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重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时间:2012-02-26 12:1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48次
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儒释道三家完整的精神哲学,创造了唐诗宋词等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产品,形成了酒文化、茶文化等丰富且独特的物文化,还给后人留下孔子、李白、苏东坡等杰出文化人物的人格精神。

     过去30年的经济腾飞,使中国摆脱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然而在奔跑着追赶西方的路上,我们也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珍贵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甚至已不能清楚描绘它的本来面貌。这种东西就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周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儒家伦理、道家生命哲学和释家宗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个完整体系。
  传统并不是与我们今天分离或隔绝的对象,在传统属于我们之前,我们早已属于传统。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说,“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继承传统文化,关键是在传承中创造。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改变许多。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新概念,即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的著述中整个观念都是新的、现代的,它们算不算传统?我认为,这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既要继承先秦以来的古代文化,也要继承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在内的百年现代文化。文化一旦被固定在某个历史阶段,那么这种文化就只是文物而非文化。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和西方文化深入碰撞之前,整个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儒释道三家完整的精神哲学,创造了唐诗宋词等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产品,形成了酒文化、茶文化等丰富且独特的物文化,还给后人留下孔子、李白、苏东坡等杰出文化人物的人格精神。
  必须承认,现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实际是在经过西方思维训练后进行的,可能已经很难捕捉百分之百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真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速渗透,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摩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相反,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跟西方许多潮流和走向有着明确的界别。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概念特别强烈。而当下主导世界秩序的西方力量恰恰相反,认为“天下为我”,想尽办法攻城略地、掠夺资源、奴役当地人。而中国古代攻城略地之后,从不会将占领之地民众当做奴隶。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平等意识,是中国人处理伦理关系的最基本诉求。西方其实是等级社会,少数精英控制着所有资源,决定其他社会成员的命运,而中国自古以来是平民社会,两千多年前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口号,而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实践一直不主张放纵人欲,倡导节制欲望,因为中国人知道,人的动物性若不加节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失衡。而西方资本主义是以利润最大化和享乐主义为目标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希腊骚乱和华尔街抗议。


  传统文化教育出了什么错


  摩罗:现在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不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是节选其中的唐诗宋词等段落作为语言材料,重要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及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命根子”的地位在国家中小学教科书里体现得非常不够。如今要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能去民间机构举办的课外国学班和私塾班。
  中国文化至今没有走出清末以来的自卑阴影。当时因为军事上打不过西方列强,中国认为自己的文化不行,慢慢抛弃传统文化,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两三个月之内颁布法令,废除中国各级教育机构中读四书五经——最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典籍。中国教育从此传授的内容只是如何应对西方侵略和致命的“技”。
  现阶段从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来看,传统文化教育仍处于受排斥的状态。现阶段教材的使用模式,还是延续了蔡元培的划分思路。不可想象,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大,但这种实力却被用来推广英语,让我们说着英语走遍世界。我们在用国家力量推行西方文化,让我们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是我们今天在文化上最大的失败之处。中国要复兴传统文化,最要紧的是调整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中需要以能够承载传统中国文化的典籍作为国民教育核心教育资源,辅之以西方的精华内容。
  周宁:中国现在确实面临文化危机,而危机的根源是文化断层。近代以来,如梁启超所言,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了亡国、亡种、亡教,其中亡教就是文化消亡,这甚至比亡国还要可怕,它意味着整个伦理秩序的覆灭、文明的消失。中国人在进入现代化时经历了巨大痛苦,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结果是,中国对现代文化的接受并不彻底,反倒是传统文化被敲得粉碎,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由于“文化断层”,很多中国人不懂或不重视社会行为规范,或者认为社会行为规范只是不随地吐痰、有礼貌之类的东西,一些年轻人过度张扬自我,为实现个人愿望牺牲他人利益、破坏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缺失在进入现代以后一直存在,实际上就没有重建起来。文化教育这一块做得不好,不是教育做得不好,而是文化做得不好。我们的教育其实很多,效果不好是因为没有文化核心,没有感动人、深入人心的思想,谈不上如何教化人,只是告诉别人规范,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而失去精神核心的教育成了教条。所有社会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精神核心的缺失。
  张颐武:在复兴传统的过程中,国学传统的流逝非常严重。西方的崛起和现代化过程充满掠夺和侵略,但中国在国家形态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和平崛起,没有欺负别国,同时,在此期间中国不断地反传统,否定自己的文化,向西方取经。但现在我们发现,反传统的势头过猛,于是急切地找回丢失的传统文化和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能否认,中国实际上一直重视对文化的传承,我们甚至在“文革”期间完成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中国很多教材,如语文、历史、地理中都有很多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分。现在普及传统文化的尝试也越来越多,如课外国学教育、让孩子读经书等,都是对现代教育系统的补充。

 

  怎样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话语权


  周宁:这些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渐渐增多,但在这些讨论中,似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绣花鞋文化了!仅仅讨论物文化不能使中国在世界文化秩序中立足。从舞龙舞狮当中,西方感受的只有热闹的气氛,不解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怎么总是以这些雕虫小技示人。中国并没有向世界表达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这种精神核心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包含中国对于这个世界和未来的理想。失去了这个精神核心,文化就不能感动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心扑在经济发展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发现,虽然生活水平提高这么快,幸福感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国际上,我们成了经济强国,但软实力跟不上,国际环境在恶化。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在文化。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但思想转型在基层没有跟上,地方在执行过程中都只提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实际还是经济问题。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胜出一筹,除了技术层面的先进性,另一个就是正义战胜邪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是西方文化中让人着迷的人性和爱的感染力。
  摩罗:中国在现在世界上缺少话语权,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力有很大关系。一个群体需要通过文化建立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体系,如果只用西方的话语权体系指导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结果无疑是中国不仅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受西方控制,文化上也只能是西方的附庸。很多中国人热衷出国旅游,并不是因为那里风景多么好,而是到了那里便更接近西方的话语权,以消费西方文化产品为荣,自己获得正宗的文化身份,“我也是能在巴黎和纽约消费的人”。中国文化的振兴必须是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振兴而来,如果认为所谓民主、自由、人权上只有西方才有,我们便不能在文化产业上好过西方。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在当下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是个短板,一旦通过调整国民教育思路补上这个短板,中国的影响力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反之,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依然没有话语权,依然是别人的“打工仔”。
  张颐武:中国传统的文化并非不能和西方文化进行沟通,传统文化中,比如做人的方式、价值观都对世界有价值。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消费的中心,要和中国打交道,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实际上,外国人现在对中国主动了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经随着经济实力在日益提高。
  中国搞文化产业时间很短,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30多年迅速崛起,其文化上的弱势地位要迅速改变并不容易。但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别的不说,你看中国人在好莱坞大片中的形象,实际上已经发生深刻改变,这其中既有好莱坞的市场意识,也暗示着西方对东方文化魅力的重新发现。

       2012年02月24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