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遥想当年牛街胡同里的“话匣子”

时间:2017-03-26 01:5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39次
我是一个老北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牛街是我的故土我的根,我在那里度过了金色童年;那里留下我生动美好的回忆,比如胡同里的“话匣子”,就曾经带给我许许多多的乐趣。

 

  
 
 
      “话匣子”是北京人的叫法,其实就是收音机。
 
      我是一个老北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牛街是我的故土我的根,我在那里度过了金色童年;那里留下我生动美好的回忆,比如胡同里的“话匣子”,就曾经带给我许许多多的乐趣。
 
      我们住的那个大杂院,住着七八户人家,从早到晚热闹非凡。院子本来就不大,又住了那么多的人,能不热闹吗?虽然人多,但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处得非常和谐。
 
 
       说起收音机,也就是“话匣子”,在咱北京可以说是紧俏商品,不是家家都有,像我们这个院中,才有两台。一台是我们家界壁儿的杨老伯(发“掰”的音)的,再一台就是北屋的房东李伯伯家的。
 
      我说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那时,没有电视,而收音机就成了老百姓首选的娱乐工具了。牛街的小胡同一般比较窄,也很密集,如果你走在胡同中,在无意之间就能听到收音机里播出节目的声音。就拿我们那个大杂院来说吧,院子不大,所以只要杨伯伯一开收音机,全院都能听见。我从小就从收音机里获得很多的乐趣。尤其是夏天,北京的天儿真够热的,再加上房屋矮小,人们普遍都到院中或胡同里乘凉。吃饭的时候,家家都把炕桌子放到院子里,老老小小的坐在小板凳上,吃饭、喝茶、聊天。其乐融融,真的很不错。
 
 
      收音机里不时传出优美的西皮、二黄,京剧唱腔,马连良的《借东风》、谭富英的《空城计》、裘盛戎的《铡美案》、袁世海的《野猪林》、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真称得上是京剧中的上品,棒极了!让喜欢京剧的人过足了戏瘾。
 
      还有那侯宝林、郭启儒说的相声《夜行记》逗得您前仰后合,李润杰的快板书《劫刑车》听起来有滋有味儿。还有什么“单弦”、“山东快书”、“京韵大鼓”这一类曲艺艺术,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我当时还是个孩子,上学比较晚,1958年才上小学一年级。上学之后,对收音机的儿童节目特别感兴趣。当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个少儿节目叫“小喇叭”,每当听到“答滴答,答滴答,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我就坐在收音机前不想动。儿童节目丰富多彩,而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最喜欢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一条扁担睡仨人》、《大红马》、《神笔马良》等等许多好听的故事,最上瘾的还是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的故事,真是好听极了!
 
      评剧是咱北京人喜欢的一个剧种,尤其解放后,评剧推出了几出现代戏,很受人们的欢迎,如《刘巧儿》、《小女婿》等。1960年代初期,评剧界出现了一位新人马泰,他的唱腔浑厚、明亮,委婉动听。在新戏《夺印》中,他扮演的是党支部书记何文进,一炮走红,马上红遍了大江南北。当时的评剧编剧们相当给力,在短短的几年内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戏,如《夺印》、《向阳商店》、《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李双双》、《红色联络站》、《会计姑娘》、《千万不要忘记》、《南海长城》等,在这些戏中,几乎都有马泰的精彩演唱,深受广人大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评剧高潮。人们嘴里哼的、嘴里说的,总是和评戏有关。于是人们记住了他(她)们的名字:魏荣元、马泰、陈少舫、张德福、席彩莲、花月仙、小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赵丽蓉……一大批评剧名人大腕,真可谓是深入人心。
 
 
 制图 王金辉
 
      1962年5月里的一天,我还在院子的门道里写作业,我的同学于得水来到我家找我,他对我说:“明天话匣子里有马泰教唱评剧《夺印》中的劝广清一段,你学不学?”我一听,高兴地对他说:“学呀,几点?”他告诉了我时间。第二天,我跟杨老伯说好,让他准时开收音机。杨伯伯笑着对我说:“我还要上班,我跟你老婶说好了,让她准时给你放。”就这样,我学会了第一段评戏《夺印》选段“劝广清”。那年的“六一”,在学校的联欢会上,我清唱了这段评剧,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打那以后,我越发不可收拾,学会了马泰的许多唱腔,受益匪浅。到现在,几十年匆匆而过,可我对评剧还是喜爱,还参加了老年评剧队。还时不时地跑到乡下演出,过上一把戏瘾,真的很不错!
 
      还是说1960年代初期吧,那时的收音机里,每天都播放评书节目,每天两次,中午12点一次,晚上6点重播。在那时评书也成了人们平时生活一份重要的“精神大餐”,每天必听。因此,也记住了评书大师的名字:袁阔成。袁先生的《三国演义》说得好,殊不知,袁先生的现代评书也说得非常棒。他说的《烈火金刚》,有声有色,活灵活现,非常生动好听。如评书一开始就讲了“史更新一弹突围”,就一下抓住了听众的心。再往下听更是精彩,什么“飞行员大闹县城”、“丁尚武大刀炮楼救妇女”等,听得人既紧张又兴奋。可以说在那时我听过的评书除了《烈火金刚》外,还有《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红岩》等。那时,我在广内大街一小上学,中午放学后,赶紧往家跑,没别的,就惦记着听12点播出的评书,真是听了上段想听下段。如果说中午有特殊情况没听到,下午的重播我是必须听到的。
 
      我这个人比较聪明,从小就有模仿能力,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比如中午听过的评书,下午去学校给同学们讲,基本上不走样,把他们都听傻了!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收音机、半导体时代也过去了。现在的平板大电视和高科技的电脑,都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就拿电视节目来说吧,频道众多,想看哪个看哪个,可我总觉得跟小时候的“话匣子”比起来缺点儿什么。缺点儿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就觉得没那么实在,那么专一。
 
      说到底,我觉得缺少的,是那么一种胡同中的气氛和邻里之间的亲情吧。您觉得呢?
 
 
 
 
      (原标题:胡同里的 “话匣子”)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