人间太近。佛教跟现代人的距离也由此变得若即若离——需要它又走不近它,望而生畏。一位方丈说,我们不能一味唱高调,曲高和寡,人们跟不上。如果人们离开了我们,不会是人们抛弃了我们,肯定是我们抛弃了人们。
        学者华方田解释,佛教并不鼓励人人出家。能够出家的,毕竟是少数,因为那需要很大的自愿力和意志。但这并不代表在家的居士就落后于出家人,“在我看来,佛教最强大的生命力恰恰来自于最广大的在家修行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默默付出对社会的责任。”出家也好,在家也罢,那些执著自己信仰的人都值得尊敬。他们的不断涌现,也给了社会公开讨论信仰的机会,让迷茫的现代人寻得精神共鸣,分享信仰的力量。就像一位基督徒说,不管信仰什么宗教,能够想想人生的意义就是好事。
 
                      《南方周末》  文/赵凌  07-04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