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选择遗忘,还是选择回顾

时间:2013-07-09 12: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08次
张抗抗:读到这样真诚的文字,我何等欣悦何等欣慰。正因作者心存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因而才有了质疑谎言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中,不再为别人的历史而活。

 


  我,真诚地,向所有拒绝遗忘,选择思考的读者,推荐这部《流放七月》。以我的阅读经验,我自信遇到了一部“青春文学”里难得的好作品。

 

  难得小说独一无二的取材与叙事策略;难得作品中浓郁的时代氛围与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叙述语言;难得故事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以四条线索交叉融汇而成的精妙构思和文体创新;更难得,是作者如此年轻:一位“90后”的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竟然,竟然能够自觉地“选择回顾”选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质疑。这部小说带给我的震惊如此巨大、如此猛烈,以至于我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这一代新作者的成长。《流放七月》显然超越了“90后”读者的文学审美趣味,也超越并纠正了我们以往对“90后”写作的常规认知。

 

  如今,在我这个年龄,恐怕已经很难被一部作品轻易打动。然而,《流放七月》的阅读是一次例外。我被小说中那种忧伤沉郁的气质深深感动,为作者内心的伤痛扼腕慨叹。我在当代年轻人困惑迷茫的青春及遥远沉重的历史往事中来回穿行,一次次经历着短暂的白昼与漫长的暗夜;与作者一起感受春阳暖日并承受突袭的风暴。我的心滴血我的眼酸涩,我与他和他们一起欢乐悲戚。这个有关理想与灾难、有关责任和希望的小说,触动了我我们“老一代人”依然敏感与紧绷的神经。书中的那些人物,无论是青葱少年莱易和文森,还是老迈衰弱的里欧与佩蒙,他们的遭遇和最终的宽谅,向作者的同代人发出了一声无法回避的警示: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物质社会,那些正在被迅速遗忘,甚至从来就没有被输入过年轻人记忆库的历史往事,真的与我们(你们)当下的生活无关么?

 

  读到这样真诚的文字,我何等欣悦何等欣慰。正因作者心存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因而才有了质疑谎言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中,不再为别人的历史而活。作为一根细弱稚嫩的“会思想的芦苇”,作者背负着无形的“精神奴役创伤”,从历史谎言的泥沼中起步,开始了艰难的“逆水之行”。青春文学不再是唧唧呻吟的“小我”,而有了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情怀。作者以文学和文字作为追踪的工具,从“淡妆浓抹”的美丽西湖,一步步寻往源头漫漶芜杂的“上游”。究竟是“一切终将过去”,还是“一切都不会轻易过去”?与同年龄的青年人相比,冬筱更在意对荒凉孤寂的“江之头”的寻访。他逐段探察那些涓涓细流在汇聚奔流的过程中,独立人格究竟是怎样被裁断扭曲并碾成细碎的粉末;精神之光怎样在暗夜里被摧残殆尽,又是如何在劫难和余生中顽强地发出黯淡微弱的光亮……

 

  对于这一枝早熟的嫩芽,我格外珍惜。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七月,不仅仅为了辨明主义和是非。而是,而是为了上一代人的“精神奴役创伤”,不再在这新一代人身上复现。

 


 

《流放七月》作者简介:

 

      冬筱,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出生于90年的浙江杭州人,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爷爷曾为“七月诗派”一员),热爱写作,尤其偏好有一定历史厚重感的小说创作。一直认为写作的人,自我应该少一点,多去思考,有一点社会担当,所创作的作品应该对部分读者有一点启示的作用。

      长篇处女作《流放七月》2012年10月正式在《最小说》杂志上开始连载。

 


 

      冬筱是郭敬明继成功推出80后严肃文学作家笛安后,又一主打严肃文学的年轻作家。出生于1990年的冬筱,从小深受家庭熏陶,偏好有一定历史厚重感的小说创作。《流放七月》是冬筱大学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小说尝试展现七月派诗人最后的谢幕,以年轻人的视角回望祖辈的人生。

      小说《流放七月》以新诗时期的“七月诗派”以及建国之后的“胡风案”为背景,穿过现代中国的沉重历史,通过对两个家庭四个隔代人物命运的描绘,讲述了一个建立在友谊之上,一座城市之上,关于理解、继承和选择的故事。两位80后主人公背负着各自家庭的过去,在彼此支持和成长中寻找着对抗个人命运、抚平历史创伤的生活道路。

      名词解释: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推荐语】


      《流放七月》和其他“青春文学”的不同之处,是以年轻人的眼光,写出了历史和当下、时代与个人的错杂关系。它也许与你有关、和你的亲友有关。读过这部令人心悸而又催人深省小说,你就长大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抗抗


      以如泣如诉的小说方式,欲歌欲哭的文字表述,追溯现代文坛之公案,追问过往历史之隐情,并藉以向蒙难受冤的文学大师致敬!而这一切竟出自一位年轻的90后作者之手,着实令人万分惊异,让人为之暗暗称奇。这种跨代的精神对话与代际的神秘勾连,即蕴含了它非同寻常的特别意义。这既诱人伸纸疾读,更引人探知究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烨


      作为一名出版人,我在冬筱身上看到他与现下90后作者非常不同的地方。他选择了一个较为严肃的题材与青春衔接,那就是“历史”。在创作上,他不盲目追逐流行,而是沉下心,回望了一段沉痛的历史和一群在历史中伤痕累累的诗人。他用文字纪录下这从过去传到现在的回声,将两代人不同的青春承接起来。他已走在了所有90后作者之前。

       ——郭敬明

 

      我最感动的地方,是冬筱在这部小说里,认真且饱含情感地描写了曾经的“七月派”诗人们。那些曾经飞扬四溢的浪漫和热情,那些对于诗人们来说的大时代的劫难,那个小说里垂垂老矣守口如瓶的爷爷。往事不可能永远如烟,过去不能总是简单地放下。我佩服冬筱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关心,他让他笔下的两个年轻人逐渐地接近爷爷们的过往,各中沧桑全部交给读者去判断。我想告诉年轻的读者们,这本书里面的有些人的作品,从未曾出现在语文课本中,但是它们值得被我们记住。

      ——笛安

 

      这是一本有历史特点的小说,或者说是有小说特点的历史,读到最后一页,方才明白其中真意所在,其构思结构离奇,以作者之年龄为之,实属罕见。

      ——当年明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