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对周克华案“体制性反思”的反思

时间:2012-08-16 11:3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60次
周克华案发人深省,在社会、道德、人伦、法制诸多方面都有值得反省和探讨之处,但对于发言者来说,首先要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人类共同的情感范式,才能得出有见识、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

  周克华向平民开枪,劫百姓财物,让满城市民战战兢兢,他干的是反人类、反生命、反公共安全的勾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体制能容忍他的行径,他也就没有任何可能成为反体制的正义斗士。

  2012年8月14日,跨省作案、劫财夺命的周克华被重庆警方击毙。在过去的几天中,重庆警方一边大张旗鼓地搜山,一边在重庆市内布下了天罗地网。14日早晨,两名便衣警察在重庆街头发现周克华,双方发生近距离交火。七声枪响之后,周克华倒毙在地。

  消息传来,人心大快。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和论坛上表达欢畅,向英勇出击的重庆警察道辛苦。只是在一片欢腾之中,也有一种阴阳怪气甚至是尖利刺耳的声音挥之不去。有的人用道听途说的片段编织周克华的人生,得出了周克华“盛世为民,乱世为匪”的结论。有的人称“周克华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罪犯,除了把他抓捕归案,还要反思体制的责任——是谁造成了他的凶暴与残忍”。

  在之前发生的诸如食品安全、动车追尾等很多公共事件中,对体制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体制的进步。然而,在这样一起纯粹的刑事案件中,仍然有人把周的所作所为归因于体制,就显得十分荒谬。如果“体制逼迫说”成立,那周克华就是一个反体制的义士。但他是吗?他向平民开枪,劫百姓财物,让满城市民战战兢兢,他干的是反人类、反生命、反公共安全的勾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体制能容忍他的行径,他也就没有任何可能成为反体制的正义斗士。

  周克华案“难道不该引起社会的反思”?这真是万能的一问。客观而言,社会不公和体制僵硬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体制问题并不必然催生以爆头为业的罪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通过正当的渠道和方式警醒、反思,督促体制变革和改进,但谁也无权以屠戮平民来表达“抗争”。体制与犯罪是不同层面的问题,没有必然联系。在凶犯刚刚伏诛的时刻,就有人急于搭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不是认识上的糊涂,就是刻意的危言耸听。

  如果歹徒杀人越货都要由社会来承担责任,岂不是任何坏人都可以找到自我辩护的理由,做下任何坏事都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基本的是非观,一个在公共空间内言说的人不能分不清黑白。如此“反思”,除了宣泄个人对社会的不满,既不可能找到周克华犯罪的原始起因,也不可能真的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事实上,不问青红皂白地向体制发难,已经是公共舆论空间内的一种流行病。当习惯成为自然,他们已经意识不到:原因挖得越深越宽,背离真相的可能就越大。

  在周克华逃窜的几天中,他还得到了一个“爆头哥”的诨名。在汉语的传统语境中,非血缘关系而称“哥”是表达敬意,比如说《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而在互联网的时髦语境中,“哥”又带有了调侃和诙谐之意,比如说衣衫褴褛的“犀利哥”。不管是尊称还是调侃,称周克华为“爆头哥”都是不妥的。这是一个凶残的犯罪分子,他既非我们尊敬的人,其所为也容不得调侃之意。可是“爆头哥”真的就得名了,而且不只是网民如此称呼,主流媒体也沿用不误。从小的方面说,从中可见网络语言的贫瘠,不是“哥”就是“帝”,似乎非此就不能流传起来。更严重的是,很多人丧失了严肃思维和庄重表达的能力,把一切都娱乐化了,包括亲昵地称呼凶手为“哥”。称“哥”并不意味着不支持抓捕周克华,可是这个嬉皮笑脸的称谓,已经亵渎了死者的灵魂和家属的情感。

  面对一切罪恶,都要用体制来进行背书,这是一种不过脑子,也找不准病灶的行为。面对一切命题,都寻求娱乐化表达,这是一种没心没肺,没有责任感的行为。周克华案发人深省,在社会、道德、人伦、法制诸多方面都有值得反省和探讨之处,但对于发言者来说,首先要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人类共同的情感范式,才能得出有见识、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