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不妨尽情颂善,不宜轻率“扬恶”

时间:2008-05-25 06:1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56次

  近一段时间,明星名人、富商大贾和跨国企业的捐款数额成了民间议论的焦点。慷慨解囊的名流和企业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而被认为是“铁公鸡”的则遭到了激烈的指责。

  网民们为一掷万金的企业所感动,把它们的名字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新段子:什么“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存钱到工商(8726万),还是用移动(5820万),买电器到苏宁(5000万),买保险买平安(3500万)”,什么“喝白酒要喝哪几个品牌,看影碟专买哪几家的机子,生病吃药认准哪些个药厂,上网点击哪几家网站”,等等。凡是在赈灾捐款中表现大方的,其美名都在网友中得到了高速的传扬。的确,在地震的灾难突然降临后,中国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中国的企业也一扫“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常态,上面提到的企业更是在赈灾募捐中担当了主力。企业在慷慨出手的时候也许并没有考虑回报问题,但是做慈善是光彩事业,献爱心是光荣举动,有实力做好事并且做了大好事的人和企业有资格获得人们的尊敬。甚至,能否熟知其事迹、记住其名字,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不但是民间人士应该推动这件事情,就是官方也有义务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权威、准确的慈善榜,让献爱心的个人和企业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的礼敬。

  网民对善心的歌颂怎么也不为过,但他们对所谓“吝于捐款、爱心不够”者的抨击则大可商榷。说某个明星一年靠粉丝的支持赚了几千万,却只肯拿出区区十万块钱来赈济灾区;说某个富可敌国的商人捐的钱还不够买下自己的半套别墅。指责者的眼里似乎只有数字,却忽视了另外一些普遍的事实:有些名人虽然没有出现在公开捐款的报道中,但人已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从事志愿服务。有些企业虽然由于一时困难捐款数额不大,但用实物捐助或者组织募捐的方式,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似出钱少的未必真的出钱少,出钱少的未必就贡献小,出钱出力少的爱心也未必就少。仅仅以钱数多寡,似不足为衡量爱心的依据,在掌握全面信息之时,也不宜大兴挞伐之辞。

  所谓“国际铁公鸡排行榜”,虽然其情可嘉,但也反映出指责者们易冲动、非理性的特征。过去几天,一条消息通过网络和短信的方式四下流传:某些如雷贯耳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大发其财,当中国人民遇到巨大困难时,却一毛不拔或者敷衍其事。这条信息引发了大面积的义愤。后来,商务部出面辟谣:被指为“一毛不拔”的企业都有很大捐赠,“一般都在千万以上,只有极个别的捐了200万、300万”。

  传言和真相南辕北辙,这种没有事实依据却又以极富杀伤力的语言罗织的罪状,是对出钱出力的跨国企业及其员工的巨大伤害。对于第一个编造流言的人,已经不能用“关心灾区情切,希望筹得更多善款”的美丽借口来解释其动机,因为以爱心为出发点的人是不会存心作伪的,更不会去伤害其他有爱心的人。在传播这个流言的人中,相当一部分被义愤遮蔽了探求真相的双眼。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记者一样以核实信息为己任,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总该在指责别人之前动用常识判断一下事实。不加任何核实,闻讯就开骂,这种举动是极其轻率,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作为富有理性的现代公民,我们可以尽情颂善,但不宜轻率“扬恶”。简单粗暴地按自己的想象为他人预设捐款捐物的数额,而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猛烈开火就更不可取。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献爱心,每个企业也是一样。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